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期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皮肤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自觉灼热、皮肤干燥及紧绷感等
由长期滥用、误用糖皮质激素引起
停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抗炎、抗感染治疗可缓解症状
定义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制剂4周以上,一旦停药导致原有皮肤病复发或加重的一种皮肤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三联症为瘙痒、灼热和干燥。
本病发病主要因为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原皮肤病有效,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原有皮肤病皮损复发、加重,需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症状。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与超疗程、超程度、超范围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不良结局有关,与常规外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不同。
国外对该病的命名尚未完全统一,可能与激素诱导玫瑰痤疮样皮炎(又称
口周皮炎、CIRD)未区分,而我国学者一般将这两者定义为两种不同的疾病。本篇也认可我国学者的观点,主要介绍的是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分型
糖皮质激素成瘾型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生的激素依赖性皮炎,需要用更强效的激素才能缓解症状,但逐渐无效。若停止外用更强的激素,则红斑、灼烧感会加重。
糖皮质激素戒断型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停药7~10天后,外用部位突发红斑、水肿加重,伴明显灼烧感。
致病原因
长期误用、滥用糖皮质激素制剂
对于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皮肤疾病局部使用激素。
在不宜使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的部位如眼睑、面部、阴囊、阴唇及皮肤褶皱部等,选用了该类激素。
连续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过长等。
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局部皮肤发红伴瘙痒、皮肤变薄、萎缩、
色素沉着、毳毛增粗增多的情况,并破坏皮肤屏障,严重者可继发皮肤真菌及细菌感染。
频繁使用含激素护肤品、化妆品
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护肤品,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某些增白、祛痘、防晒、粉底霜等。
主要因激素早期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会鼓励患者自行持续使用该类护肤、化妆品。
发病机制
皮肤屏障功能破坏
糖皮质激素会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角质层变薄。同时会减少真皮内胶原蛋白合成,导致真皮变薄。角质细胞间聚力及完整性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经皮水分丢失量增加。
炎症反应
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后可活化各种炎症细胞因子,进一步诱发或加重皮肤炎性反应。
微生物感染
激素的使用导致皮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促使痤疮丙酸杆菌、葡萄球菌、毛囊蠕形螨等微生物的过度增殖,微生物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产生皮肤炎症。
主要症状
好发部位
好发于面颈部、外阴及皮肤皱褶等薄嫩部位。
自觉症状
灼热、瘙痒、疼痛、局部肿胀感、或干燥紧绷感,皮肤敏感性增加。
皮损表现
局部皮肤变薄、皮纹消失、潮红发亮,伴毛细血管扩张。
可有局部红斑,浅表隆起性
丘疹、
斑丘疹,伴感染时可有含脓液的丘脓疱疹。
可有脱屑、
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肤老化干燥、脱屑、粗糙甚至萎缩,毳毛增粗增多。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出现皮肤潮红、
丘疹、干燥脱屑、灼热疼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皮肤清洁,面部受累应避免化妆。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有红斑、丘疹、丘脓疱疹,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脱屑表现?
是否伴有疼痛、灼热、瘙痒感?
是否有加重或缓解的诱发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外用激素类药物?如果使用,使用的药物是什么,使用频率如何?使用时间多长?使用是否超过4周?停用激素后皮肤症状是否加重?
使用可疑添加激素的护肤用品?
是否治疗过?如果治疗过,使用过的治疗药物是什么?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复方
酮康唑软膏、复方
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糠酸莫米松凝胶) 、
醋酸氟轻松乳膏、
卤米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
地塞米松软膏、
地奈德软膏、
哈西奈德乳膏、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丙酸氯倍他索乳膏、复方氟米松乳膏等。
诊断依据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根据有明确糖皮质激素用药史及1~2种典型临床表现可诊断。
病史
有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或含激素化妆品的情况。
停用激素或含激素化妆品后红斑、灼烧感加重,且自觉皮肤干燥。
临床表现
皮肤变薄、潮红伴毛细血管扩张,出现粉刺、
丘疹及脓疱,
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毳毛增粗增多,皮肤老化及敏感性增加,脱屑、粗糙甚至萎缩。
自觉有灼热、瘙痒、疼痛、局部肿胀感,皮肤干燥、紧绷感。
皮肤镜检查
通过观察皮损在皮肤镜下的表现(如背景颜色、血管形态、血管排列及附加指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点主要是是否有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史,除此之外,也有不同皮肤表现、伴随症状特点。
寻常痤疮
相似点:好发于面部,均可伴有炎性丘疹及丘脓疱疹。
不同点:青春期常见,痤疮皮损为与毛囊一致的丘疹,可有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严重者可出现囊肿或结节,愈后可留有
瘢痕。
酒渣鼻
相似点:均可表现为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
不同点:
酒渣鼻皮损以面中部为主,特别是鼻头、两侧脸颊、下颚部,遇热加重。
脂溢性皮炎
相似点:好发于面部。
不同点: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皮损表现为黄红色
斑疹、
斑片,其上可附有细碎的油腻性或者干燥性
鳞屑。
口周皮炎
相同点:发生于面部口唇周围,表现为丘疹、丘疱疹,伴瘙痒、灼烧感。
不同点:
口周皮炎发生于上唇、颏、鼻唇沟、鼻等处,皮损与唇红缘之间围绕5毫米宽的皮肤区域不受累,呈周期性发作。无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史。
治疗目的:缓解皮肤的皮炎症状,阻止皮肤损害进一步发展,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治疗原则:遵医嘱停用或逐渐减少使用糖皮质激素,皮肤保湿及抗炎抗感染药物使用可缓解症状。必要时还可联合中医及物理治疗。
一般治疗
停用激素类软膏或含激素护肤品。
避免使用热水烫洗,避免搔抓。
使用温水洁面,科学保湿护肤。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递减疗法
对用药时间较短病程短的患者,可直接停用糖皮质激素。
对病程长、停药后反应强烈的患者,采用递减法,即由弱效激素替代高效激素,逐渐减少用药量及用药次数,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直至完全停用激素。
保湿剂
如凡士林、
尿素软膏、
维生素E软膏等,增加角质层含水量,修复皮肤屏障。
抗炎药物
可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促进恢复。不建议孕妇、哺乳期或备孕女性使用。
口服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头晕、嗜睡等现象,建议睡前服用。
抗炎药物
可减少炎症反应,促进皮损恢复。如复方甘草酸苷、羟氯喹、雷公藤等。有孕育要求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抗感染药物
有继发感染时,可合并使用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及
替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生素。
中医治疗
内治
风热蕴肤证候: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药消风散或桑菊饮加减。
热毒蕴结证候: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痒。方药黄连解毒汤合凉血五花汤加减。
湿热壅滞证候: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肿。方药茵陈蒿汤合
五苓散加减。
血虚风燥证候: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药
当归饮子。
外治
物理治疗
强脉冲光及红蓝光治疗
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对皮肤较深处组织产生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使皮肤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重新排列和再生。
这类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受损的皮肤屏障。
激光脱毛
针对毳毛增生患者,在其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可进行
激光脱毛治疗。
治愈情况
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多数可以恢复,但有真皮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者疗程较长、恢复较慢。
危害性
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诱发痤疮、玫瑰痤疮症状加重,引起感染等。
可遗留多种皮肤问题如皮肤早衰、敏感性增加、弹性差、粗糙、萎缩等。
对容貌产生的不良影响,容易引起心理焦虑及精神压力,影响身心健康,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工作及社交。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结构,避免刺激食物及饮酒。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生活管理
避免风吹、日晒等环境刺激。避免易感染环境。
合理使用护肤品,注意皮肤的清洁及保湿,进行科学护肤。
心理调节
本病易反复,易引起患者焦虑、悲观的情绪,可寻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疗程相对较长,要做好配合医生治疗的心理准备,应减少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预防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把握用药适应证、强度及疗程。
面部等皮肤薄嫩部位出现皮损及婴幼儿皮肤病最好避免选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及含氟的糖皮质激素。
痤疮、
酒渣鼻、浅表真菌病等皮肤病不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
不要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