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

更多功能

地塞米松
功效作用 用药禁忌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地塞米松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还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及过敏反应,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过降低颅内高压缓解肿瘤所致的脑水肿,还可用于库欣综合征的诊断等。
适应证
地塞米松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够缓解物理、化学、免疫等引起的炎症,改善红肿、胀痛等症状,也能减少血液中的免疫细胞的数量,抑制过敏反应,具体适应证如下。
基于本药的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引起的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还可以治疗严重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急性白血病等。
用于某些严重感染、中毒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感染导致的炎性反应。
地塞米松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脑水肿,特别是血管源性水肿。
孕妇早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可以促进新生儿肺泡发育成熟,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本药片剂可用于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本药粘贴片可局部给药,用于治疗非感染性口腔黏膜溃疡,消除炎症。
本药软膏剂可用于由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炎性导致的局限性瘙痒病、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疾病。
本药植入剂可用于因白内障摘除并植入人工晶体后引起的患者术后眼内炎症,以及成年患者中由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或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
其他用途
据广东省药学会发布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2022年版)》,除了前述适应证以外,在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地塞米松还可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本药片剂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的呕吐,缓解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症状。
本药注射剂不仅可用于预防化疗药物所致的呕吐,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可用于早产促胎肺成熟,避免发生早产儿的并发症,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本药玻璃体内植入剂,可用于非感染性后葡萄膜炎的治疗及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避免患者视力下降,改善患者的视力。
以上用法虽然暂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明确,但是其结合了临床研究数据、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制定的用药方案。
不过,实施时需要在医师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规范治疗,相关用法用量应遵医嘱,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药物起效时间
肌内注射本品,分别于1小时或8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本药其他剂型起效时间是多久目前尚没有明确数据,与患者的病情以及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患者遵医嘱使用药物即可。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为长效制剂,其维持时间尚不明确,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物联用
地塞米松与止吐药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即5-HT3受体拮抗剂,如帕洛诺司琼)、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即NK-1受体拮抗剂,如阿瑞吡坦)联用,预防化疗患者的恶性呕吐效果强于单独使用止吐药。
地塞米松与来那度胺/硼替佐米联合(RD方案/BD方案),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缓肿瘤的生长。
地塞米松具有抗过敏作用,苯海拉明西咪替丁均可以抑制过敏反应,三者联合用于紫杉醇用药前的预处理,可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地塞米松与妥布霉素联合组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滴眼液,妥布霉素是一种抗感染药物,可以消灭眼部感染的细菌,地塞米松可以缓解细菌引起的眼部水肿和炎症反应,更好地治疗患者的眼部感染疾病。
地塞米松与复方醋酸氯己定联合组成复方氯己定地塞米松膜,可用于治疗口腔黏膜溃疡。氯己定有抗菌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二者结合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溃疡症状。
地塞米松与泼尼松有什么区别?
地塞米松与泼尼松均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在半衰期及作用效果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
半衰期: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制剂,血浆半衰期为100~300分钟,其作用持续时间长达36~54小时;而泼尼松属于中效制剂,血浆半衰期为6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为12~36小时。
作用效果:地塞米松抗炎、抗毒及抗过敏作用比泼尼松更为显著。
此外,泼尼松具有盐皮质激素样水钠潴留、排钾的作用,而地塞米松则此作用轻微;地塞米松在体内无需转化即可发挥作用,泼尼松需经肝脏代谢转化为泼尼松龙才有效。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什么意思?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是否正常的筛选试验,是库欣综合征的定性诊断试验。
对于正常人来说,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正常,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即可抑制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激素的功能,从而使血和尿中游离皮质醇下降。
而对于库欣综合征患者,其肾上腺皮质长期过量分泌皮质醇,从而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耐受性,对小剂量的地塞米松的抑制作用不敏感,故肾上腺分泌皮质醇的功能并不会受到抑制,因此血和尿中的皮质醇含量变化不大。
该试验可用来区分单纯肥胖者和皮质醇增多症(即库欣综合征)患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