核性硬化性白内障(nuclear sclerotic cataract)指在晶状体的中心位置出现硬化和浑浊。此种典型的白内障多见于老年人,位于晶状体赤道部的上皮细胞持续增生,纤维不断挤向中心,中心纤维逐渐增加、硬化,透明度下降。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氧化损伤和抗生素的使用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部分光线被混浊的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到视网膜上,表现为视物模糊和视力下降。
单侧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
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
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下三种类型。硬化性白内障属于核性白内障。
核性硬化性白内障的
晶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至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
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时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
随着白内障程度加重,晶状体核颜色亦逐渐加深,由淡黄色转而变为棕褐色或
琥珀色。如长期得不到治疗,晶状体核最终可变为黑色,形成所谓的黑色白内障。晶状体核颜色与核硬度有一定相关性,即颜色越深,核越硬。
1.眼压测量
可排除高眼压引起的视功能损害。
2.房角检查
应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房角的检查,以了解房角的宽窄和开放程度。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检查虹膜、房角、晶状体及其悬韧带情况,特别是在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时,是白内障手术前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3.B超检查
是白内障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可排除
玻璃体积血、
视网膜脱离和眼内
肿瘤等疾患。在晶状体明显混浊,眼底镜检查不能辨明眼底情况时尤为重要。
4.眼部特殊检查
对手术效果存在疑虑或有特殊要求,怀疑合并其他眼病的患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可酌情选择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视网膜视力检测、视野检查、视网膜电流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眼底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等。
根据病史、检查和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可诊断为本病。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否有效尚没有肯定的结论。
2.手术治疗
手术是核性硬化性白内障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一般无需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