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婴儿期较多见,新生儿也可发病。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仅次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
鼻窦炎、
乳突炎、
败血症和颅脑外伤。在儿童脾切除术后、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多次发作。
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其血清分型有83种。Ⅰ、Ⅱ、Ⅲ型致病力强,其余各型致病力弱或无致病力,多为上呼吸道寄生菌。大多为散发,与患者的日常接触一般不增加发病的危险性。
1.脑膜刺激征
在肺炎流行季节,出现脑膜刺激征。在
肺炎球菌脑膜炎发病后不久,即易出现昏迷和惊厥。
2.其他特点
(1)病情较重 患者病情一般较重,易发生频繁惊厥,重者昏迷。
(2)病程易迁延 病程易迁延和反复再发。
(3)常见并发症 有
硬膜下积液,积脓,
脑脓肿,
脑积水。
(4)脑神经损害 脑神经损害占50%,常累及动眼神经、面神经。
(5)病原检测 有些病例脑脊液混浊程度并不严重,甚至仅稍发浑,细胞数亦只有数百,但涂片染色镜下可见大量肺炎链球菌,提示病势严重表现,在未见细菌的情况下,应用PCR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DNA,可明确诊断。
3.易多次复发或再发
容易多次复发或再发,可出现几次,十几次甚至几十次。
1.脑脊液检查
重症或晚期病例,椎管内脓液黏稠,不易流出,腰穿时若针尖已进入脊椎腔仍不见脑脊液流出,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对洗出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有些病例脑脊液混浊程度并不严重,甚至仅稍发浑,细胞数亦只有数百,但涂片染色镜下可见大量肺炎链球菌,提示病势严重。
2.抗原检测
在未见细菌的情况下,应用PCR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DNA,可明确诊断。
3.血象检查
外周血象有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
1.抗生素治疗
主张使用大剂量青霉素,以选用
青霉素钠盐为宜。一般也不主张鞘内注药。当患儿对青霉素过敏或细菌对青霉素耐药时,应依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如
氯霉素或三代头孢菌素。对复发病例有主张用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与氯霉素联合治疗,若细菌耐药,则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或
阿米卡星(丁胺
卡那霉素)、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静脉滴注,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已取得良好疗效。抗生素用至脑脊液完全正常后两周左右停用,全部疗程需3周以上。治疗顺利时,无须反复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若合并脑室管膜炎,还可考虑脑室穿刺注药,尽一切可能积极治疗。
2.抑制炎性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活性
(1)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 对实验性肺炎球菌脑膜炎的观察证明,
地塞米松能减轻颅内压,减少脑的水含量和脑脊液中乳酸和
地诺前列酮(前列腺素E2,PGE2)浓度,减少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其抗炎机制是减少
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
(2)非类固醇抗炎药 如
吲哚美辛、
双氯芬酸等,主要作用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PGE2,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加氧酶的活性。降低脑脊液中PGE2和蛋白质的浓度,减轻
脑水肿。
己酮可可碱可降低
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减少中性粒细胞超氧化物的产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释放。
3.同时治疗原发病
应同时治疗中耳炎、
乳突炎、颅脑外伤等原发病,对复发性
脑膜炎应找出原因,达到彻底根治。患儿应卧床休息,要供给足量水分。除脑性低钠血症外,一般发生严重
电解质紊乱者较少。因此,婴幼儿输液可给维持液或其他1/3张液体。必须防止补入过多液体,以免发生脑水肿而加重病情。但若仅补入无盐溶液,即使并未过量,亦易引起
水中毒。患儿就诊时或在治疗过程中,若有频繁惊厥或
颅内压增高,必须做紧急处理。频繁惊厥如不控制,将引起脑缺氧及呼吸衰竭。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疗法。若因硬脑膜下积液较多,而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做硬脑膜下腔穿刺放液减压。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