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醋酸兰瑞肽为
生长抑素类似物类抗
肿瘤药物。其可抑制生长激素和消化道激素分泌,故适用于
肢端肥大症的长期治疗;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制剂规格
醋酸兰瑞肽临床使用注射剂。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醋酸兰瑞肽注射剂(粉):40毫克。
用途
醋酸兰瑞肽适用于
肢端肥大症,尤其是经外科手术和(或)放疗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
如何用药
醋酸兰瑞肽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并遵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肌内注射使用醋酸兰瑞肽的微粒制剂。
①治疗
类癌,肌内注射一次30毫克,每10日一次,共用4次;
②治疗
肢端肥大症,肌内注射一次30毫克,每10~14日一次,可持续用药19个月。对疗效不佳者,可增至一次60毫克,每10~14日给药1次,可见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水平恢复正常。醋酸兰瑞肽血药浓度>1毫克每毫升时才足以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③TSH分泌型
垂体腺瘤,肌内注射一次30毫克,每10~14日一次,3~6个月一疗程。醋酸兰瑞肽血药浓度>1毫克每毫升才有治疗作用;
④绝经期乳腺癌,与
他莫昔芬(一次30毫克,1次/日),肌内注射醋酸兰瑞肽一次20毫克,每周1次,或一次30毫克,每2周1次。
皮下注射使用醋酸兰瑞肽的非微粒制剂。
①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始皮下注射一次0.75毫克,每8小时一次,以后每周用量加倍,治疗2周后的用量应为一次3毫克,每8小时一次。以后的维持剂量尚待确定。
②结/
直肠癌,国外有报道,使用较大剂量,一次6毫克,3次/日,连用60日,治疗24例此类患者,耐受性良好。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醋酸兰瑞肽过敏者禁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谨慎用药
有对奥曲肽及其他
生长抑素过敏史者、有胆囊疾病或
胆石症史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继发于胃肠道疾病的腹泻患者均慎用。
尚未明确醋酸兰瑞肽是否可经乳汁分泌,哺乳期妇女应权衡醋酸兰瑞肽对其的重要性,选择停药或停止哺乳。
醋酸兰瑞肽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醋酸兰瑞肽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醋酸兰瑞肽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良反应
醋酸兰瑞肽不良反应主要包括
可见恶心、呕吐、畏食、腹胀、腹痛和腹泻等胃肠反应,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无症状胆结石。
罕见血糖水平紊乱。
注射部位有时可能发生疼痛,并伴有局部红斑。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治疗
肢端肥大症,应定期监测TSH、血浆生长激素-IGF-1及
生长抑素,每3个月1次。并行垂体CT扫描,每6个月1次。
治疗
类癌,应定期监测尿羟-吲哚
乙酸,并进行腹部和肠部CT扫描。
治疗TSH分泌型腺癌,应定期监测TSH、游离T4及T3。
长期使用醋酸兰瑞肽,建议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6个月进行一次胆囊超声波检查。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治疗类癌前必须先排除梗阻性肠道肿瘤。
有报道称,双八面体蒙脱石可减轻醋酸兰瑞肽所致的腹泻和腹部痉挛。
在正规治疗开始前,应先进行试验性注射,观察用药后生长激素的分泌情况和类癌的相关症状。对反应不敏感者应权衡是否应采用醋酸兰瑞肽治疗。
糖尿病患者必须先控制好血糖水平。对非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一时出现的血糖升髙,不必使用胰岛素。
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均应避孕。
过量使用醋酸兰瑞肽,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及电解质失衡。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较大,需要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如果不良反应症状不严重,适当对症处理,可以坚持用药。
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
醋酸兰瑞肽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血糖水平紊乱。
醋酸兰瑞肽应该如何保存?
醋酸兰瑞肽药品应在冰箱中保存于2~8℃。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药物要远离小孩。
药物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与醋酸兰瑞肽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醋酸兰瑞肽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醋酸兰瑞肽可降低
环孢素在小肠内的吸收,使其血药浓度降低。
与胰岛素合用有低血糖的危险。必须强调血糖和
尿糖的自我监控,并在使用兰瑞肽期间调节胰岛素的剂量。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具,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醋酸兰瑞肽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醋酸兰瑞肽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