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又称机械性紫癜,是由于静脉回流受阻、缺氧使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的皮肤疾病。此病常出现于面、颈、胸等组织疏松部位,亦可发生于用力部位及其远端或受外力压迫部位,多见于儿童。
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是由于局部肌肉突然剧烈收缩,局部小血管、毛细血管内压突然升高,导致小血管破裂,红细胞外渗,引起紫癜。常见的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的因素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感冒、剧烈咳嗽、呕吐、运动、分娩、惊厥、癫痫发作、便秘、哭闹、吹奏乐器。
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临床表现为针尖大小、群集或散在的淤点或淤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仅有因压迫而产生的压迫感及疼痛,在压迫解除后即消失。紫癜的位置、形状、严重程度等可因用力或受压部位、时间不同而不同,如绳勒后局部或远端出现紫癜;吮吸空腔物品产生负压导致
压力性紫癜;地震等事故中胸部受压可出现压力性紫癜;阵咳后眼
结膜下出血;穿紧身网格衣物可出现网状紫癜。
1.体格检查:可见针尖大小淤点或淤斑。
2.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通过对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可见针尖大小淤点或淤斑,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患者在紫癜出现前可有剧烈咳嗽、呕吐、哭闹、惊厥以及其他屏气动作。通过
血常规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无
血小板减少或增高、白细胞计数正常、凝血功能无异常等阴性结果可排除其他疾病,即可确诊。
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不需特殊治疗,皮损可于压力消失后数日内消退,可针对剧烈咳嗽、呕吐、便秘等进行对症治疗,如镇咳、使用止吐剂等,防止血管内压力骤增。而对于事故中由于长期外力压迫导致的血管内压力增多性紫癜,应注意有无
挤压综合征。
避免突然用力、长期或强烈压迫,以防止血管内压力骤增。如剧烈咳嗽者使用镇咳药,呕吐者使用止吐剂,强烈哭闹的婴儿予以安抚,必要时予以镇定剂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