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手部皮肤炎症反应
手部皮肤出现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红斑、丘疹,有明显渗出或皮肤粗糙、皲裂
病因复杂,可能与接触刺激性物质、变应性物质,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
定义
手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手部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呈多样性,瘙痒剧烈,容易复发。
分类
按照病程分类
急性手部湿疹:病程≤3个月或1年内发作≤1次,多数为短期内接触刺激性或变应性因素导致。
慢性手部湿疹:病程>3个月或每年复发≥2次,多为内外因素共同引起。
按照病因分类
外源性手部湿疹:包括刺激性接触性手部湿疹、变应性接触性手部湿疹、
接触性荨麻疹/蛋白接触性皮炎。
内源性手部湿疹:包括特应性手部湿疹、内源性水疱型手部湿疹(又称
汗疱疹)、内源性角化型手部湿疹。
混合性手部湿疹: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手部湿疹亚型的特点,临床上以变应性接触性手部湿疹并发刺激性接触性手部湿疹最为常见。
未分类手部湿疹:不符合以上任一种类型的手部湿疹,需要寻找可能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其他分类
既往根据皮损形态学分类,包括盘状湿疹、环状湿疹、指尖湿疹、围裙样湿疹、慢性肢端皮炎等。
因不同时期手部湿疹临床表现差异大,且不同病因者缺乏显著的特征,《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不再建议按照形态学特征分类。
发病情况
手部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国外研究报道一般人群发病率5‰~8‰。
研究表明,女性手部湿疹的患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手部比男性更多接触刺激性物质有关。
超过半数的患者由职业接触导致,例如,长期接触机械润滑油、有机溶剂的工人,频繁洗手、接触消毒剂的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洗涤剂和水的家庭主妇,接触洗发水和染发剂的理发师,以及接触水泥等材料的建筑工人等。
内源性水疱型手部湿疹,多见于职业白领等脑力劳动者,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
致病原因
手部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
变态反应、皮肤刺激等免疫及非免疫性机制都参与了发病过程。
外部因素
以下外部因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本病。
刺激性因素
酸、碱、有机溶剂或其他化学制品等强刺激物。
水、肥皂、洗涤剂、清洁剂、印刷品等弱刺激物。
乳胶、油漆、颜料中的甲基二溴戊二腈与手部湿疹也有密切关系。
变应性因素
食物,如小麦、花生、大豆等谷物,生肉、动物内脏等。
天然橡胶、芳香剂等。
重金属,如镍、铬、钴,特别是镍过敏是手部湿疹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机械损伤
如外伤、长期摩擦、搔抓等。
内部因素
特应性体质等疾病因素
特应性体质在内源性病因中占主导地位,有
特应性皮炎病史者患手部湿疹的风险显著增加。
遗传因素
亲属中有患湿疹者,患手部湿疹的风险增高。
神经精神因素
如抑郁、忧愁、惊恐等情绪,过度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等,会增加湿疹患病风险。
其他因素
如激素水平、机体免疫状态、微量元素变化等也会对手部湿疹的发病产生影响。
主要症状
发病部位
多发生在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也可发生于掌侧。
皮损特点
急性手部湿疹
皮损主要表现为手部皮肤出现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红斑,可出现肿胀、
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改变。
慢性手部湿疹
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改变。
伴随症状
自觉有明显瘙痒或疼痛,搔抓可加重皮损。
特殊类型手部湿疹症状
内源性水疱型手部湿疹(汗疱疹)
好发于手掌和手指屈侧缘。
皮损为复发性聚集性水疱,表现为深在的针尖至粟粒大小水疱,内含清澈或浑浊浆液,水疱可以融合成大疱。
自觉中重度瘙痒或烧灼感。
通常在水疱发生2~3周后出现脱屑并逐渐消退。
病程呈慢性,春、夏、秋季易复发。
内源性角化型手部湿疹
主要表现为手掌及指腹部境界清楚的角化过度及疼痛性裂隙。
多为慢性病程,发病过程中不出现脓疱或水疱。
就医科室
皮肤性病科
如果发现手背、手指或者手掌出现红斑、
丘疹、小水疱、
鳞屑及
皲裂,伴有瘙痒或疼痛,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有手部皮肤病变发作过程的拍照,建议携带。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出现手部皮肤病变的?
首先出现在哪些部位?皮肤病变范围是否逐渐增大?
手掌、手指、手背、指缝、腕部是否有皮损?
皮肤病变是否容易反复发作?什么情况下加重或缓解?
病史清单
平时做家务是否很多?手部经常接触洗涤剂或水吗?
是否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
是否从事接触化学物品较多的职业?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血清总IgE
真菌镜检或培养
皮肤组织病理
皮肤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食物、化学品等物质过敏史。
临床表现
手部皮肤出现境界不清或呈小片状红斑、
丘疹、水疱、糜烂、渗出,或皮肤增厚、粗糙、
皲裂等。
可伴有瘙痒或疼痛。
实验室检查
血清特异性IgE测定
主要用于明确特应性体质,同时对
接触性荨麻疹/蛋白接触性皮炎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感染相关检查
细菌革兰染色涂片排除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
斑贴试验
这是一种测试过敏原(变应原)的方法,可用于职业相关性皮炎及顽固性、难治性、慢性皮炎患者的检查。
斑贴试验是将含变应原的胶带贴于皮肤,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皮肤变化,判断机体过敏状态。
相关或可疑的斑贴试验阳性结果结合暴露史,可作为变应性接触性手部湿疹的诊断依据;斑贴试验阴性,不能作为排除特定过敏原的标准。
点刺试验
点刺试验主要用于怀疑有I型超敏反应时明确病因,可用于诊断接触性荨麻疹/蛋白接触性皮炎。
可对吸入性变应原、乳胶变应原等进行点刺试验。
部分患者做点刺试验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风险,医生需要提前准备
肾上腺素注射液。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不能明确病因,也不能区别变应性接触性手部湿疹和刺激性接触性手部湿疹。
皮肤镜检查
对因特殊原因不能接受皮肤病理检查的部分患者,
皮肤镜检查有一定提示意义。
鉴别诊断
急性手部湿疹的鉴别
手癣
手癣好发于手掌或指间,常单侧起病,逐渐累及双手。
皮损常为深在性水疱,无红晕,边界清楚,常单发,周围可有脱屑。
常伴有甲增厚、污秽、脱落。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常对称发生于手掌,指间受累罕见,足底部亦可同时受累。
皮损的特点是在红斑基底上出现小而深的无菌性脓疱,数天后干涸脱屑,对称分布,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
好发于50~60岁女性。
脓疱细菌镜检阴性。
连续性肢端皮炎
连续性肢端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罕见类型。
特点为手指末端反复出现无菌性脓疱,伴指甲改变。
疥疮
疥疮表现为指缝丘疹、水疱、脓疱伴夜间剧烈瘙痒症状的感染性皮肤病。
常伴有躯体薄嫩部位皮损,疥虫接触史及疥虫镜检有助于确诊。
慢性手部湿疹的鉴别
银屑病
银屑病患者手部可出现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
鳞屑,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
瘙痒不明显。
可伴其他部位皮损、关节及指甲损害。病理检查可帮助鉴别。
掌跖角化病
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学咨询有助于鉴别诊断。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损只有鳞屑,而无水疱形成及炎症变化。
患者通常无自觉症状。
手部湿疹的治疗需要结合病因、病程、严重程度、皮损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制订个体化方案。
手部湿疹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控制和改善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去除病因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避免再次接触洗涤剂、乳胶等刺激性物质和变应原。
合理使用手套
接触刺激性或变应性物质,尽量佩戴防护性手套,手套应完好无损,保持内部清洁干燥。
避免长时间使用密闭性防水手套,皮肤发热和出汗会诱发或加重手部湿疹;橡胶、乳胶手套也可能引起过敏。
推荐使用棉质手套,或将棉质手套佩戴在防水或乳胶手套的里面。
适度清洁、润肤保湿
洗手时避免使用肥皂等碱性清洁剂,手上无明显污渍,可以用清水冲洗或选择含甘油的
乙醇类消毒剂。
洗手后彻底擦干,及时润肤。建议白天选用含亲水基质的润肤剂,晚上使用含脂质、无芳香剂型润肤剂。
潮湿环境下或湿手工作时,使用润肤剂可能会增加变应原和刺激物渗透,这时配合佩戴棉布手套可以获得较好的护肤效果。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手部湿疹的一线治疗用药。
可以抑制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等症状,促进恢复。
急性发作或中重度的手部湿疹,如果疗效不佳可以选择湿包疗法,即涂抹药膏后外包一层湿敷料和一层干敷料,有助于糖皮质激素的吸收。
轻中度手部湿疹一般选择中强效糖皮质激素2~4周,重度患者可选择强效糖皮质激素4~8周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2周治疗。
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应尽可能短,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对轻中度手部湿疹,尤其是特应性手部湿疹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作为局部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或补充方案。
开始时每天2次,病情控制后可采取主动维持治疗方案,即每周2次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同时配合润肤剂,可有效降低复发。
皮肤清洁剂
用于手部湿疹急性期分泌物较多时,可以清洁局部的皮肤。
皮肤保护剂
用于有糜烂而渗出不多时,保护皮肤、减少摩擦,还可以缓解瘙痒等症状。
抗感染药
合并感染者可以选用抗菌药物,感染渗出多时可选择有抗菌作用的水剂外敷。
角质剥脱剂
系统用药
抗组胺药
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瘙痒症状,对于手部湿疹整体病情和病程的改善没有改善。
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可能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手部湿疹一般不主张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用于病情严重时缓解症状,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时的短期治疗。
药物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轻者可出现痤疮、
满月脸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黏膜损害,加重糖尿病、白内障等。
维A酸类药物
可用于局部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重度慢性手部湿疹,尤其是角化型湿疹。
阿维A酸治疗可尝试使用,但还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
维A酸类药物具有致畸性,育龄期女性用药期间及停药后需要严格避孕。
其他药物
如
钙剂、维生素C注射液、
硫代硫酸钠等药物系统治疗手部湿疹有一定疗效。
物理治疗
紫外线治疗
紫外线治疗适用于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中重度、顽固性、复发性慢性手部湿疹。
优先选择窄谱中波紫外线和中高剂量长波紫外线治疗,也可选择
补骨脂素联合长波紫外线治疗中重度顽固性角化型皮损。
X线放射治疗
皮肤浅层X线
放射治疗对于慢性顽固性手部湿疹有一定疗效,但局部放射治疗的安全性特别是致癌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治疗
湿疹属于中医“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的范畴,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方剂、外用中药洗剂或膏剂、熏洗等。
特别提醒:秘方、偏方、民间土方等方法治疗湿疹没有科学依据,适应证、有效性也不明确,安全性难以保证,不建议使用。
特殊人群治疗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儿童,以外用润肤剂及日常防护等基础治疗为主,病情严重时再考虑局部用药或物理治疗。
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病情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哺乳期女性应在哺乳完成后使用药膏。
可以考虑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禁用维A酸类药物。
儿童
中重度患儿可以选择中弱效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控制症状,可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维持治疗。
6岁以上症状较重者可以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
治愈情况
手部湿疹因病因复杂且病情容易发生变化,病程迁延,一般比较顽固难治,容易复发。
危害性
手部湿疹出现皮肤损害,伴有瘙痒或疼痛,且因手部与外界环境接触频繁,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
手部湿疹瘙痒会引起过度搔抓,导致皮肤破溃出血,增加感染的风险。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生姜、生蒜、生葱、辣椒、芥末、咖喱等食物或调味品。
避免煎炸、油腻、刺激类食品,如油条、炸鸡、麻辣火锅等。
避免浓茶、咖啡、酒等饮品。
避免易过敏的食物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尽量少吃鱼、虾等易过敏的食物。
皮肤护理
避免搔抓瘙痒,可通过冷敷等方式缓解手部瘙痒。
避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洗液清洗手部,用清水或温和的洗液洗手。
如果手指佩戴戒指,建议在清洗时取下或注意清洗戒指附近的洗液。
洗完手注意保湿,如果皮肤干裂严重,可以涂抹保湿霜后佩戴棉布手套。
避免接触洗涤剂等刺激性物质,接触时注意佩戴防护手套。
生活管理
室内可通过空调改善温度和湿度,必要时开窗通风。
按时睡觉,避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调节
避免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预防
手部湿疹预防的重点是避免接触刺激物或变应原,加强手部皮肤保护,并注意润肤保湿。
定期清洁环境卫生,减少环境中的灰尘、花粉等。
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或容易致敏的食物。
湿手工作时不要佩戴戒指,避免水渍在局部残留,损伤皮肤。
尽量避免接触清洁剂、金属制品等刺激性或变应性物质,接触时尽量佩戴防护性手套。
除职业性防护外,日常做家务也注意使用防护手套,在冬天可使用保温手套。
洗手时用清水或温和的洗剂,洗完手注意涂抹无芳香剂、无防腐剂的润肤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