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为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属于钙通道阻滞药物中的一种,具有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药物。
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等疾病。
适应证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可以单独使用本药或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
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部分患者经过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但是没有
心力衰竭的症状,并且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射血分数 ≥40%,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以减少这部分患者因心绞痛住院的危险,以及减少在冠状动脉重建术中的风险。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在用药后6~12小时血药浓度达至高峰,在此之前药物已经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本品每日服药1次,每次持续至少24小时。
药物联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与其他常见的降压药中一种或几种联用,适用于单独使用时降压效果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联用药物可以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如
氯沙坦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氢氯噻嗪等噻嗪类利尿剂、倍他乐克等β受体阻滞剂。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
地尔硫䓬等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后两种药物可以减轻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不良反应。
氨氯地平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区别是什么?
氨氯地平片是氨氯地平片剂的总称,包括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剂型为片剂。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片剂也可以称为氨氯地平片。均可以用于高血压、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等患者中,这类疾病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血压、症状等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换什么药?
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患者可以更换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常用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的药物,如果患者长期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后出现血压控制不佳、心绞痛反复发作等治疗效果不好时,或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心律失常、早搏等严重不良反应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其他降压药物,如利尿剂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替米沙坦片可以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起吃吗?
可以,但需在医生评估下,根据病情需要一起使用。
替米沙坦片属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降压、保护心脏、改善
糖代谢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高血压合并
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合并
心房颤动等类型的高血压患者。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可以使用本药进行降压治疗,尤其是糖尿病及
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对于单用一种药物降压效果不好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替米沙坦片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联合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都具有低血压、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患者在服用这两种降压药时需要注意监测血压、肝功能指标等检查,定期前往医院复诊。
禁用情况
严重低血压者禁用。
慎用情况
低血压患者慎用。
重度肝功能损害者慎用。
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
6岁以下儿童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孕妇中的使用是否会影响胎儿现尚不明确,因此,孕妇用药前需经医生仔细评估后,谨慎使用。
哺乳期女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少量进入母乳,但是尚未观察到本药物对母乳喂养婴儿的不良反应,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需经医生仔细评估,权衡利弊后再考虑是否使用。
儿童:6岁以下儿童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临床资料尚不明确,因此6岁以下儿童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评估后谨慎使用。同时由于儿童用药剂量与年龄、体重等密切相关,6岁以上儿童用药也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老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使用,考虑到多数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肝、肾或心功能下降,及并发疾病或合用其他药物治疗,若使用本品应遵医嘱服用,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不良相互作用
CYP3A4 强抑制剂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服用可能会导致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药浓度升高,合用时应监测低血压及水肿症状,以确定是否需调整剂量。
CYP3A 诱导剂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服用可能会导致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药浓度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强效CYP3A 诱导剂。无论合用药物时还是用药后,均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必要时进行剂量调整。
西地那非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合用时,各自发挥降压作用,应监测血压状况。
辛伐他汀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此药物合用时,
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比单独用辛伐他汀大幅度增加,合用时辛伐他汀剂量应≤20mg/日。
环孢素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服用后
环孢素的谷浓度有平均40% 的提高,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要调整环孢素的用量。
他克莫司
相比于单独使用
他克莫司,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用后,部分患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会增加2.5~4倍,因此此类病人在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时,需要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减少药物剂量。
麻醉药
吸入烃类麻醉药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合用时,可引起低血压。
非甾体抗炎药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合用时,可减弱其降压作用,可能的原因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引起水、纳潴留等。
雌激素
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合用时,可增加液体潴留而增高血压。
锂剂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锂剂合用时,可引起神经中毒,出现呕吐、恶心、腹泻、
共济失调、
震颤、麻木等症状。
拟肾上腺素药
地尔硫䓬
地尔硫䓬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合用时,可导致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全身血药浓度增加。
特别提示: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还有很多,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在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前需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能否同时使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剂型规格
普通片:2.5mg/片;5mg/片;10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用适量水送服。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
用量
高血压
成人起始剂量一般为 5 mg,每日服用一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为 10 mg,每日一次。
身材较小、虚弱、老年人、或伴
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 2.5 mg,每日一次。
儿童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6 ~ 17 岁儿童高血压患者应用本药物的推荐剂量为 2.5 mg 至 5 mg,每日一次。目前尚无6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物的剂量资料。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成年人的剂量一般为 5~10 mg,每日一次。
老年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
儿童需遵医嘱用药。
冠心病
成人的推荐剂量为 5~10 mg,每日一次。
儿童需遵医嘱用药。
药物漏用
本品一天服用1次,发现漏服时立即按正常用量补服,第二天服药时间相应的调整到于此时间隔24小时即可。如本应在当天8时服用,如果8时忘记服用,而在10时想起,则于10时立即按正常用量补服,第二天也应调整至10时服药。
药物过量
过量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反应。
症状
严重过量可能导致外周血管过度扩张伴有显著的低血压以及反射性心动过速。
措施
如果有超大量服药,应及时就医,积极进行心肺监测。频繁测量血压。
如果发生低血压,应提供心血管支持治疗,包括将四肢抬高以及准确补液。
如果应用这些保守治疗,低血压仍然不缓解,可考虑给予血管收缩剂(如:苯肾上腺素),注意循环液体量和尿量。
由于本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所以透析治疗是无益的。静脉注射
葡萄糖酸钙可能有益于逆转钙通道阻滞的影响。
在某些病例中,洗胃可能具有一定必要性。使用
活性炭,
氨氯地平的吸收率下降。
药物停用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出现头晕、恶心、疲劳等低血压反应。
出现胸前区疼痛等心绞痛症状的时间和频率增加。
此外,用药后,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时或逐渐加重,此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停药或者调整用药方案。
表现及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如头晕、嗜睡、疲劳、感觉异常。
内分泌代谢:如水肿。
消化系统:如恶心、腹痛、厌食、便秘、腹泻、
牙龈增生。
心血管系统:如心悸、胸痛、晕厥、心动过速。
提示:上述不良反应的程度一般较轻微且短暂,一般继续服药后可逐渐耐受,若患者以上不良反应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询问医生是否调整药物。
少见不良反应
精神系统:如失眠、紧张、梦境异常。
泌尿系统:如尿频、夜尿。
自主神经系统:如出汗增多。
代谢和营养:如高血糖、口渴。
血液系统:如白细胞减少。
提示: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处理。如出现过敏反应,应予停药并进行适当的替代治疗;如出现失眠、多梦等,应及时休息,注意调节情绪,放松心情。
严重不良反应
呼吸系统:如呼吸困难。
提示:如果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处理。如出现心律失常,应予停药并进行适当的心血管药物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应予监测
血氧饱和度,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吸氧等治疗。
药物贮存
普通片应在室内避光、干燥处密封保存。
药物要远离儿童。
其他
若既往无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用药史,为避免患者自行服用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切不可自行使用。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主要通过肝脏大量代谢,并且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清除半衰期会延长,因此用于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时应缓慢增量。
伴有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可出现心绞痛恶化或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应加以注意。
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症状性低血压,尤其是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患者。
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时,务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能擅自改变药量及使用疗程,否则可能会增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降压作用,进一步造成发生低血压的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