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泮

更多功能

地西泮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地西泮属苯二氮䓬类的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临床应用。
适应证
地西泮临床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失眠症、惊厥、癫痫、肌肉痉挛震颤、肌紧张性头痛、惊恐症,以及麻醉前给药、酒精戒断症状等。
焦虑症及各种功能性神经症:地西泮具有抗焦虑作用,同时也可减轻短暂性情绪失调、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以及精神神经性疾病所导致的焦虑或紧张状态。
失眠症:地西泮通过增加剂量,可明显缩短入睡的潜伏期并延长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尤其适用于焦虑性失眠。
惊厥及癫痫:地西泮注射液适用于癫痫持续状态,也可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药物中毒导致的惊厥。地西泮片可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用药。
肌肉痉挛:地西泮可用于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截瘫等)引起的肌肉痉挛,手足徐动症僵人综合征,以及颞颌关节疾病引起的咬肌痉挛。
震颤:地西泮可治疗老年性、家族性以及特发性震颤
肌紧张性头痛:地西泮可通过缓解肌肉痉挛与焦虑紧张来治疗肌肉紧张性头痛。
惊恐症:地西泮可通过镇静催眠以及缓解焦虑紧张,来治疗伴或不伴广场恐惧的惊恐症,尤其适用于发病期间还伴有焦虑或兴奋的惊恐症患者。
麻醉前给药:地西泮可通过干扰记忆通路的建立从而影响近事的记忆,发挥顺行性遗忘的作用,再加以其具有催眠、抗焦虑的作用,因此广泛用于麻醉前给药。
酒精戒断症状的治疗:地西泮具有预防癫痫以及谵妄等作用,目前已成为治疗中-重度酒精戒断症状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严重、复杂性的戒断症状。
药物起效时间
口服制剂
地西泮口服0.5~2小时后达到血浆峰浓度,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注射制剂
地西泮注射剂静脉给药时无须吸收,1~3分钟起效。
地西泮注射剂肌内给药时吸收不规则、慢而不完全,20分钟内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口服制剂
地西泮属于长效苯二氮䓬类药物,药物维持时间尚不明确,其口服制剂半衰期为20~70小时,且代谢产物也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
注射制剂
地西泮注射剂静脉与肌肉注射给药时可快速起效,但药物很快再分布到其他组织,药物作用也快速消失。
药物联用
抗抑郁药:如坦度螺酮、文拉法辛等,与本药联用,可提高治疗早期(4周以内)失眠伴抑郁或伴焦虑症的疗效,同时降低单一用药时高剂量带来的毒副作用,但也有可能增加中枢抑制作用。
其他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等,与本药联用,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从而控制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脑内异常电波的扩散,多用于第一阶段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未能终止,治疗失败的情况。
复方地西泮片:该药是由镇静催眠药地西泮、营养神经药谷维素以及维生素B1通过1.25:40:10mg的配比复方而成的制剂,这三种药物协同药效,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作用,而且还规避了单药较高剂量使用带来的不良反应。
地西泮和劳拉西泮有什么区别
两药均属于苯二氮䓬类的镇静催眠药,但因二者化学结构的取代基有所不同,从而使两者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方面都有所不同。
药理作用:两药药理作用相似,但劳拉西泮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以及抗惊厥作用。劳拉西泮的半衰期较短,因此维持药效时间比长效药地西泮短,属于中效药。
适应证:两药均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症、麻醉前镇静、癫痫持续状态,劳拉西泮还可以用于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呕吐等。
不良反应:两药的不良反应相似,并且用药后均有成瘾性,但相比地西泮,劳拉西泮的撤药反应、成瘾性较强。
综上,两药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地西泮片和阿普唑仑哪个容易依赖?
两药均可使患者产生依赖性,短效药阿普唑仑相比长效药地西泮,可能在短期内更容易产生依赖性。
研究表明,​​​阿普唑仑​会导致依赖、​​​中毒​及滥用的风险更高,常见停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出汗、心悸、震颤、头晕、头痛、对声音敏感、不安、失眠、易激惹、焦虑、耳鸣等戒断症状,且程度更严重。
地西泮虽同样存在上述风险,但相比阿普唑仑,停用地西泮1至2周甚至数月后,一些患者才有可能出现上述戒断症状,且程度较轻。
综上,为保证用药安全性、有效性,使用上述药物应需经医生评估后,根据适应证遵医嘱短期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