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的总称
表现为皮肤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也可以伴发全身症状
病因复杂,部分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等
定义
皮肤病是发生在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疾病的总称。
皮肤是人类最大的器官,包覆着整个躯体,直接与机体所处的外界环境相接触。皮肤既可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有害因素的损伤,又能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丢失。
皮肤是人体的一面镜子,是人体最重要的保护屏障之一。皮肤直接接触外界等多种因素,以及受到系统疾病的影响等,可以发生一系列的皮肤变化。
皮肤的变化引起的皮肤病一方面可反映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变化。
分类
皮肤病种类繁多,各种分类标准共存,很多病名之间存在交叉、重叠、包含或因果关系,有待于寻找更加合理的分类及命名方法。本篇介绍目前临床常见的疾病分类如下。
感染性皮肤病
由于皮肤黏膜屏障破坏,病原微生物入侵皮肤及其附属器,导致感染。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病毒性皮肤病
由病毒感染出现在皮肤、黏膜损害的一类疾病。常见疾病有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水痘、麻疹、风疹、手足口病、
传染性软疣、
寻常疣、
跖疣、
扁平疣等。
细菌性皮肤病
皮肤定植着正常皮肤菌群,菌群与皮肤形成生态学平衡,当平衡遭到破坏,会发生各类
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疾病有
脓疱疮、毛囊炎、疖、痈、
蜂窝织炎、丹毒等。
真菌性皮肤病
真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包括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常见疾病包括手癣、足癣、
体癣、
股癣、
头癣、
甲癣、
花斑癣、
念珠菌病、
马拉色菌毛囊炎、
孢子丝菌病等。
动物性皮肤病
在动物界能侵犯人体引起皮肤损害的门类较多,临床上以昆虫及寄生虫最为常见。常见疾病有
疥疮、
虱病、
蚤叮咬、
螨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毛虫皮炎、水母皮炎等。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这一类是皮肤科最常见的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特点是瘙痒、皮损单一或呈多形性。常见疾病有
接触性皮炎、湿疹、
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
荨麻疹类皮肤病
皮肤黏膜或皮下疏松组织发生的暂时性水肿,包括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
药疹
又称药物性皮炎,药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肤损害,是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能导致
药疹发生的药物可达数百种之多,但临床上以抗生素类、解热镇痛药、磺胺类及镇静安眠药最为常见。
药疹有很多类型,常见有固定药疹、
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大疱病表皮松解症等。
物理性皮肤病
物理因素如光线、压力、摩擦、温度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皮肤损伤的皮肤病。常见疾病有
日晒伤、日光性皮炎、
多形性日光疹、痱子、冻疮、
火激红斑、鸡眼、手足皲裂等。
神经精神障碍性皮肤病
神经受损影响皮肤或精神因素导致某些皮肤病的发生、复发或加重。常见疾病有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
痒疹等神经官能症性表皮剥脱等。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以红斑、
鳞屑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皮肤病。常见疾病有银屑病、
副银屑病、
玫瑰糠疹、
毛发红糠疹、
扁平苔藓等。
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的皮肤病。常见疾病有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等。
皮肤附属器皮肤病
累及毛囊、皮脂腺、汗腺、毛发及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类皮肤病。常见疾病有痤疮、
脂溢性皮炎、
酒渣鼻、
多汗症、血汗症、
斑秃、
甲营养不良、甲凹点、钩甲、
嵌甲等。
遗传性皮肤病
一组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导致的皮肤黏膜疾病。常见疾病有
鱼鳞病、毛周角化症、神经纤维瘤、
色素失禁症、
着色性干皮病、
结节性硬化症、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慢性良性
天疱疮和无汗性、有汗型
外胚叶发育不良等。
色素性皮肤病
皮肤黏膜颜色异常的疾病。常见疾病有白癜风、黄褐斑、雀斑、
咖啡斑、毛
表皮痣、褐青色痣、
黑变病、色素痣等。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人体营养代谢出现障碍时,机体出现各系统的损害,一些疾病以皮肤病变为主。
皮肤肿瘤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因此
皮肤肿瘤的发病率很高,可分为良性肿瘤、癌前病变、恶性肿瘤。
皮肤病的种类很多且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和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其他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有的受社会条件、生活环境、职业、季节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皮肤病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种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刺激等外因及代谢紊乱或体内其他疾病等内因。
致病原因
内因
遗传因素
某些皮肤病患者常有家庭史。例如
鱼鳞病、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家族性慢性良性
天疱疮等。
代谢因素
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淀粉样变、痛风、类脂沉积病、钙盐沉着病都可有代谢产物沉积于皮肤及内脏。
内分泌因素
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发生肢端巨大症而有
回状颅皮等皮肤表现,黑素细胞刺激激素增多时皮肤的黑色素增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而患
库欣综合征时皮肤有
萎缩纹等。
神经因素
皮痛、感觉异常、
感觉过敏、感觉不全、拔毛癖及
咬甲癖等皮肤病多半是神经症的表现。常见的皮肤病如荨麻疹、
多汗症、皮肤瘙痒症、慢性单纯苔藓、银屑病、湿疹及
斑秃等病的发生、复发和加重可与情绪有关。
外因
物理性因素
机械性刺激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而出现红斑、
瘀斑或皮下出血。压迫及摩擦是
胼胝及鸡眼的病因。
寒冷引起冻疮或冻伤,高温引起的烫伤、烧伤;日光或紫外线可引起日光皮炎或日光敏感的皮肤病;放射线能引起放射线皮炎。
痱子、
脓疱疮和
股癣、足癣等多于天气温暖及皮肤潮湿多汗的夏季发生或加重。冻疮发生于冬季,蚊虫叮咬出现于夏季和秋季,而鱼鳞病及银屑病等常冬重夏轻。
化学性因素
外用药可引起皮炎,内服或注射药物可引起
药疹,化工原料、化妆品、洗涤剂等日用品及涂漆的家具等可引起
接触性皮炎。
生物性因素
各种微生物引起不同的疾病。
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自觉症状、皮肤表现及其他症状。
主要症状
瘙痒是常有的自觉症状,程度可轻可重,时间上分为持续性、阵发性、间断性,范围可分为局部、泛发。
疼痛可分为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等,多局限在患处。
其他症状
皮肤病的皮肤损害表现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皮肤表现
斑疹:只有颜色变化而不隆起或凹陷的
皮疹是斑疹,直径达到或超过1厘米的斑疹可称为
斑片,可分为红斑(丹毒、
鲜红斑痣)、出血斑(紫癜)、
色素脱失斑(白癜风、
晕痣、老年性白斑)、
色素沉着斑(黄褐斑、雀斑、蒙古斑)。
丘疹:丘疹是高于皮肤表面的实性皮疹,一般小于1厘米,丘疹可呈扁平、粗糙如乳头状,还有颜色不同,如紫红色(
扁平苔藓)、黄色(
黄瘤病)、黑褐色(黑素细胞痣)等。
斑块:直径大于1厘米的的局限性、隆起性皮损,也可以丘疹融合形成,如
银屑病。
风团:荨麻疹的独特表现形式,是由于皮肤浅层水肿所致。可呈橘皮样外观,风团出现快,消失也快。
水疱和大疱:为限局性、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损害,直径小于0.5厘米的称水疱,大于0.5厘米的称为大疱。常见于天疱疮、类天疱疮、
药疹等。
脓疱:为内含脓液的疱,脓疱周围常绕以红晕,如
脓疱疮。脓疱可以是有菌性的,如脓疱疮;也可以是无菌性的,如脓疱型银屑病的脓疱。
囊肿:为内含液体或半固体的囊样损害。囊肿一般位于真皮内或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皮面。常见疾病如囊肿性痤疮、
皮脂腺囊肿、毛鞘囊肿、
表皮囊肿等。
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的深在性损害,病变常发生在真皮下部或皮下组织。以触诊检查结节更易被查出。常见疾病有
结节性红斑、结节性黄瘤病、
皮肤纤维瘤等。
继发性皮肤表现
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可见于多种皮肤疾病。
结痂:为皮损上的浆液、脓血、脱落的皮肤细胞与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成。
糜烂:为皮肤或黏膜缺损所致的潮红湿润面,为表浅性损害,愈合较快,愈后不留
瘢痕。
溃疡:是皮肤黏膜更深处的缺损,愈后留下瘢痕。
浸渍:由于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了过多水分,而使皮肤浸软变白称为浸渍。
瘢痕:损害无法修复成原有样子,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抓痕:为搔抓后引起表皮点状或现状的剥脱性缺损,愈后一般不留瘢痕,常遗有色素沉着。
苔藓样变:为境界清楚的皮肤限局性增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形似苔藓。
萎缩:由于皮肤的结构成分减少所致。
全身症状
皮肤病有时会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腹痛、肌肉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如皮肤病出现瘙痒、疼痛,或水疱、脓疱、结节、囊肿、溃疡、糜烂及渗出等各种皮肤损害表现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皮肤病的原发皮肤损害对于诊断极为重要,切忌搔抓、挤压等导致继发皮损,增加诊断难度。
拍照记录皮肤病变化过程,就诊时可给医生提供参考。
就医时身着宽松衣服,便于医生查体和观察皮肤损害。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发现的皮肤损害表现?
皮肤损害出现在身体何处?
是否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症状出现多久了?是否反复发作?
有没有缓解或加重的因素?
有无全身症状:发热、头晕、头痛、腹痛、肌肉关节疼痛等?
病史清单
从事什么职业?
近期有无居住或生活环境、外出旅行、饮食习惯等变化?
是否近期有接触过敏的食物、药物或其他物质?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皮肤表现?
皮肤表现有无与季节、气候、环境、职业、嗜好等相关性?
有无其他疾病史,如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系统性疾病?
有无在其他医疗机构的诊疗经历,应用何种药物,使用时间多久?效果如何?
诊断依据
皮肤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都需要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个人病史进行综合判断。
病史
可能有相关的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
可能有食物、药物使用史。
可能有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个人史等。
临床表现
皮损的特点:重点检查皮损的分布部位、皮损的种类、大小、颜色、数目、形状、边缘是否清晰及是否高于皮肤表面。若是囊肿类型损害,还要注意内容物是清澈、浑浊、软硬等。
伴随症状:如瘙痒、疼痛等。
其他皮肤外表现:许多皮肤损害表现是系统性疾病的独特表现,所以全身检查十分必要。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细菌检查:常规采用脓液涂片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药敏,目的是发现皮肤感染的细菌种类及敏感药物,可用于选择抗生素,也可用于诊断
细菌性皮肤病如
脓疱疮。
病毒检查:可用于
疱疹病毒检测及人乳头瘤病毒的分型,通常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检测。目前病毒很难通过培养获得。
疥螨检查:用于怀疑
疥疮的病例。常从指缝、腹股沟、阴部等皮肤折皱部位皮损处取材,镜下检查。见到疥虫即可确诊。
毛囊虫检查:用于怀疑毛囊虫皮炎、
酒渣鼻的患者。常从面部毛囊处取材,毛囊虫是螨的一种,正常时寄生在毛囊内。只有见到多个毛囊虫才有诊断价值。
过敏原检测
皮肤
斑贴试验:用于发现和确定引起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外源性致病原。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检测速发型过敏反应。
免疫荧光检查
也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如真菌、抗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等。
皮肤影像学检查
皮肤影像学检查是一类无创性的皮肤病辅助检查手段。
伍德灯检查:照射于皮损处,用于皮肤病的诊断,如黄癣的病发可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的病发将呈亮绿色荧光,
红癣的皮损呈珊瑚红色荧光;也有助于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本法简单易行,临床上常用。
皮肤镜:是一种特殊光学放大设备,可以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皮肤内部结构。皮肤镜对黑素性(恶性黑素瘤、色素痣等)及非黑素性皮损(
基底细胞癌、
血管瘤、
银屑病、
扁平苔藓、毛发病等)均有一定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皮肤超声:探查皮肤更深处,可了解皮肤表皮细胞形态及异常结构等信息。
皮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俗称皮肤CT,可以观察到表皮、真皮浅层的情况,特别是色素性、角蛋白异常性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是肉眼观察的延伸与补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上诊断不清的皮肤病及各类
皮肤肿瘤。
鉴别诊断
皮肤病分为多种类型,主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目的:消除发病诱因、缓解症状、减少或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根据疾病特点、发病部位、伴随症状,全面考量,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皮肤病使用外用药物居多,外用药物浓度高、系统吸收少,因而具有疗效高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使用外用药物要遵循以下原则。
正确选择外用药的剂型:急性期时有糜烂、渗出严重时选择溶液类外用药物湿敷,有糜烂但渗出较少时使用糊剂;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慢性期皮损增厚,呈
苔藓样变时,可选用乳膏、软膏、硬膏以及酊剂等。
外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按照专业医生医嘱用药,特别注意使用次数、使用时间、部位等。
口服药物
抗生素:用于皮肤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糖皮质激素:皮肤科常用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作用。使用时严格遵医嘱。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片,
地塞米松片或针剂,
甲泼尼龙片或针剂等。
生物制剂:目前有
银屑病、
特应性皮炎、
天疱疮等疾病有相应的生物制剂。常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抗TNF-α的阿达木单抗、抗白介素(IL)-17的司库奇优和依奇珠单抗,抗IL-12/23的乌司奴单抗以及抗IL-23的古塞奇尤单抗。
维生素类药物:如各类维生素、
烟酸、胡萝卜素等,用于营养障碍性疾病。
物理治疗
液氮冷冻
机制:液氮制冷温度−196℃,利用低温作用于病变组织,使之发生坏死,达到去除病变作用。
电疗法
机制:利用电流对病变组织进行烧灼破坏。
适应证:各种疣和体表良性小肿物等。
光疗法
机制:采用紫外光(UV)治疗皮肤病,包括红外线、紫外线、光动力等。
适应证:红外线多用于皮肤感染、溃疡、冻疮、多性红斑等;紫外线多用于治疗
玫瑰糠疹、银屑病、白癜风、痤疮。毛囊炎等;光动力治疗多用于肿瘤性疾病、重度痤疮、
化脓性汗腺炎等。
微波治疗
机制:利用离子运动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治疗。
激光治疗
机制:激光具有光、热、压力和电磁等综合效能,在皮肤病治疗方面,小功率激光可能调节神经血管功能,促使上皮细胞生长及纤维形成,中功率能烧灼及凝固组织,大功率能切割组织。
水疗法
作用机制:利用水的温热作用和清洁作用,结合药物治疗皮肤病。
外科治疗
主要包括皮肤活检术、
皮肤肿瘤切除术、
囊肿切除术、皮肤磨削术、
毛发移植术等。
治愈情况
有明确病因或诱因的皮肤病,针对病因和去除诱因治疗,多可治愈,但由于皮肤面积大且暴露在外,常易反复发病。
免疫性疾病多不能完全治愈,治疗周期长。
遗传性疾病一般不能治愈。恶性肿瘤的预后与恶性程度有关,早诊早治可以提高生存率。
预后因素
影响日常生活
如瘙痒性皮肤、关节病型银屑病、
天疱疮、光敏性皮肤病等,由于瘙痒、关节变形疼痛、日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
影响外貌造成心理压力
由于皮肤出现损害,裸露在外,特别是累及面部皮肤等暴露位置时,易给患者造成容貌焦虑,严重者引起焦虑、抑郁等精神疾患。
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某些恶性肿瘤如恶性黑素瘤晚期可能出现全身转移,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日常管理
皮肤病由多种诱发因素导致,皮肤屏障的破坏也是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完整性。
注意皮肤卫生,定期洗澡,洗后使用身体保湿乳,避免皮肤干燥引起瘙痒,搔抓导致皮肤破坏。
居住生活环境保持干净卫生。
工作中如果接触有害物质,注意做好防护。
对某些食物或物质明确过敏,要尽量避免接触。
长期日晒会破坏皮肤结构,户外工作者要做好防晒措施。
预防
避免自行服用药物,避免引起药物性皮炎。
饮食均衡,少吃油炸、甜食等高热量食物,多吃瓜果蔬菜,保证睡眠,不要熬夜,作息规律。
不用使用没有质量保障的护肤品。
患有皮肤病时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不要听信偏方,耽误治疗或加重疾病。
如果家族中有相关遗传病史,可以做遗传咨询。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