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

更多功能

副银屑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一组少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展缓慢
主要表现为鳞屑性的丘疹、斑丘疹或红色斑块
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免疫、精神、环境、遗传等多因素有关
临床尚无有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以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副银屑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以红斑、丘疹、浸润、伴鳞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不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
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瘙痒,病程慢性,不易治愈。
目前普遍的概念把副银屑病分为3类,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PP)、大斑块型副银屑病(LPP)、苔藓样糠疹。对于淋巴瘤样丘疹病有观点认为是苔癣样糠疹的变型,也有认为是独立疾病,本篇不展开介绍[1-2]
分类
小斑块型副银屑病
皮损常逐渐发生,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四肢近端。
表现为指状皮炎,常为边界清楚的斑疹斑片,一般约1~5厘米大小。
大斑块型副银屑病
皮损常逐渐发生,好发于躯干、臀部、四肢屈侧和女性乳房。
皮损多为红色或棕红色斑块,直径可达10厘米左右。
约11%的病例可发展成为蕈样肉芽肿型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
苔藓样糠疹
慢性苔藓样糠疹(PLC)
好发于躯干两侧及四肢近端。
皮损主要为淡红色或褐色花生米粒大小斑疹、斑丘疹、丘疹,互不融合,病程缓慢。
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PLEVA)
对称性分布于躯干及四肢,尤其近端屈侧。
皮疹为斑疹、丘疹、水疱等多形性损害,常突然起病。
严重性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发热性坏死溃疡性穆-哈病,PLUH)是PLEVA的变型,罕见。
发病情况
小斑块型副银屑病:好发于中青年或中老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大斑块型副银屑病:好发于中青年或中老年,男女患者比例差别不明显。
慢性苔藓样糠疹:常于青年期发病。
急性痘疮样苔藓状糠疹:此型少见,常发生于儿童后期和成人初期,以11-30岁多见,男女比例约3:1。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