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

更多功能

接触性皮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皮肤接触一些外源性物质而引发的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皮肤或黏膜接触到有毒、刺激性或过敏的外源性物质引起
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原则是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定义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致病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
病程自限,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但再次接触可复发。
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以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呈苔藓样变或湿疹样变。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若未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长期抓挠造成皮肤破损,或水疱破溃,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并且遗留瘢痕
中医学“漆疮”“膏药风”“马桶癣” ,属于不同外界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范畴。
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分类
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较急。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
亚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为亚急性,可为轻度的红斑。
慢性接触性皮炎:长期反复接触刺激性较弱的物质所致皮损慢性化等。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刺激性物质损害表皮时就会发生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由于皮肤多次接触过敏物质造成的。
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
发病情况
以下人群接触性皮炎患病率较高。
长期贴膏药者。
植物养殖者。
理发师。
搬运工。
工矿企业工人。
长期接触农药者。
家庭妇女、洗衣店员工等,手经常接触热水、肥皂及去污剂、洗涤剂等的人。
建筑工人。
接触金属者,如汽车修理工、金属加工工人。
经常化妆的人。
医疗保健和牙科员工。
潜水员或游泳者,佩戴的面罩或护目镜上常有橡胶。
园丁和农业工人。
厨师和其他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