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丘脓疱疹、脓疱为主要表现的中重度痤疮,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炎性丘疹、丘脓疱疹,伴明显疼痛
与遗传、皮脂过度分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
以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为主
定义
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青少年发病为主。
痤疮按严重程度分为为 3 度、4 级。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
丘疹,中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脓疱型痤疮,也称为痤疮脓疱型,属于Ⅲ级中度痤疮,主要是因为粉刺继发性感染而成脓疱,可像豌豆大或更大,破溃后释放出黏稠脓液。有时脓疱损害较深,愈后可遗留
瘢痕。
临床上初起时表现为点状红斑或丘疹,迅速发展为以丘脓疱疹、脓疱为主,可伴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
发病情况
痤疮的人群发病率高达40%~70%。男性发病高峰在16~19岁,女性发病高峰为14~16岁,可持续至30~40岁。
致病原因
痤疮脓疱型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认为基本与痤疮的发病原因一致。
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痤疮的发病相关。常见致病因素如下。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痤疮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涉及促进炎症反应、促进皮脂分泌和雄激素分泌等相关基因。近年来发现有易感基因与中重度痤疮形成相关。
激素异常
雄激素是导致
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高于常人,常伴发痤疮。其他激素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
皮脂分泌过多及成分异常
痤疮发生的基础是皮脂腺的快速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这也是痤疮多以青春期发病的原因。
皮脂分泌过多,给面部的痤疮丙酸杆菌等提供了定植及繁殖的适合环境。
此外,在痤疮患者的面部皮脂的成分有所变化如过氧化鲨烯、蜡酯、
游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
毛囊皮脂腺导管
角化过度,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堵塞,导致皮脂腺内的脂质排除障碍,形成粉刺。随着皮脂腺的大量分泌,导致皮脂腺破裂,引起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导致脓疱、结节、囊肿的产生。
微生物感染
痤疮的主要致病菌是痤疮丙酸杆菌,其具有嗜脂性,具有将皮脂水解成游离脂肪酸的能力,游离脂肪酸刺激也可以引起毛囊导管细胞角化异常,导致皮脂腺因皮脂排出障碍破裂,加之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出现
丘疹、脓疱、结节和脓肿。
免疫学因素
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的多个环节均参与了痤疮的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反应反过来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活化,引起免疫应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痤疮程度。
其他因素
药物、情绪、压力、熬夜、饮食、月经周期等也影响痤疮的发生和发展。
主要症状
好发部位
脓疱型痤疮好发于额部、面颊和下颌处。
皮损特点
脓疱型痤疮皮损是以丘脓疱疹、脓疱为主,可像豌豆大或更大。脓疱往往发生在
丘疹的顶部,破溃后放出黏稠脓液。
有时脓疱较深,伤及真皮层,愈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
瘢痕。炎症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在愈后遗留红色痘印。炎症消退后也可能遗留有黑色或褐色的
色素沉着。
伴随症状
可伴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
感染严重时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就医科室
皮肤科
如面部的炎性
丘疹或粉刺顶端出现脓疱、数量较多,甚至有脓液流出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不要过度清洁皮肤,不要化妆,避免掩盖
皮疹特点。
就诊前切忌挤压丘疹、粉刺和搔抓,避免导致病变部位感染,加重病情。
拍照记录面部皮肤病损变化过程,就诊时可供医生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出现粉刺、炎性丘疹多久了?
什么时候出现的脓疱?是否流脓,脓液是什么颜色?
是否有过发热等症状?
病史清单
平时是否喜欢吃高糖、油腻、辛辣刺激等食物?
发病前后是否存在熬夜、精神压力大等状态?
家族中亲属是否有痤疮病史?
平常皮肤是否出油较多?
居住或工作环境是否卫生?
有无用手挤压或搔抓粉刺、炎性丘疹?
(女性)月经是否规律,痤疮是否存在例假前加重、例假后减轻的现象?
发病前后是否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类药物?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性激素检查。
(女性)卵巢及附件彩超。
皮损处细菌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角质剥脱药物(外用):
维A酸软膏、他扎罗丁凝胶、阿达帕林凝胶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年龄、病史、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等特点可以初步诊断,再加以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病史
可能有痤疮家族遗传史。
可能近期有服用糖皮质激素或雄激素类药物。
可能存在高糖、高脂饮食,压力大等情况。
临床表现
皮损特点:以丘脓疱疹、脓疱为主,可像豌豆大或更大。脓疱往往发生在
丘疹的顶部,破溃后放出黏稠脓液。慢性病程者可有瘢痕形成。
症状:多伴有明显瘙痒或疼痛。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检查
针对女性患者,若女性痤疮患者存在月经不规律、脱发、痤疮经前期加重等症状,可作性激素检查。
性激素检查了解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激素是否紊乱。若结果显示
睾酮水平异常,提示脓疱型痤疮发病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情况有关。
注意事项:晨起空腹抽血、最好在经期的1~5天。
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通常使用皮损处镜检的方法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也可以进行细菌培养,进一步明确感染细菌种类,并通过药敏试验辅助临床上选择有针对性的敏感抗生素。
影像学检查
妇科彩超
配合性激素检查,可判断女性痤疮患者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
好发于中年人,多以鼻尖、鼻周、面颊为主,无粉刺,常伴红斑和浅表毛细血管扩张。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好发于中年人,表现为面部密集的丘疹,可在眼周形成串珠状丘疹,丘疹顶端多无脓疱,使用玻片按压,呈苹果酱色。
面部脂溢性皮炎
面部出现油腻性红斑,其表面可有黄色
鳞屑或痂皮附着,伴有毛孔粗大、散在毛囊性炎性丘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治愈疾病,减少痤疮瘢痕的形成,以免影响美观。
治疗原则:症状轻的、皮损少的轻度患者仅一般治疗和外用药治疗。病情严重者需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同时治疗,可联合物理治疗。
一般治疗
饮食与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少食高糖、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类食物。
控制体重、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日晒等。
保证居住或工作环境清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搔抓面部。
科学护肤
治疗期间,减少使用化妆品,仅温水洗脸、使用舒敏保湿类护肤品。治愈后,由于痤疮患者的皮肤通常较油腻,宜选择控油保湿类护肤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轻症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症状严重的患者要外用加口服药物联合治疗。青少年、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外用药物
维A酸类
药物作用:具有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及抗炎作用。
使用方法:涂抹于病变部位,每晚睡前使用1次。
用药注意事项:尽量避免在面部干燥的情况下使用;部分患者使用有刺激反应,先小面积使用,无刺激反应后再全病变部位使用,若刺激反应严重,暂停使用。
抗菌药物
由于外用抗生素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抗菌药物常与维A酸类药物联用。
药物作用:具有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作用。
使用方法:每天1~2次。
用药注意事项:较少出现刺激反应,可先小面积使用,无不适后再所有病变部位使用。
口服药物
抗菌药物
常用药物:首选四环素类药物如
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疗程:疗程建议不超过8周。
用药注意事项:足量足疗程服用,不建议单独使用,常与
异维A酸软胶囊联用,不要擅自更改剂量及疗程。治疗2~3周后无效时,要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治疗。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眩晕、头痛,症状严重者及时停药。
维A酸类
剂量和疗程:通常0.25~0.5mg/kg/d作为起始剂量,遵医嘱逐渐增加。疗程视皮损情况及剂量而定,通常应不少于16周。用牛奶服药,可增加药物利用度。一般3~4周起效,在皮损控制后可以适当减少剂量继续巩固治疗 2~3 个月或更长时间。
用药注意事项
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唇干燥,较少见不良反应如括肌肉骨骼疼痛、血脂升高、肝酶异常及眼睛干燥等;部分患者在使用2~4周时会出现
皮疹短期加重现象,通常为一过性,反应严重者需要减量甚至停药。
肥胖、
血脂异常、
肝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禁用;有明确致畸作用,用药前后3个月严格避孕。
抗雄激素治疗
脓疱型痤疮伴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患者雄激素水平较高,抗雄激素治疗可减少脂质分泌和改善痤疮。
疗程:螺内酯疗程为3~6 个月。炔雌醇
环丙孕酮片:在月经来潮笫1天开始,1粒/d连服21天,停药7天为一疗程,月经来潮,再继续上法服用,3~4个疗程后有较明显疗效。
用药注意事项
炔雌醇环丙孕酮不良反应:少量子宫不规律出血、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 加、静脉和动脉血栓、出现黄褐斑等。
螺内酯不良反应:
高钾血症、月经不调、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厌食和腹泻,嗜睡、疲劳、头晕、头痛,有致畸作用,孕妇禁用。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重度脓疱型痤疮的短期治疗,迅速控制炎症。
剂量和疗程:炎症反应重时,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不超过4周,并联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注意用量及疗程,避免长期使用,否则会加重感染。
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脓疱型痤疮有着特色治疗方法,请必须严格按正规医院中医师的医嘱治疗。外用中成药如
玫芦消痤膏、
黄柏液,口服中成药如
润燥止痒胶囊、
消痤丸等。
物理治疗
红蓝光治疗
红蓝光照射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及抗炎作用和组织修复作用。
其他治疗
对于痤疮后的
瘢痕、
色素沉着等问题可采用
强脉冲光、点阵激光、化学剥脱术等。有
光过敏史者,不建议使用
激光治疗。
治愈情况
脓疱型痤疮经过正规治疗后,脓疱逐渐干涸,红色
丘疹逐渐变淡消失。
病变面积大、病变较深的脓疱型痤疮,治疗过程较长,愈后可能有
色素沉着、瘢痕形成。
由于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易反复发作。
危害性
由于发生于面部,影响美观,青春期又是孩子心理变化阶段,易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合理饮食,少食高糖、油腻食物及奶制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忌饮酒、辛辣刺激食物。
睡眠管理: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8小时睡眠。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工作和学习压力。
生活管理:保证居住和工作环境清洁,勤洗手、勤换床单、枕套。
皮肤管理:治疗期间,不使用化妆品,仅温水洗脸、使用舒敏保湿类护肤品。治愈后,由于痤疮患者的皮肤通常较油腻,宜选择控油保湿类护肤品。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面部炎性
丘疹、丘疱疹有无新发,脓疱是否随着治疗是否干涸、结痂。若症状加重或治疗无效,及时至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调整用药。
随诊复查
1~2周复诊1次,医生根据皮损变化,进行药物调整,有利于缩短病程。
口服药物有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评估药物不良反应,保证治疗过程安全。
抗雄激素治疗,需要定期复查性激素水平。
预防
少食高糖、油腻食物及奶制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忌饮酒、辛辣刺激食物。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保证居住和工作环境清洁,勤洗手、勤换床单、枕套。
不要过度清洁面部,护肤品以舒敏、控油、保湿为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