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结膜炎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的结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患儿主要表现为眼红、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等
致病原因主要与感染、物理性刺激、免疫等因素有关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用药
定义
儿童结膜炎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的结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结膜是一层薄的半透明黏膜,柔软光滑且富有弹性,覆盖在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
分型
儿童结膜炎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感染性结膜炎
儿童感染性结膜炎比较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等。
非感染性结膜炎
以局部或全身的
变态反应引起的免疫性
结膜炎多见,外界的理化刺激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等也可引起。
可分为免疫性(主要是过敏性结膜炎)、化学性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
致病原因
感染性结膜炎
常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卡他莫拉菌、单纯疱疹病毒和衣原体等;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
一般是接触传播,可通过眼-手-眼,眼-污染物品-眼的途径传播,可感染单眼或双眼。部分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患儿用不干净的手接触眼睛,或与感染性结膜炎患者共用毛巾等均易导致患病。
新生儿结膜炎多数是胎儿通过产道接触含病原体的分泌物而感染。新生儿母亲多有泌尿道感染、
盆腔炎、阴道炎等情况。
部分新生儿是由于出生后未进行严格的消毒及隔离,少数新生儿出生后间接经污染的手或被污染的衣被、洗澡水等而接触感染。
非感染性结膜炎
免疫性结膜炎
以过敏性结膜炎最为常见,其原因是儿童接触到某种过敏物质(如花粉孢子、动物皮屑等),引发眼部组织的超敏反应,因而产生炎症和分泌物。
化学性或刺激性结膜炎
外界的刺激(如烟尘、紫外线等)和化学性损伤(如有毒气体等)也可引起儿童结膜炎。
全身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川崎病等疾病可以累及结膜,引起儿童结膜炎。
邻近组织炎症
儿童结膜炎还可因角膜、巩膜、眼睑、眼眶、泪器等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引起。
主要症状
多数患儿起初可能是一侧眼部发病,随着病情发展,两侧的眼睛都可患病。
患
结膜炎后,患儿眼白或者内眼角充血发红,可伴流泪多、怕光、分泌物增多等,严重者可出现眼睑红肿,甚至
睁眼困难。
特别是早晨睡醒后,可见患儿内外眼角有大量分泌物堆积,以至上下眼皮常被粘在一起,使其睁不开眼。
由于儿童结膜炎可引起眼睛发痒,因此可见患儿频繁擦揉眼睛。
患儿眼睛分泌物可为脓性、黏脓性或浆液性。
淋球菌和
脑膜炎球菌多引起脓性分泌物,其他致病菌通常引起黏液脓性分泌物。免疫性结膜炎分泌物多呈黏稠丝状,
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多呈水样或浆液性。
并发症
溃疡性角膜炎
患儿主要表现为畏光、流泪等。若角膜损害继续加重,可导致角膜穿孔,严重损害患儿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就医科室
儿科
儿童若出现眼白充血发红、眼部分泌物增多、眼皮肿胀、畏光、流泪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诊。
眼科
儿童若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前往眼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家长应详细记录患儿出现过的症状,以及发生症状的时间、变化情况等,以供医生了解发展过程。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初发现孩子眼皮肿胀、眼白充血的时间,有无逐渐加重?
孩子眼部分泌物有无逐渐增多,颜色、性质如何?
孩子的眼睛是否经常流泪,流泪症状一般何时出现?
孩子有无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发热等?
孩子有症状的是单眼还是双眼?
如果是双眼均有症状,是同时发病还是先后发病?
病史清单
孩子是否有过敏史?
孩子是否受过烟尘、紫外线、有毒气体等刺激?
孩子眼部是否有其他炎症,如
巩膜炎、眼睑炎、眼眶炎?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结膜分泌物涂片、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患儿有过敏史。
患儿受过烟尘、紫外线、有毒气体等外界刺激。
新生儿母亲在孕期或目前正在患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如泌尿道感染、
盆腔炎、阴道炎等。
临床表现
患儿出现眼结膜充血、红肿,伴有脓性、黏脓性或浆液性眼部分泌物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结膜分泌物涂片
结膜分泌物涂片染色镜检可帮助诊断有无细菌感染,必要时可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可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如果革兰染色为阳性,可能是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如果革兰染色为阴性,病原菌可能为流感嗜血杆菌、
淋球菌等。
检查前家长不要给孩子涂眼药膏,并告知孩子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不要乱动。
结膜刮片细胞学检查
医生用结膜刮片在结膜炎症明显的区域取得标本,通过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类型,有助于鉴别致病菌种类。
如果镜检下多形核白细胞占多数则为细菌或
衣原体感染;单核细胞增多为病毒感染;免疫性
结膜炎活检标本中见嗜酸和
嗜碱性粒细胞,但结膜涂片中数量很少。
检查结束后,家长应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擦揉眼睛,加重病情。
鉴别诊断
角膜炎
相似点:均可见眼部畏光、流泪。
不同点:
角膜炎除畏光、流泪外还有眼痛、眼睑痉挛等症状,但无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等症状,而儿童结膜炎会出现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痒等症状。
新生儿泪囊炎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
不同点:
泪囊炎患儿可见内眼角下方红肿,指压泪囊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可作为鉴别要点。
儿童结膜炎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必要时辅以全身用药。
在采用药物治疗时,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患儿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准确的剂量,家长应严格遵医嘱给患儿用药。
细菌性结膜炎
局部用药
生理盐水
当患眼分泌物多时,可用生理盐水等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冲洗结膜囊。
冲洗时要小心,避免损伤患儿角膜上皮、冲洗液勿流入健眼,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抗菌药物
可常规应用有效的抗菌滴眼剂或眼药膏,有条件的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为增加药物有效浓度,可于患儿临睡前涂抗生素眼膏。
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妥布霉素、庆大霉素、
新霉素,对氧氟沙星过敏者改用其他抗生素。
全身用药
淋球菌性结膜炎患儿应全身及时使用足量的抗生素,肌注或静脉给药,目前常使用的抗生素有
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等。
对以上药物成分过敏者严禁使用。抗生素的用药和用法一定要适当,需遵医嘱按照不同日龄、体重等因素决定用量及给药间隔。
病毒性结膜炎
无特效药物,药物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
急性期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常用的有
干扰素滴眼液、
利巴韦林滴眼液等。
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滴眼液。
衣原体结膜炎
局部用药
全身用药
由于
衣原体感染可波及呼吸道、胃肠道,必要时可遵医嘱选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
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过敏性结膜炎
家长也可用冰袋局部冰敷眼睑,有助于缓解症状。
治愈情况
儿童结膜炎经过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一般不侵犯角膜,治愈后不留痕迹,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如果再次接触过敏原很可能会复发。
危害性
患儿常会出现眼部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可影响患儿正常休息。
患儿若在患病早期未得到重视,或是治疗不当,很有可能引起溃疡性角膜炎,严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影响日后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保持家中清洁,经常开窗通风,勤换被褥,以减少尘螨。
如患儿过敏原明确,要尽量减少与其接触。对花粉过敏者,应避免在室内放置花草。
避免患儿受二手烟或油漆等刺激性气体刺激。
结膜炎患儿最好在光线比较暗的房间休息,避免强光的刺激引起不适。
患儿出门可以佩戴墨镜来减少光线对眼睛的刺激。
患儿日常最好不要玩电子产品,以免刺激眼睛,加重症状。
定期消毒处理感染性结膜炎患儿的生活用品,如脸盆、毛巾、枕巾等;而且要注意勤换、勤洗毛巾,每天要消毒,并单独放置,不可与他人混用。
如果一眼已患病,要避免波及健眼,患儿要避免用手搓眼睛,最好用流动的水洗脸。
饮食管理
患儿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少糖),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哺乳期患儿应保证充足营养,母乳量不足可加配方奶,先喂母乳,根据母乳量的多少以及患儿的食量,再添加适量的配方奶。
眼部护理
清除患儿眼部分泌物前,一定要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
把消毒棉签在生理盐水中浸湿,棉签以不往下滴水为宜,然后轻轻擦洗患儿眼部的分泌物。
如果患儿睫毛上的分泌物较多,可用消毒棉球浸上生理盐水湿敷一会儿,再换用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
一次用一个棉签,用过的就不能再重复用。
给患儿用滴眼剂时,需扒开其下眼睑将药水滴入患儿外眼角的下睑穹隆内,注意不要滴在黑眼珠上,也不要使药瓶口碰触患儿的睫毛,瓶口要离眼2厘米远。
滴完滴眼剂后,松开手指,用小指或食指轻轻按压内眼角,增加眼药局部吸收,防止药水流入鼻腔。
若双眼均需滴药,应先滴病情较轻的一侧,再滴病情较重的一侧,避免交叉感染。
如需使用2种或2种以上眼药,使用每种药之间应间隔5~10分钟。
病情监测
居家治疗过程中如患儿出现眼部烧灼感、痒、视力模糊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家长可记录患儿的症状日记,必要时可以拍眼部照片,以便在复诊检查时可作为医生的参考资料。
随诊复查
家长应遵医嘱定期带患儿去门诊复查,以了解临床症状是否消失,是否达到治愈标准。
如果患儿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所加重,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避免儿童接触可能的过敏原,比如花粉、粉尘、虫螨、动物的皮毛等。
加强儿童个人卫生教育,不用手揉眼,不用公共毛巾以及经常洗手等。
当空气污染严重时最好减少儿童户外活动时间。
及时治疗角膜、巩膜、眼睑、眼眶、泪器、鼻腔与鼻窦等邻近组织炎症疾病,以免炎症蔓延到眼结膜。
为预防
新生儿结膜炎,孕妇产检时均应做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必要时行细菌培养。对围生期生殖泌尿道感染者,应予以积极的治疗,特别是患
淋球菌或
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的孕妇,以及其配偶,均应进行彻底的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