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丁氨苯丙酮是一种戒除依赖性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戒烟和治疗严重抑郁症。
制剂规格
丁氨苯丙酮主要为口服制剂。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丁氨苯丙酮片剂:75毫克;100毫克。
丁氨苯丙酮缓释片剂:150毫克。
用途
丁氨苯丙酮用于辅助戒烟。
丁氨苯丙酮用于治疗严重抑郁症。
丁氨苯丙酮用于预防季节性情感障碍抑郁症(SAD)。
如何用药
丁氨苯丙酮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用于戒烟:前三天口服,每天一次150毫克,第4天起每天2次,每次150毫克,两周后即可尝试停止吸烟,一疗程7~12周,可根据个人需要延长疗程。丁氨苯丙酮缓释片剂需整片吞服。
用于严重抑郁症
片剂:一次75毫克,早、晚各1次,连用3日,根据临床疗效和耐受情况增量至一次75毫克,早、中、晚各1次,可继续增量至一日300毫克的常用剂量,分3次服用(早150毫克,中、晚各75毫克)。增量过程中,3日内增加的日剂量不应超过100毫克。
缓释片:一次150毫克,一日1次,连用3日;第4日起,一次150毫克,一日2次,用药间隔时间应大于8小时。连用数周仍未见明显疗效者,可考虑增量至一日400毫克。
用于季节性情绪失调:缓释片一日150毫克,早晨顿服,连用7日。以后可增量至目标剂量一日300毫克,早晨顿服,停药前减量至一日150毫克。
肾功能不全或轻度
肝功能不全患者应降低剂量或延长服用间隔时间,中、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药片剂时的最大剂量为一日75毫克;使用本药缓释片时的最大剂量为一次150毫克,隔日1次。
正在服用丁氨苯丙酮的患者如需紧急使用利奈唑胺或静脉使用
亚甲蓝抢救生命,应暂停服用丁氨苯丙酮,监测患者至少两周或直至利奈唑胺或静脉使用亚甲蓝治疗停止后24小时。利奈唑胺或静脉使用亚甲蓝停止治疗后24小时,可重新开始丁氨苯丙酮的治疗。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丁氨苯丙酮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癫痫发作或有癫痫病史者禁用丁氨苯丙酮。
暴食症和神经性食欲缺乏的患者易导致癫痫发作,禁用丁氨苯丙酮。
突然戒酒或停用镇静药的患者禁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1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谨慎用药
有惊厥病史或癫痫易感体质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妊娠期妇女应主动戒烟,避免使用丁氨苯丙酮等药物戒烟。
丁氨苯丙酮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丁氨苯丙酮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丁氨苯丙酮的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口干、食欲增加、食欲缺乏。
头晕、困倦、失眠。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丁氨苯丙酮可升高血压,治疗前应对血压进行评估,治疗期间应监测血压,监测体重、肝肾功能。
其他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若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或者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头晕。
心悸。
呼吸困难。
丁氨苯丙酮应该如何保存?
丁氨苯丙酮应该放在干燥处20~25℃条件下遮光密闭保存,短程携带可以允许保存在15~30℃条件下。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丁氨苯丙酮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中药等。这些药物与丁氨苯丙酮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不可合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停用MAOIs至少14天才可使用丁氨苯丙酮,也宜小剂量开始使用。
合用CYP286抑制剂(
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可升高丁氨苯丙酮的血药浓度,降低丁氨苯丙酮羟基化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可能需调整剂量。
合用CYP286诱导剂(
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和
依法韦仑),可降低丁氨苯丙酮的血药浓度。
合用CYP2d6抑制剂(文拉法新、
去甲替林、丙咪嗪等),可升高CYP2d6底物的血药浓度。
合用经CYP2d6活化的药物,如
他莫昔芬,需要增加此类药的剂量。
合用其他能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药物,如抗抑郁药、全身用皮质激素,需谨慎使用丁氨苯丙酮。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停止吸烟可影响一些药物的药动学,如
茶碱、
胰岛素、华法林,根据临床反应调整剂量。
有接受本药治疗导致苯丙胺的尿液免疫筛查试验结果呈假阳性的报道。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丁氨苯丙酮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不合理使用药物的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性药,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丁氨苯丙酮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性、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