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是指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
患儿可出现视力减退、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主要由于患儿在视觉发育期视觉系统没有得到正常的发育而引起
主要通过矫正屈光不正、遮盖训练、视觉刺激训练和药物压抑等方法矫正治疗
定义
儿童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
患儿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但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
分类
根据发病原因分类
根据弱视累及双眼情况分类
单眼弱视:患儿双眼抗拒反应不对称,单眼不能注视或不能持续注视;最佳矫正视力双眼相差≥2行。
双眼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如3~4岁儿童<0.4,4~5岁儿童<0.5,5岁以上儿童<0.6。
根据弱视程度分类
轻中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视力正常值下限,且≥0.2。
重度弱视:最佳矫正视力<0.2。
发病情况
在我国,目前弱视发病率为1.6%~3.6%,儿童弱视发病比例一般为2%~4%。
致病原因
儿童弱视是因儿童早期视功能发育障碍导致。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视觉系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如此时缺乏适当聚焦的视觉刺激,对正常视觉的发育会产生不良影响。
斜视性弱视
患儿曾经发生长期斜视或目前患有斜视,容易导致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患儿由于双眼远视性或散光性
屈光不正差异较大,屈光度数较高眼会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患儿如存在高度屈光不正,但未及时佩戴矫正眼镜,则易导致弱视。通常为双眼弱视,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形觉剥夺性弱视
患儿有
先天性白内障、
角膜混浊等屈光间质混浊疾病、先天性上睑下垂遮挡视轴、不适当的遮盖等因素,导致光线刺激不能进入眼球,会引起单眼或双眼弱视。
高危因素
屈光参差(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和斜视是儿童单眼弱视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
内斜视患儿,约50%在初诊时即患弱视。
患儿母亲在妊娠期间吸烟、服用药物或摄入酒精与弱视的发生可能相关,但目前尚存在争议。
主要症状
患儿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值,出现视物模糊,表现为看东西靠得近、歪头视物、阅读困难、学习吃力等。
因双眼视力不一致,患儿常出现走路手脚不协调、容易摔跤等。
并发症
儿童弱视通常不单独存在,常并发
屈光不正、斜视等,屈光不正通常会表现为远视、散光、近视等。
远视:多表现为看远清楚、看近不清楚,或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且患儿易出现视觉疲劳。
散光:患儿主要症状是视力降低和视觉疲劳。轻度散光者视力通常正常,但在看某一距离的物体时可能出现头痛、眼疲劳和视物模糊。有严重散光者视物不清或扭曲。
近视:多表现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象,患儿出现眯眼睛、皱眉头等行为。
斜视:多表现为两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眼球处于分离的状态。
就医科室
眼科
出现视物模糊、视物过近、歪头视物等,应及时就诊。
儿科
若儿童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前往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详细记录患儿出现过的症状、时间以及发生症状的诱因等,供医生诊断时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孩子视力有下降或者模糊吗?
孩子看东西、看书等离得近吗,会歪头吗?
孩子走路手脚协调吗,会经常摔跤吗?
病史清单
孩子一级亲属有弱视病史吗?
孩子是早产儿吗,生长发育正常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眼科检查:视力检查、屈光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弱视家族史。
临床表现
可出现视物模糊,可能伴有看东西靠得近、歪头视物、阅读困难、手脚不协调、容易摔跤等症状。
视力检查
视觉检查是发现儿童弱视或斜视的重要途径,也可发现先天性眼疾。
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年龄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双眼视力差异不能超过2行。
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或矫正。
屈光检查
屈光检查用于了解患儿屈光不正的性质和程度,有无
屈光参差及矫正视力情况。
主要是散瞳验光,散瞳后可明确高度远视、散光、近视等屈光不正的度数,或两眼屈光参差的差异程度,明确病因。
检查前应停止使用隐形眼镜,并遵医嘱停服药物,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眼位和注视性质检查
通过交替遮盖检查和眼球运动检查明确有无斜视,尤其是婴幼儿期出现的恒定性
内斜视。
有助于发现注视不良、
眼球震颤、旁中心注视等临床特征。
其他辅助检查
眼前后节检查:有助于发现
上睑下垂、白内障、
青光眼、角膜混浊、眼底疾病等眼部器质性病变。
检查内容:眼轴长度、眼底照相、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野检查、A超、B超、眼底荧光造影、视觉电生理等,针对不同部位检查以诊断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近视
相似点:均存在视物不清、看东西靠得近等表现。
不同点:近视患儿视近物仍清晰,通过矫正可达到正常视力范围。弱视通过配戴眼镜不能矫正,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视神经萎缩
相似点:患儿均存在视力减低的情况。
视神经萎缩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的病变,一般通过视盘色调、视野检查、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查可予以鉴别。
一般治疗
消除形觉剥夺
早期治疗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青光眼、
角膜混浊、先天性上睑下垂等,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
矫正屈光不正
散瞳验光后精确配镜以矫正屈光不正,可以提高
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和
斜视性弱视患儿的视力。
遮盖训练
遮盖健眼,目的在于强迫弱视眼注视并且进行精细工作。遮盖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患儿的年龄、视力、注视性质进行选择。
常规遮盖
治疗儿童单眼弱视的首选方法,适用于中心注视或旁中心注视。
需遮盖视力相对较好的眼睛,强迫弱视眼注视。
为避免遮盖眼视力下降,通常年龄越小,遮盖时间越短。
医生会根据患儿弱视程度、年龄和依从性调整遮盖强度,采用全天或2~6小时/天遮盖以提高弱视眼视力。
遮盖过程中需注意定期带患儿复查双眼视力,警惕遮盖眼由于遮盖出现视力下降,尤其注意小龄患儿的遮盖时间不宜过长。
不完全遮盖
适用于轻度弱视、弱视治愈后复发。
将半透明材料贴在患儿视力相对较好眼的镜片上,使该眼矫正视力低于弱视眼。
药物压抑疗法
最常采用的是药物压抑疗法,适用于轻、中度弱视。
常用药物为睫状肌麻痹剂。如1%阿托品压抑治疗轻、中度弱视,效果与遮盖训练相当。视力相对较好眼局部点用阿托品滴眼液压抑其调节功能,达到降低优势眼近视力的目的,弱视眼配戴常规矫正镜片看远或看近,提高弱视眼视力。
患儿使用药物压抑需要及时随访,防止弱视反转。
手术治疗
适用于弱视伴斜视的患儿。
一般应在双眼视力接近(相差2行以内)后行矫正眼位手术。
其他治疗
红色滤光片疗法、后像疗法、海丁格刷:也是弱视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适用于旁中心注视者。
精细目力训练:也称为近距离视觉活动或家庭作业,如条纹图案刺激、穿针、穿珠子、描图等,可根据患儿的年龄、兴趣和视力状况选择其适合的训练方式。
视觉刺激训练:对中心凹注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较好,可作为遮盖训练的辅助治疗,以缩短疗程。
治愈情况
儿童弱视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发病越早,治疗越晚,疗效越差。如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治疗无显著效果。
儿童弱视治愈后存在复发问题(尤其是
屈光参差性弱视和
斜视性弱视),且复发率较高。复发的原因多为过早摘掉眼镜和/或过早停止训练。因此要坚持治愈后随访。
危害性
儿童弱视对生活、学习、心理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期发生弱视,会导致视物不清,阅读、学习困难,影响学习成绩,部分患儿会因此产生自卑等情绪,家长要注意疏导。
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眼视力,在未来就业选择上将有所局限,无法从事精细工作或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军人等。
日常管理
日常注意患儿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造成视疲劳,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长时间用眼,并及时休息眼睛。
治疗期间,家长需要给予患儿足够的耐心和理解,鼓励患儿坚持治疗,及时安抚患儿情绪。
严格遵医嘱进行操作、用药及复诊,不随意增加、减少治疗时长。
可适当使用富含
维生素A及花青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等。
随诊复查
对于使用遮盖训练的患儿,弱视治愈后应巩固治疗3~6个月,然后逐渐降低遮盖强度直至去除遮盖,并继续随访2~3年。
因为弱视治疗易反复,双眼视力平衡后,要逐步减少遮盖时间慢慢停止遮盖,维持治疗半年以上,以巩固治疗效果。
治愈后应遵医嘱每1~3月复诊一次,半年后可每半年一次,到3年为止。复诊时,需要携带患儿病历和检查报告单等。
预防
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眼睛,避免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等。
看书、画画要保持正确姿势,且光线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
0~6岁儿童应定期筛查和评估视力,并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
对于有弱视、斜视和
屈光不正家族史的儿童,应及早进行检查。
家长如发现孩子出现斜视或注视行为异常,应及时到眼科进行专科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