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是一种新型长效非甾体抗炎药。由
吡罗昔康和
β-环糊精复合得到的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其活性成分为吡罗昔康,对前列腺素合成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于缓解各种关节炎及炎性软组织风湿病变的疼痛和肿胀。
制剂规格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有好几种制剂和规格,它们的给药方法、途径和吸收速度、稳定性都不一样,各有特点。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有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胶囊剂:10毫克;20毫克。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片剂:10毫克;20毫克。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注射液:10毫克/1毫升;20毫克/2毫升。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凝胶剂:50毫克/10克;60毫克/12克。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搽剂:0.5克/50毫升。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软膏剂:0.1克/10克。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贴剂:16毫克/贴。
用途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痛风等;也可以用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的治疗;还可以用于
手术后疼痛、牙痛、头痛和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
如何用药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为处方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用于关节炎的治疗:一次20毫克,每天1次,或一次10毫克,每天2次。饭后服用。本品最大剂量不超过20毫克。
急性痛风: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每天40毫克,连续使用4~6天。
外用:根据患处面积,取本品外用制剂适量,均匀涂于皮肤表面,揉搓使其透入皮内至表面光洁。
肌内注射:每天一次,每次10~20毫克。
是否增量或减量,均需按照医嘱严格使用。
用药须知
禁止用药
对本品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的患者禁用。
胃肠道溃疡、胃炎、消化不良、严重肝和肾疾病、严重心衰、严重高血压、严重血液病或出血素质患者禁用。
妊娠、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禁用。
谨慎用药
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有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慎用。
有哮喘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有
消化性溃疡史的患者,应谨遵医嘱慎用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
老人需要谨慎使用。
不良反应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不良反应包括
可出胃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消化道溃疡、穿孔及出血。
偶有头痛、眩晕、困倦等。
皮肤多汗、皮肤
瘀斑、脱皮、多形性红斑、中毒性上皮坏死、大疱性
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皮肤对
光过敏反应。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注意
长期服用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
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比
阿司匹林弱,但可持续到停药后2周,术前和术后应停用。
一般在用药开始后7~12天,还难以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因此,疗效的评定常须在用药2周后。
一日量超过20毫克时,发生胃肠溃疡的危险明显增加。
饭后给药或与食物或抗酸药同服,以减少胃肠刺激。
如果我服药过量了怎么办?
过量服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及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也可引起
消化性溃疡及穿孔、
胃肠道出血、头痛、眩晕等,若症状严重请紧急就医。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如果服用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出现胃部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也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及穿孔、胃肠道出血、头痛、眩晕等不良反应。反应轻微,可以坚持用药。如果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如出现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
出现严重头痛、眩晕。
出现严重恶心、呕吐。
出现严重腹痛、腹泻。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应该如何保存?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应该放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闭保存。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药物相互作用
合用阿司匹林可减弱本品的作用。
合用抗病毒药利托那韦,可增加本品毒性。
如需合用锂盐,需减小锂盐的剂量。
合用丙磺舒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及毒性增高,而本品则可减弱丙磺舒的排尿酸作用。
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可能增加胃肠出血的危险。
不推荐和喹喏酮类药合并应用。
保钾药物或保钾利尿药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
血清钾浓度(高血钾)。
吡罗昔康可能降低利尿药的作用,及可能降低降压药的疗效。
由于吡罗昔康与蛋白结合率高,可能出现替换换其他血浆蛋白结合药物。接受其他蛋白结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必要时改变剂量。
合理用药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吡罗昔康β-环糊精复合物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