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炎

更多功能

巩膜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巩膜基质层的炎症
表现为眼痛、眼部压痛、视力减退、畏光
大部分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根据临床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巩膜坏死、穿孔时需手术治疗
定义
巩膜炎是指发生在巩膜基质层的炎症,对眼的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破坏性。
巩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外层,呈乳白色,即人们常说的“眼白”,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质地坚韧。巩膜由表面至内侧分别是表层巩膜、巩膜基质层(中间层)和巩膜棕黑层(内侧层)。巩膜基质层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来由表层巩膜和脉络膜供应。
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巩膜炎分为两种,即表层巩膜炎(浅层)和巩膜炎(深层)。本文介绍的是后者。
根据解剖位置不同,巩膜炎可分为前巩膜炎、后巩膜炎和全巩膜炎。
分类
前巩膜炎
病变位于眼球赤道前方巩膜,占全部巩膜炎患者的95%。
弥漫性前巩膜炎
此类型占巩膜炎的40%,是巩膜炎中最常见、症状最轻的一种类型。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巩膜弥漫性或者局限于一个象限的充血,严重者球结膜严重水肿。
眼痛多在夜间及清晨发生或者加重。反复发作者由于巩膜透明度增加,病灶部位呈灰蓝色外观。
严重者可以出现前房炎症,甚至发生虹膜后粘连。可伴发角膜炎
结节性前巩膜炎
以前部巩膜实质层结节形成为特征,约占巩膜炎的45%。
单侧多见。巩膜局部结节状隆起,伴充血、水肿,压痛。结节多为单个,少数可多个,多位于睑裂区域,角膜缘外3~4mm处。
较少发生角膜炎或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眼底多数正常。
坏死性前巩膜炎
较少见,占巩膜炎的14%左右,是巩膜炎中最严重、治疗最困难、预后最差的一种。
视力严重下降,眼痛剧烈,常放射至额、颊、半侧头部和枕部,夜间尤甚。巩膜水肿充血,血管迂曲扩张、闭塞,形成无血管坏死斑,最后导致瘢痕形成,或者巩膜穿孔导致眼内容物脱出。
多数伴有全身炎性疾病,更可能伴有眼部并发症。
后巩膜炎
病变位于眼球赤道后部。临床少见,单眼发病者多。如不伴有前巩膜炎,外眼检查完全正常,很难诊断。后巩膜炎可以分为弥漫及局灶性两种。
复视和眼球运动时疼痛较常见。患者还可能因视网膜或视神经受压而存在视力下降。炎症严重时累及脉络膜、视网膜和视神经,出现多种眼底表现,如局限性视网膜下肿块、脉络膜皱褶、视盘水肿、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等。
全巩膜炎
指眼球赤道部前后巩膜共同发生的炎症。患者既有前巩膜充血,又有后巩膜炎特征,往往疼痛剧烈,视力预后较差,治疗困难。
发病情况
不同统计资料显示,巩膜炎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且50%以上为双眼发病。多达50%的患者中,巩膜炎与基础性全身疾病相关,如类风湿关节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坏死性前部巩膜炎更常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较大(平均66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