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片

更多功能

地西泮片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地西泮片属苯二氮䓬类的镇静催眠药,主要成分为地西泮,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临床应用。
适应证
地西泮片临床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失眠症、癫痫、肌肉痉挛震颤、肌紧张性头痛、惊恐症,以及麻醉前给药、酒精戒断症状等。
焦虑症及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地西泮具有抗焦虑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短暂性情绪失调、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神经性疾病所导致的焦虑或紧张状态。
失眠症:地西泮片通过增加剂量,可明显缩短入睡的潜伏期并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尤其适用于焦虑性失眠。
癫痫:地西泮片可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用药。
肌肉痉挛:地西泮片可用于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截瘫等)引起的肌肉痉挛,手足徐动症僵人综合征,以及颞颌关节疾病引起的咬肌痉挛。
震颤:地西泮可治疗老年性、家族性以及特发性震颤
麻醉前给药:地西泮片可减轻麻醉前焦虑紧张状态。
肌紧张性头痛:地西泮片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与焦虑紧张来治疗肌肉紧张性头痛。
惊恐症:地西泮片可通过镇静催眠以及缓解焦虑紧张,来治疗伴或不伴广场恐惧的惊恐症,尤其适用于发病期间还伴有焦虑或兴奋的惊恐症患者。
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地西泮片具有预防癫痫以及谵妄等作用,目前已成为治疗中至重度酒精戒断症状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严重、复杂性的戒断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地西泮片口服0.5~2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地西泮片属于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血浆半衰期为20~70小时,且代谢产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因此地西泮片可至少维持1~2天。
药物联用
抗抑郁药:如坦度螺酮、文拉法辛等,与本药联用,可提高治疗早期(4周以内)失眠伴抑郁或伴焦虑症的疗效,同时降低单一用药时高剂量带来的毒副作用,但也有可能增加中枢抑制作用,故应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
复方地西泮片:该药是由镇静催眠药地西泮、营养神经药谷维素以及维生素B1通过1.25:40:10mg的配比复方而成的制剂,这三种药物协同药效,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作用,而且还规避了单药较高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和地西泮哪个不良反应大?
氯硝西泮个别不良反应程度较重,而地西泮可能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相比地西泮,个别不良反应程度较重,如多涎、支气管分泌物过多、停药后加剧癫痫发作,以及诱发癫痫持续状态的程度加重,混合型癫痫患者在治疗时可引起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频率增加。
但地西泮的不良反应相比氯硝西泮,可涉及更多系统更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抑制,如中枢、呼吸、心血管、泌尿、消化以及血液系统的抑制。
从药物过量的方面来看,地西泮的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引起中枢、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抑制,严重者甚至可引起休克和死亡。
综上,两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盐酸美金刚片能和复方地西泮片一起服用吗?
目前无明确说明两药是否能一起服用。
盐酸美金刚片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以及帕金森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意识混乱等。
复方地西泮片具有镇静催眠以及营养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焦虑性神经症以及神经衰弱,常见不良反应有神经系统抑制如困倦、头昏、头痛,长期用药有成瘾的可能,停药后可出现激动、病情恶化等戒断症状。
两种药物一起服用时,可能会增加盐酸美金刚片的抗震颤作用,但也会使神经系统抑制的不良反应加强。故合用利弊需要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合理使用。
地西泮和艾司唑仑哪个治疗失眠好?
艾司唑仑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艾司唑仑为短效药,与长效药地西泮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其催眠作用比地西泮强,服药后入睡快并且平静,睡眠时间被明显延长,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而且醒来后一般无不适感,服药期间可产生依赖性,但程度较地西泮轻。
上述两种药物均有镇静催眠的效果,虽然艾司唑仑效果更好,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病情不尽相同,还应根据医师评估,遵医嘱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