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粟粒性狼疮又称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毛囊性粟粒性狼疮、粟粒狼疮样结核症或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为颜面部散在的圆形的不破溃的
丘疹,愈后留有
萎缩性瘢痕。
过去认为本病是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性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组织学改变虽然是典型的结核结构,但是患者的一般健康良好,大多数病人常不伴有其他结核。病损中也不能找到结核杆菌。
结核菌素试验常呈阴性,抗结核治疗大多无效。因此认为本病与结核无关。本病真正病因尚未确定。
本病好于成年人面部,特别是眼睑、鼻附近及口腔周围和颊部。重者整个面部少数病例皮损可对称发生于耳朵、颈部、肩胛部及四肢。损害为直径2~3厘米大小的圆形
丘疹或结节,淡红色或红褐色,呈半透明状。用玻片按压时,呈苹果酱色。结节表面光滑,柔软,少数结节可破溃,覆以痂皮,愈后留凹陷性瘢痕。结节分批出现,数目不定,可达数十个或数百个,孤立或簇集,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程慢性。数月或数年后,结节渐渐消退,遗留与结节同等大小的
萎缩性瘢痕。
病理检查:表皮可见棘细胞空泡变性,基底细胞色素增加,真皮中,下部有典型的结核结构,周围是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中央是干酪样坏死,浸润内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变性或消失,血管内可见
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
成人颜面部对称性红色结节,无自觉症状,结合病理检查可确诊。
本病部分自然痊愈。糖皮质激素外用使症状减轻。口服糖皮质激素、
氨苯砜氯喹及
维A酸药物也有效。抗结核药物,如
异烟肼和链霉素治疗通常无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