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度的痤疮,毛囊口开放的顶端黑色圆锥形丘疹
表现为油脂溢出部位的黄色或黑色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皮脂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皮脂腺开口堵塞是主要病因
使用外用药物为主,结合口服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定义
开放性粉刺,俗称黑头粉刺,是一种轻度的
寻常痤疮。常发生在面颈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表现为黄色或黑色圆顶状
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开放性粉刺由于顶端黑色的皮脂栓堵塞毛囊皮脂腺开口,经不规则的光折射看起来像黑点或脏点,挤出物像小虫。可发展为炎症性丘疹、结节。
寻常痤疮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可分为3度、4级,即:轻度(Ⅰ级):仅有粉刺;中度(Ⅱ级):有炎性丘疹;中度(Ⅲ级):出现脓疱;重度(Ⅳ级):有结节、囊肿。
开放性粉刺可能自愈。护理不当,或未及时治疗,也可能发展为中重度痤疮。
发病情况
目前关于开放性粉刺尚缺乏权威流行病学数据,关于痤疮的发病情况如下。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寻常痤疮的全球患病率约为9.4%。
随着青春期性激素产生增加、皮脂腺发育,痤疮的患病率开始升高,成年期大多逐渐缓解,也有患者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或在成年期初发痤疮。
致病原因
开放性粉刺的确切病因不完全清楚,与痤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一致性。
寻常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由遗传和环境共同介导。皮脂分泌成分和组成异常、毛囊皮脂腺
角化过度,皮脂腺开口堵塞、皮肤菌群紊乱是开放性粉刺的主要病因。
开放性粉刺在闭合性粉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堵塞毛孔的皮脂暴露在空气中,与角化物、细菌等混合形成顶端黑色的皮脂栓。
季节、气候变化、精神压力、吸烟、喝酒等因素可能会加重症状。
主要症状
发生部位:开放性粉刺主要发生于面颈部、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尤其是面颊、额部、须部和鼻颊沟等。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大腿、耳朵和腋窝部位,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皮损特点:开放性粉刺散发,堵塞毛囊皮脂腺开口,经不规则的光折射外观可见毛孔内黑色的小点,可见顶端黑色的皮脂栓,挤出物形状像小虫。
开放性粉刺可能发展为炎症性
丘疹、结节、脓肿、囊肿。
就医科室
皮肤科
面颈部、胸背部反复出现、持续存在黑色的粉刺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或皮肤性病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可拍摄皮损发展过程的照片,照片要清晰,可在阳光下,或明亮的室内白光下拍摄。
如果面部、颈部出现皮肤损害,避免化妆遮盖,方便医生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黑头粉刺,也就是顶端黑色的
丘疹?
主要发生在哪些部位?有没有数量上的变化?
什么时候开始变严重,有没有出现红色的丘疹、结节?
能不能自行缓解,也就是粉刺自行消退?
是否有缓解和加重的因素?比如季节、气候变化,精神压力,月经周期,吸烟,喝酒等因素是否会加重?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精神紧张、压力大?睡眠情况怎么样?
是否吸烟,每天多少支?是否饮酒,每天多少量?
是否有挤压痘痘的习惯?
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规律?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检查、肝功、血脂等
影像学检查:妇科彩超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依据
开放性粉刺的诊断主要依据皮损特点,同时还要结合病史资料诊断。
病史
可能有痤疮家族史。
可能有近期精神压力大,吸烟、饮酒的情况。
临床表现
面颈部、胸背部多发的黑色圆锥形
丘疹,毛囊孔顶端见黑色小点,挤压可挤出顶端黑色的皮脂栓,形状像小虫。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检查
若结果常显示
睾酮、
雄烯二酮升高,结合彩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妇科彩超
确定是否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
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具体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治疗。
鉴别诊断
闭合性粉刺
开放性粉刺由闭合性粉刺发展而来。闭合性粉刺毛囊孔堵塞,但没有开口,毛囊孔顶端见白色小点,挤压可挤出黄白色的皮脂栓。
治疗目的:控制症状,清除皮损,防止皮损进一步加重。
治疗原则:开放性粉刺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可辅以口服药治疗、中医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治疗
开放性粉刺以外用药治疗为主。
抗生素类
维A酸类
外用维A酸类可选用阿达帕林凝胶等,建议睡前在痤疮皮损处应用。
药物使用部位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往往可逐渐耐受,刺激反应严重者建议停药。
其他外用药
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或外用抗生素使用。
口服药治疗
维A酸类
当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或开放性粉刺控制不佳,发展为中重度痤疮时,可口服维A酸类,如
异维A酸软胶囊、
维胺酯。
需要在用餐时服用,以增加其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疗程视皮损消退的情况及服用剂量而定,通常应不少于16周。一般3~4周起效,在皮损控制后可以适当减少剂量继续巩固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间。
口服维A酸类不良反应常见,但停药后绝大多数可恢复,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或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
黏膜干燥,建议加强保湿。
口服抗生素
开放性粉刺控制不佳,发展为炎症
丘疹、脓疱型或囊肿型痤疮等中重度痤疮,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可选用米诺环素、
多西环素、
罗红霉素等。
治疗2~3周后无效时要遵医嘱及时停用或换用其他治疗。要保证足够的疗程,并避免间断使用,但疗程通常不超过8周。
中医治疗
开放性粉刺可根据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施治,口服中药治疗。口服中成药辅助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疗效。
其他治疗
化学剥脱治疗:可用于轻中度痤疮及痤疮后
色素沉着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制剂包括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
物理治疗:
强脉冲光可以治疗红色的痘印,点阵射频和微针对于痤疮瘢痕有改善效果,也可以减少色素沉着的风险。
治愈情况
开放性粉刺由闭合性粉刺发展而来,可能自愈。
开放性粉刺如果护理不当,或没有及时治疗,或因患者皮脂分泌旺盛,内分泌失调等其他加重因素诱发,可能发展为炎症性
丘疹,囊肿,脓肿等中重度痤疮。
危害性
开放性粉刺容易在面部形成黑色的粉刺,影响美观。
开放性粉刺可能发展为中重度痤疮,增加治疗难度,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困扰。
开放性粉刺反复发作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
情绪障碍。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控制高油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日常可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
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均有助于缓解开放性粉刺患者的症状。
建议痤疮患者戒烟。
心理调节
焦虑等心理压力会加重痤疮,必要时需配合心理疏导。
科学护肤
痤疮患者皮肤常伴有皮脂溢出,每天可用温水洗脸,清洁皮肤,应选用弱酸性或者中性PH值的温和洗面奶,清洁后配合使用保湿剂。
避免过度清洗,通常一日清洁次数不超过两次,面部油脂分泌不多时可仅用温水清洁,不可使用洁面仪过度清洁皮肤。
痤疮患者不建议使用化妆品,化妆品易导致毛孔堵塞,造成粉刺增多,刺激毛囊皮脂腺炎症加剧。
不要挤压粉刺
不要自行挤痘和挑粉刺,不要搔抓、挤压粉刺,避免感染或病情加重。
挤压可能导致粉刺在皮肤更加深入,引起疼痛感觉。
还可能带来细菌和更多皮脂进入毛囊开口导致开放性粉刺变大或扩散。
另外指甲对皮肤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刺激或破坏皮肤,导致炎症或
瘢痕。
随诊复查
开放性痤疮如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复诊,调整药物。如使用
维A酸类口服药物可能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血脂。
预防
开放性粉刺是一种常见病,但不当的护理可能加重疾病进展。平时注意以下行为,可以帮助预防开放性粉刺的发生或加重。
粉刺形成后,忌挤压和搔抓,防止感染,也防止囊肿、脓肿形成。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焦虑等。养成良好的作息,保证睡眠时间,如果出现失眠等情况,及时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