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外耳道皮肤的湿疹,小儿多发,容易迁延不愈或者反复发作
以多形性皮疹伴瘙痒并反复发作为特征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与变态反应的关系最为密切
去除病因,辅以对症抗过敏治疗
定义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发生在外耳道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类疾病。
不同人群表现不同,主要以瘙痒、多形性
皮疹和脱屑为主。小儿患外耳道湿疹还可有容易烦躁、抓耳、哭闹、睡眠不安等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
变态反应相关。病变容易迁延不愈或者反复发作。
分类
根据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类。
急性外耳道湿疹:为病程早期,瘙痒感剧烈,或者有烧灼感,挖耳破溃后容易出现黄色渗出液,凝固后出现结痂。
亚急性外耳道湿疹:为
急性湿疹未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转化为亚急性,病情严重程度减轻。
慢性外耳道湿疹:为急性或者亚急性外耳道湿疹反复发作或者治疗无效转变而来。
外耳道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
变态反应的关系最为密切。另外,与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及感染性因素也有关。
致病原因
外部因素
变态反应因素
又称为过敏因素,主要是机体接触外界变应原(过敏原)发生免疫反应。常见的变应原主要是鸡蛋、牛奶、海鲜等食物;尘螨、粉尘、花粉、动物毛屑等吸入物;染发剂、美发剂、药物、油漆、洗涤剂、助听器等接触物。
不良习惯
如果习惯挖耳,而且经常使用不洁物品挖耳或过于用力,可能会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诱发外耳道湿疹。
中耳炎症分泌物刺激刺激
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刺激外耳道皮肤可引发外耳道湿疹。
环境因素
外耳道湿疹的诱发因素有高温及潮湿环境等。
内部因素
常见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不良,或者消化不良、代谢障碍、自主神经紊乱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都可引发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以明显剧烈的瘙痒、出现多形性
皮疹等局部症状为主。经过抓挠后,湿疹破溃可伴有黄色的分泌物渗出、结痂等。多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外耳道湿疹
有剧烈的瘙痒感,还会有烧灼感出现。如果是小儿患者,因为难以诉说,会有烦躁不安、抓挠耳朵、睡不安稳等症状。
查看外耳道,可见皮肤出现红肿,有散在的红斑、
丘疹以及半透明的小水疱等。抓挠破溃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会出现红色的糜烂面,分泌物凝固后结痂。
亚急性外耳道湿疹
相比
急性湿疹来说症状会减轻,红肿和抓挠破溃后渗液不明显,病变部位会有明显的
鳞屑和结痂等。
慢性外耳道湿疹
表现为外耳道皮肤有增厚、粗糙以及
皲裂现象,反复抓挠还会有苔藓样病变,皮肤有脱屑和
色素沉着等现象。还会有剧烈的瘙痒感,经常会有急性发作反复发生。
其他症状
部分急性外耳道湿疹患者在皮肤抓破后可出现继发细菌或者
真菌感染,表现为红肿加重,疼痛明显、体温升高等症状。
部分严重外耳道湿疹患者病变反复发作可导致中耳及鼓膜受累,引起耳鸣或听力下降等。
就医科室
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皮肤出现病变,伴有耳鸣或听力下降时,主要就诊于耳鼻咽喉科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皮肤科
当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
丘疹、红肿以及皮肤脱屑,抓挠后伴有分泌物渗出时,也可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建议由家人陪同。
避免使用外用药物,以免遮盖皮肤症状。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明显瘙痒感?
抓挠后是否有分泌物渗出,什么颜色?
是否伴有疼痛感、体温升高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药物、食物等过敏史?
是否有精神、心理、代谢障碍等因素?
是否经常挖耳?
是否有中耳炎症或局部药物刺激?
是否经常佩戴助听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耳镜或电子耳镜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耳镜检查即可诊断。
病史
外耳出现瘙痒、脱屑,伴有不同程度的分泌物渗出、结痂等。
临床表现
急性外耳道湿疹:瘙痒感明显且剧烈;多伴有灼热感。局部皮肤红肿伴散在的
丘疹、小水泡等,破溃后流出分泌物,凝固后结痂。
亚急性外耳道湿疹:瘙痒感较急性外耳道湿疹减轻;分泌物有所减少,但可有较多皮肤结痂及脱屑。
慢性外耳道湿疹:有明显的瘙痒感;因病变反复发作出现皮肤增厚、粗糙及
色素沉着,同时伴有明显的皮肤脱屑。
耳镜或电子耳镜检查
耳镜或电子耳镜检查可观察外耳道、鼓膜病变情况断咽鼓管功能。
纯音测听检查
纯音测听检查可检查患者听力情况。
纯音测听检查可帮助分析听力是否正常,如果听力下降,了解分析听力损失程度的情况,定量诊断以及分析属于哪种类型的听力损失。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
慢性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和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相鉴别。
急、慢性外耳道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皮肤瘙痒、流黄水、脱屑等现象。
不同点: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耳部疼痛感、肿胀感。慢性期表现为轻度瘙痒及分泌物流出。耳部检查可表现为耳屏压痛及耳廓牵拉痛。通过临床表现与耳部检查即可鉴别。
真菌性外耳道炎
不同点:真菌性外耳道炎多表现为耳痒及耳痛。耳部检查可见耳道内菌丝或真菌小团块;可伴有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生长。多数情况下通过耳部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
真菌培养或涂片检查可鉴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相似点:都可有耳痒、流黄水现象。
为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性病变,多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局部表现以耳痛及
耳流脓为主,伴听力下降。耳部检查及纯音测听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目的:控制、消除症状,治愈疾病。
治疗原则:明确并去除过敏性物质,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还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
一般治疗
如果病因明确,停止接触可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药物等。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上减少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要克制自己不要抓挠,不要用过热的水、肥皂等清洗,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3%硼酸溶液、15%
氧化锌溶液适合于有较多液体渗出者。
1%~2%甲紫液、激素如泼尼松类冷霜或软膏、氧化锌油或糊剂,适合于渗液较少或无渗液者。
3%
过氧化氢溶液适合于有干痂的患者,清洗掉干痂后,再涂用上述药液或药膏。
伴有真菌感染者,可选择具有抗真菌和激素作用的复合制剂。
外耳道分泌物较多时,可以先给予外耳道冲洗后,再使用相关药物。
药物作用:有收敛、止痒、抗炎的作用。
用药注意事项:不能用于有毛发的部位;泼尼松不可长期使用。
全身药物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可能引发嗜睡问题,严重
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司机要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要慎用。
抗感染药物
继发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继发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选择抗病毒治疗。
其他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法控制的难治性湿疹患者,可联合免疫科等相关专科进行治疗,酌情选用糖皮质激素、
环孢素、硫唑嘌呤、
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
中医治疗
外耳道湿疹在中医称为“旋耳疮”,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润燥、养血祛风为主,需要中医师辨证后依据个人症状不同可选择各类汤剂、丸剂、外用粉剂等治疗。
其他治疗
可辅以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治愈情况
如果能查找到明确的致病原因,去除病因后,外耳道湿疹部分较轻者可以自愈。如果找不到明确病因,一般难以自愈。
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控制外耳道湿疹的发生、发展,使症状缓解、消退,但大部分难以彻底根治不复发。
危害性
外耳道湿疹瘙痒症状明显,并可能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精神痛苦。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不用不洁、尖锐物品挖耳,养成良好的挖耳习惯。
洗澡或游泳后的积水需及时排出,避免耳道内进水。
避免接触可引起自身过敏的物质,做好日常防护。
发病期间避免抓挠外耳,防止局部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
及时治疗消化不良、代谢障碍等疾病。
心理支持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
病情监测
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当症状加重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预防
积极治疗中耳炎及其他中耳病变,避免炎症累及外耳。
避免接触过敏性物质,保持耳部干燥及清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