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因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症状有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
病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部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定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因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
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壁。
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的其中一种类型,主要引起肺部炎症性疾病。
流行病学
全年都可以发病,冬春季节高发。
非流行年发病率约占小儿
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医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的10%~20%,流行年可高达30%。
传染源为患病者,以及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
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
呼吸道传播: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感人群吸入飞沫而被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易感人群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后被传染。
易感人群:多发生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但婴幼儿亦不少见。
分型
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型。
轻症
支原体肺炎:症状较轻,病变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
重症支原体肺炎:症状较重,除了会出现呼吸系统严重病变外,还会出现全身严重病变,有危及生命的风险。
致病原因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
空气污染。
疾病、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下降。
经常处于人员较密集的环境。
发病机制
带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沿呼吸道进入肺部,并在肺部组织中不断繁殖,并引起炎症性病变。
严重时出现免疫损伤,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并产生相应的症状。
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出现8~35天的潜伏期,在此期间没有明显的症状。潜伏期过后可出现多种症状。
主要症状
咳嗽
多发生在起病后的2~3天。
起初为干咳,即咳嗽时痰液较少或没有痰液,后可发展为剧烈咳嗽,同时出现黏稠的痰液。
可持续1~4周。
全身不适、乏力、头痛
可发生在本病的初期。
这些症状发生2~3天后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婴幼儿,可表现为哭闹、拒奶等。
发热
体温可为37~41℃,多在39℃左右。
有些可表现为低于38.5℃(低热),或不发热。
可持续1~3周。
其他症状
厌食。
畏寒。
咽痛。
胸骨下疼痛。
呼吸困难:多见于婴幼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童。
并发症
部分患儿有多系统损害,包括皮肤病变、血管栓塞、
溶血性贫血、
脑膜炎、心肌炎、肝脏病变、
肾炎、
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皮肤病变:全身性皮疹。
血管栓塞:可出现局部疼痛、皮肤青紫等。
胃肠道病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溶血性贫血:乏力、皮肤黏膜苍白、白眼球发黄等。
脑膜炎:头痛、剧烈呕吐、意识不清、昏迷等。
心肌炎:胸痛、心悸等。
肾炎:血尿、尿中有泡沫等。
吉兰-巴雷综合征:手足感觉减退、无力。
需要就医的情况
儿童出现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呼吸困难等,须及时就诊。
建议就诊科室
儿科、小儿内科。
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须立即拨打“120”呼叫救护,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诊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医前需要通过医院的官网、官方App、114等正规渠道挂号,准备好社保卡(医保卡)等就诊资料,携带之前的就医资料,异地就医的病人还要办理备案手续。
急诊科就诊可直接挂号就诊。社保卡、之前的就医资料可在就诊期间随时补充。异地就医不用备案。
医生可能会问哪些问题
孩子有什么不舒服?
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发热?发热最高多少摄氏度?
是否有咳嗽?咳嗽严重吗?咳嗽时是否有痰?痰量是多还是少?痰液黏稠吗?
是否进行过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
是否有花粉、食物、药物过敏?如果有,对那些物质过敏?
是否足月才出生?
你可以咨询医生的问题
为什么会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有什么不同?
会传染他人吗?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如何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哪些?
疾病诊断
病史
有接触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经历。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呼吸困难等。
体征
肺部查体
肺部体征多不明显,甚至没有明显异常。体征与剧烈咳嗽、发热等症状不一致,为本病特点之一。
听诊可听到干性啰音(随呼吸的呼啸声)、
湿啰音(随呼吸发出的类似小水泡爆裂的声音)等。
如有
胸腔积液,患病一侧的叩诊声音改变,听诊呼吸音减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可能会出现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可用于区分其他感染性疾病。
尿常规:可能会出现尿中
白蛋白阳性、尿中有红细胞等情况。可用于区分其他感染性疾病。
血生化:可能会出现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情况,还可以检查电解质、血脂、血糖等情况,用于明确病情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特点为支气管肺炎;
间质性肺炎;均匀一致的片状影,似
大叶性肺炎改变;肺门阴影增浓。
头部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脑部病变,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或排除其他疾病。
腹部超声:可以检查肝、胆、胰、脾、肾等腹部各器官的结构、功能,明确是否存在腹部器官病变的情况。
超声心动图:如考虑发生心脏病变,需要进行此检查以明确病情,或排除其他因素。
心电图
如考虑发生心脏病变,需要进行此检查以明确病情,或排除其他因素。
病原学检查
可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作为诊断的参考,也可做分子生物学检查用于本病的早期诊断。
鉴别诊断
肺结核
相同点: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等。
不同点: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因接触肺结核病人的飞沫而被传染。发热多为低热,症状轻微。可通过
结核菌素试验、肺部CT、斑点试验等进行鉴别。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
相同点:发热、咳嗽、厌食、畏寒、头痛、咽痛、呼吸困难等。
不同点:细菌性和
病毒性肺炎是除结核分枝杆菌外的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可通过细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等进行鉴别。
衣原体肺炎
相同点:发热、咳嗽等。
不同点:衣原体肺炎是由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性疾病。发热多为低热。多可自愈。可以通过细菌培养等检查进行区分。
治疗目的:杀灭支原体、缓解症状、避免发生严重情况。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避免传染
停止上学、去幼儿园等。
患儿避免与他人接触,尤其是儿童,避免传染给他人。
患儿使用的水杯、碗筷等应与他人分开,避免共用,并定期清洗消毒。
擦拭鼻涕、痰液的纸巾要单独处理,处理时应戴口罩。
保证营养充足
保证营养均衡、充足。
哺乳期婴幼儿应保证哺乳的量。
物理降温
用毛巾包裹冰袋放在腋下、腹股沟等处进行降温;或使用温毛巾擦拭皮肤。
吸氧
如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会进行吸氧。
吸氧时应按照医生设定的流量进行吸氧,避免自行调整流量。
家长应安抚患儿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感染治疗
通过抑制支原体生长控制病情,缓解症状。
解热镇痛治疗
可以缓解发热、头痛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治疗
中医治疗
应在专业中医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相信偏方等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
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汤药,常用杏苏散加减、桑菊饮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减等。
其他治疗
恢复期病变吸收不明显者,可使用支气管灌洗治疗。
治愈情况
大部分经及时治疗可以痊愈。
危害性
可以引起发热、咳嗽等不适,影响生活。
婴幼儿患病后可影响哺乳或进食,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严重时可以引起肝、肾、消化道、脑等多器官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分充足。
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避免油炸、腌制、烧烤食品。
避免生、冷、硬、烫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
哺乳期婴幼儿应保证哺乳或人工喂养的量。
改善生活习惯
远离“二手烟”(避免被动吸烟)。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适量运动。
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运动过度。
舒缓情绪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家长应注意疏导患儿的情绪。
改善环境
注意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
感觉不适及时就诊
如原有症状无好转或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保证营养均衡,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抵抗力。
在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的季节,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避免与患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人接触。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