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肤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人类皮肤、黏膜及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浅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呈水疱
鳞屑型表现。该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率高、具有传染性、易复发或再感染。
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包括黄癣菌、白癣菌、红色毛癣菌、
石膏样毛癣菌、疣状毛癣菌、大小孢子菌等。真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当人体皮肤上有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时,就容易发生
癣病。如有些人容易出汗,且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则容易感染真菌而发生
花斑癣。经常穿皮鞋、运动鞋,局部透气性差导致足部湿度和温度增高,若不注意足部清洁,极易发生足癣。
临床上呈水疱
鳞屑型表现,损害多局限于一侧,初发小水疱,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不断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增宽,失去正常光泽,触之有粗沙感。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有
头癣、手足癣、
股癣、
花斑癣等。
1.头癣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头皮、毛发和毛囊的感染,可分为黄癣、白癣和
黑点癣等。黄癣俗称“秃疮”“瘌痢头”,皮损以有鼠臭味的碟形黄癣痂为特征,易形成永久性脱发。白癣的皮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易折断。黑点癣可见头皮点状炎性鳞屑性
斑片,稍痒;部分患者可有局灶性永久性脱发。
2.手足癣、股癣、体癣
手足癣表现为指(趾)间及掌(跖)皮肤的脱屑、瘙痒、糜烂及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的局部红、肿、痛。股癣一般从足癣或手癣自身传染引起,皮损的形态多为不规则形或弧形,有
苔藓样变或急性和
亚急性湿疹样改变,易并发细菌感染;患者自觉瘙痒剧烈。体癣
皮疹初为红斑或
丘疹,随后向四周扩散成为环形,有的产生新的皮疹不断向外扩散形成同心环,有瘙痒感,可并发细菌感染。
3.其他
真菌性皮肤病除了上述表现外,还有其他表现。如发生在甲部的真菌性皮肤病俗称“灰指甲”,表现为甲的颜色和形态异常。湿疹样型
癣菌疹特点为双侧掌面及指腹部发生散在或群聚深在性水疱,疱壁不易破,患者自觉奇痒难忍。夏季多汗,由花斑癣菌引起的花斑癣又称“汗斑”,皮损为
斑疹,表面附有微量糠状鳞屑。但也有学者认为花斑癣菌不属于真菌的范畴。
1.真菌显微镜检查
选取皮损边缘的
鳞屑或病发,置于玻片上,加氢氧化钾溶液,加盖玻片,置于酒精灯上加热片刻,进行镜检观察。检查结果阳性者,可作为确诊的依据;阴性者不排除癣的可能。
2.真菌培养
从病灶取来鳞屑、毛发或疱膜进行接种、培养。5天左右有菌落生长,可进行菌种鉴定;若无菌落生长,即为培养阴性。
3.伍德灯检查
真菌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下可产生带色彩的荧光,临床上对浅部真菌病,尤其是对
头癣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全身治疗
可选用广谱抗真菌咪唑类药物,包括
酮康唑、
伊曲康唑等。
2.局部治疗
对未累及毛发或甲板的浅部真菌病,可选用特异性弱的广谱抗真菌剂外用治疗,如
咪康唑、
益康唑、白呋唑等制成的霜剂。
花斑癣患者用咪唑类霜剂能获得满意效果。
3.其他
花斑癣患者还可外用硫代硫酸钠溶液外涂;湿疹样型
癣菌疹患者可按过敏性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处理,局部不须用抗真菌药,尤其忌用刺激性较强烈的癣药,可选用温和的
氧化锌油或
硼酸水湿敷。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家庭成员或宠物有
癣病时,应积极治疗,对污染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癣病,应加强皮肤防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