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片属苯二氮䓬类的镇静催眠药,主要成分为地西泮,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等临床应用。
适应证
地西泮片临床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失眠症、癫痫、
肌肉痉挛、
震颤、肌
紧张性头痛、惊恐症,以及麻醉前给药、
酒精戒断症状等。
焦虑症及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地西泮具有抗焦虑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短暂性情绪失调、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神经性疾病所导致的焦虑或紧张状态。
失眠症:地西泮片通过增加剂量,可明显缩短入睡的潜伏期并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尤其适用于焦虑性失眠。
癫痫:地西泮片可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用药。
肌肉痉挛:地西泮片可用于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截瘫等)引起的肌肉痉挛,
手足徐动症及
僵人综合征,以及颞颌关节疾病引起的咬肌痉挛。
麻醉前给药:地西泮片可减轻麻醉前焦虑紧张状态。
肌紧张性头痛:地西泮片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与焦虑紧张来治疗肌肉紧张性头痛。
惊恐症:地西泮片可通过镇静催眠以及缓解焦虑紧张,来治疗伴或不伴广场恐惧的惊恐症,尤其适用于发病期间还伴有焦虑或兴奋的惊恐症患者。
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地西泮片具有预防癫痫以及
谵妄等作用,目前已成为治疗中至重度酒精戒断症状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严重、复杂性的戒断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地西泮片口服0.5~2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地西泮片属于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血浆半衰期为20~70小时,且代谢产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因此地西泮片可至少维持1~2天。
药物联用
抗抑郁药:如坦度螺酮、文拉法辛等,与本药联用,可提高治疗早期(4周以内)失眠伴抑郁或伴焦虑症的疗效,同时降低单一用药时高剂量带来的毒副作用,但也有可能增加中枢抑制作用,故应遵医嘱使用上述药物。
复方地西泮片:该药是由镇静催眠药地西泮、营养神经药
谷维素以及维生素B
1通过1.25:40:10mg的配比复方而成的制剂,这三种药物协同药效,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作用,而且还规避了单药较高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和地西泮哪个不良反应大?
氯硝西泮个别不良反应程度较重,而地西泮可能有较多的不良反应。
氯硝西泮相比地西泮,个别不良反应程度较重,如多涎、支气管分泌物过多、停药后加剧癫痫发作,以及诱发
癫痫持续状态的程度加重,混合型癫痫患者在治疗时可引起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频率增加。
但地西泮的不良反应相比氯硝西泮,可涉及更多系统更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抑制,如中枢、呼吸、心血管、泌尿、消化以及血液系统的抑制。
从药物过量的方面来看,地西泮的后果更严重,不仅会引起中枢、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不同程度的抑制,严重者甚至可引起休克和死亡。
综上,两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盐酸美金刚片能和复方地西泮片一起服用吗?
目前无明确说明两药是否能一起服用。
盐酸美金刚片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以及
帕金森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意识混乱等。
复方地西泮片具有镇静催眠以及营养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焦虑性神经症以及神经衰弱,常见不良反应有神经系统抑制如困倦、头昏、头痛,长期用药有成瘾的可能,停药后可出现激动、病情恶化等戒断症状。
两种药物一起服用时,可能会增加盐酸美金刚片的抗震颤作用,但也会使神经系统抑制的不良反应加强。故合用利弊需要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合理使用。
地西泮和艾司唑仑哪个治疗失眠好?
艾司唑仑治疗失眠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艾司唑仑为短效药,与长效药地西泮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其催眠作用比地西泮强,服药后入睡快并且平静,睡眠时间被明显延长,睡眠质量也得到改善,而且醒来后一般无不适感,服药期间可产生依赖性,但程度较地西泮轻。
上述两种药物均有镇静催眠的效果,虽然艾司唑仑效果更好,但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病情不尽相同,还应根据医师评估,遵医嘱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禁用情况
新生儿禁用。
孕期(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与末3个月)妇女禁用。
急性肺功能不全禁用。
睡眠呼吸暂停者禁用。
慢性精神病、恐怖或者强迫状态者禁用。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禁用。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
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哺乳期禁用。
慎用情况
严重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慎用。
脑器质性改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患者慎用。
低蛋白血症患者慎用。
多动症患者慎用。
外科或者长期卧床病人慎用。
药物滥用和成瘾的患者慎用。
其他苯二氮䓬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本药在孕早期可增加胎儿致畸危险;孕后期可抑制新生儿中枢神经活动;分娩前及分娩时可导致新生儿肌张力减弱,
呼吸抑制风险增加。故孕妇应禁用本品。
哺乳期女性
本品可分泌入乳汁中,婴幼儿因此可能发生中枢、呼吸以及心血管系统抑制以及体重减轻、肌张力下降等现象,故哺乳期女性禁用。
儿童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对本品异常敏感,且不易将本药代谢完全,造成体内蓄积,产生持久的中枢抑制作用,因此应根据医生指导酌减本品。
老人
老人中枢神经系统对本品异常敏感,且不易将本药代谢完全,造成体内蓄积,产生持久的中枢抑制以及步履不稳、反应迟缓、发音含糊不清、
进食困难、失去意识甚至昏迷等
共济失调现象,因此应根据医生指导下酌减本品。
不良相互作用
因药效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联用可增加地西泮片药效
神经系统抑制作用药物:如
乙醇、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阿片类镇痛药、其他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吩噻嗪类)以及全身麻醉药等,可以增加地西泮片的镇静、呼吸以及心血管的抑制作用,应调整用量。
联用可增加其他药物药效
抗高血压、利尿剂:地西泮片可增加该类药物的降压作用。
地高辛:地西泮片通过增加地高辛血药浓度,从而增加后者疗效。
因药效降低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联用可降低地西泮片药效
肝药酶P
450诱导剂:如
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利福平、黄嘌呤,通过加强地西泮片代谢,降低药效。
联用可降低其他药物药效
因不良反应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地西泮片属于二类精神药品,具有一定成瘾性和依赖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用药。
剂型规格
片剂:2.5mg/片;5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本品受食物影响,为保证口服疗效,建议饭后2小时或饭前服用。
用量
常规用量
抗焦虑:口服,成人每次2.5~10mg,一日2~4次,每日最大剂量30mg。
镇静:口服,成人每次2.5~5mg,一日3次。
助眠:口服,成人5~10mg,睡前服用。
术前给药:口服,成人5~20mg。
治疗肌痉挛:每天2~15mg,分次口服,严重痉挛症如大脑性麻痹,成人可增至每天60mg。
酒精戒断综合征:口服,一天5~20mg,需要时服药后2~4小时后重复1次,也可第一天给予10mg,每天3~4次。
治疗癫痫:口服,成人一般每天15~30mg,分3次服用。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
术前给药:6个月以上儿童2~10mg。
治疗肌痉挛:每天2~15mg,分次口服,严重痉挛症如大脑性麻痹,可增至每天40mg。
老年人用量应按医师指导酌减使用。
肾功能不全者应按医师指导酌减使用。
药物漏用
因地西泮片作用机制比较复杂,且根据患者病情可有多种治疗方案,再加以患者个体差异、代谢状况等都不相同。因此若出现漏服现象,在想起时应及时向医师咨询,不得擅自加服药量。
药物过量
症状
轻度过量症状:包括精神错乱、嗜睡、困倦。
严重过量症状:
共济失调、抖动、异常兴奋、反射减弱、张力减退、低血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呼吸抑制,极少数可引起昏迷和死亡。
措施
用药过量应及早对症处理,通常可采取催吐、洗胃,并监测呼吸、脉搏和血压等,在采取基本处理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保持气道通畅。
神志清醒患者:应在1小时内催吐。
失去知觉患者:应在保护气道的情况下进行洗胃,洗胃效果不明显者,应给予少许
活性炭以减少过量的药物吸收。
重症监护患者:应特别注意心肺功能。
低血压患者:应进行静脉输液、体位调整等治疗方式的同时,根据患者指征合理使用适合实际情况的血管加压药和其他的处理措施。
中毒出现兴奋异常时,不能用巴比妥类药。
此外,苯二氮䓬受体拮抗剂
氟马西尼可用于已知或怀疑地西泮过量中毒的解救和诊断,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氟马西尼之前应确保患者呼吸道和静脉通路。
患者接受氟马西尼的治疗后,应在适当时期内对再镇静、呼吸抑制和其他残留的地西泮片的药理作用进行监测。
长期服用地西泮片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慎用氟马西尼。
药物停用
本品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停药后可能发生
戒断反应,表现为激动或者忧郁,癫痫患者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发作。为降低停药风险,建议遵医嘱逐减药量至停药。
若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与治疗作用相反的表现,如兴奋、幻想、睡眠障碍、攻击等,应及时就医,根据医师指导,缓慢减量至停药。
若患者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如过敏反应、呼吸抑制、心血管功能抑制、癫痫发作等,根据医嘱进行相应治疗。
服用本品还可能出现中枢及其他系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若期间患者无法耐受,应立即就医并按医师指导缓慢减量至停药。
此外,满疗程用药后症状消失,或用药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表现及处理方法
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般头昏、乏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连续使用地西泮片后症状可减轻,未减轻者,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少见的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头痛、精神错乱、精神抑郁、言语模糊或
构音障碍。
生殖系统:性欲改变。
特殊感觉:视觉障碍、眩晕。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胃肠道功能障碍、流涎和遗忘等。
若出现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缓慢停药,必要时接受其他相应治疗。
若出现其他系统不良反应,且患者自感无法耐受时,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缓慢停药或其他相应治疗。
用药期间为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加重,应建议患者饮食清淡,作息规律。
偶见的不良反应表现
免疫系统:过敏反应。
中枢系统:可引起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突然停药也可导致癫痫发作。
若出现过敏现象,应停药并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等,若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拨打120,并就地进行抢救。
若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缓慢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
若服药期间,患者诱发癫痫,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异物防止误吸,并迅速就医。
罕见的不良反应表现
精神系统:反常兴奋导致的敌意和攻击行为。
若出现皮疹,应及时咨询医师,在医师指导下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若出现精神异常,立即就医,在医师指导下停药并进行相应治疗。
发生率未知的不良反应表现
精神系统:少数患者发生兴奋、多语、睡眠障碍、甚至幻觉。
成瘾性:本药久服可发生依赖性和成瘾,停用后可能发生失眠、焦虑、兴奋、心动过速、呕吐、出汗及震颤,甚至惊厥等撤药症状。
上述精神系统不良反应经缓慢停药后,症状可改善,若未改善或出现成瘾者,应立即就医,遵医嘱接受相应治疗。
药物贮存
片剂:密封保存。
本品应远离儿童。
其他
严重的精神抑郁可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家属应注意观察用药者情绪变化,并加强陪护,以防出现意外。
外科或长期卧床病人,咳嗽反射可受到抑制,家属应注意护理。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