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是痤疮的一种轻型表现,是痤疮形成的初期皮损
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包括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
发病主要与痤疮丙酸杆菌增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主要采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与化学治疗
定义
粉刺并非规范的临床疾病诊断,而是痤疮的一种较轻的皮损类型,目前认为是痤疮的早期病变。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轻度的痤疮仅有粉刺。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粉刺,好发于青春期的男性和女性。粉刺主要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
丘疹,包括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
若粉刺反复发生,且伴有月经不规律、多毛、不孕、肥胖等情况,还需要考虑合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可能。
分类
根据形态分类
开放性粉刺
一般指黑头粉刺,是皮脂腺分泌大量皮脂,淤积在毛囊皮脂腺导管内,刺激毛囊上皮细胞
角化过度,并与脱落的毛囊上皮细胞,角化过度的碎片混合,堆积扩张毛囊口而形成。
表现为黄色或黑色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闭合性粉刺
一般指白头粉刺,是毛囊漏斗部被角质层细胞堆积、堵塞,皮脂和角化物堵塞其中,形成白色角化物的丘疹。
表现为约粟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的毛囊开口,周围无红斑。
致病原因
粉刺形成的原因比较多,发病主要与以下原因有关.
内分泌因素:雄激素增多导致皮脂分泌增加,比如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罹患
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等。
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毛囊皮脂腺导管
角化过度,导管口径变小、狭窄或堵塞,影响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
微生物的感染:皮脂在痤疮丙酸杆菌酯酶的作用下,水解
甘油三酯为甘油和
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遗传:粉刺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有家族聚集现象,同时还可以影响皮损分布情况和病程长短。
免疫因素:部分患者血清中IgG水平增高,痤疮丙酸杆菌在体内产生循环抗体至局部参与早期的炎症反应。同时痤疮丙酸杆菌能通过经典及替代途径启动补体,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的炎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情绪等因素:经常高糖饮食或食用油腻性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经常熬夜、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压力大,都可诱发粉刺。
面部清洁不当:如使用粉质化妆品、不重视面部清洁、油性皮肤等,容易出现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阻塞。
其他:长期接触矿物油类或含氯的卤代羟类物质,也可能刺激皮肤,诱发粉刺。
典型症状
粉刺好发于面颊、额部、须部和鼻颊沟等皮脂腺分泌较多的区域,也可发生于胸部、背部及肩部。
主要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
丘疹,顶端呈黄白色,病情发展可出现较大的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脓肿等表现。
开放性粉刺:一般指黑头粉刺,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表面看起来有或大或小的黑点,挤出物形如小虫,顶端发黑,所以被称为“黑头粉刺”。
闭合性粉刺:一般指白头粉刺,顶端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小丘疹,无明显的毛囊开口或伴随的红斑,内容物不容易被挤出,有时伸拉皮肤才能见到脂栓内容物。
其他症状
一般自觉症状轻微,炎症明显时可有疼痛。
就医科室
皮肤科
面部或胸背部等皮肤,如果出现较多圆锥形
丘疹,顶端呈黄白色或呈点状黑色,可以到皮肤科就诊。
内分泌科
出现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伴有月经不规律、多毛、不孕、肥胖等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天洗澡,就医前清洗面部,不要使用任何化妆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皮肤什么时候出现栗米大小,顶端呈黄白色或呈点状黑色的丘疹?
是否出现病情的进展,皮损发展为炎性丘疹、结节、脓疱、囊肿等?
丘疹处是否出现红肿、疼痛?
成年女性突然出现粉刺,是否伴体毛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等?
病史清单
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等?
是否有不良饮食习惯,如高糖饮食、油腻性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等?
是否经常化妆?
从事何种职业,是否接触矿物油类或含氯的卤代羟类物质?
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等,是否也有类似症状出现?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性激素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妇科彩超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外用抗菌药物:过氧苯甲酰、
夫西地酸、红霉素、
克林霉素、莫匹罗星、那氟沙星、王二酸等外用制剂。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有高糖饮食、油腻性或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
可能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可能经常化妆,或工作环境长期接触矿物油类或含氯的卤代羟类物质等。
临床表现
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炎症
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囊肿,此时常会感到明显疼痛。
体征:主要症状为圆锥形丘疹,如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白头粉刺可挑出黄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实验室检查
性激素检查
对青春期后持续严重的女性痤疮患者,怀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高雄激素痤疮,进行
性激素测定,结果常显示
睾酮、
雄烯二酮升高,结合彩超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妇科彩超
确定是否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
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评估病情具体情况,做出相对应的治疗。
特殊检查
皮肤镜检查
目的:主要是通过仪器放大皮肤局部皮损,获得高清局部图像,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判断粉刺的类型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意义:通过
皮肤镜检查观察到皮肤表层
鳞屑颜色、血管形态、血管排列模式,从而辨别病情,并给医生诊断粉刺类型提供可靠依据。
鉴别诊断
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相似点:都发生于面部。
不同点: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表现为扁平或半球形丘疹或小结节,呈暗红色或褐色,质地柔软。
玫瑰痤疮
相似点:都有可能发生在脸部,有丘疹。
不同点:玫瑰痤疮好发于中年人;皮损分布以鼻部、两颊、前额、下颏为主,局部常伴有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形成
鼻赘。粉刺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在脸部、背部等油脂比较多的地方。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治愈疾病,减少粉刺的形成与复发。
治疗原则:去脂、溶解角质、抑制微生物增殖、抗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一般治疗
注意面部清洁:使用合适的洁面用品,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皮屑和细菌混合物,避免过分清洗,注意控油保湿。
忌用手挤压、搔抓皮损。
避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适当限制可能诱发或加重粉刺的辛辣刺激性食物、高糖食物及奶制品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外用药物
维A酸类
药物作用:有助于粉刺溶解和排出,还可以改善和预防
色素沉着。
用药注意事项:应低浓度或小范围避光使用。
抗菌药物
过氧苯甲酰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外用
维A酸类药物或抗生素使用。
外用抗生素容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不推荐作为抗菌药物的首选。外用抗生素,可以联合过氧苯甲酰、外用维A酸类药物使用,不宜单独或长期使用。
口服药物
维A酸类
以下情况可考虑选用:重度、聚合性或爆发性痤疮;频繁复发的痤疮,其他治疗无效;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时可使用;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
药物作用: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从而改善毛囊厌氧环境,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
用药注意事项:本药有皮肤
黏膜干燥、脱屑、血脂升高、抑郁等不良反应,使用时注意血液学、肝功能、情绪等变化,此外还有致畸作用,育龄期男女服药期间应注意避孕。
抗雄激素药物
以下情况可选用:女性痤疮患者,伴有月经不规律、肥胖、多毛、显著皮脂溢出等高雄激素表现的痤疮;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常规治疗停药后迅速复发者可使用。
药物作用:减少或拮抗雄激素活性,从而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粉刺形成。
其他治疗
化学剥脱治疗:可用于轻中度痤疮及痤疮后色素沉着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制剂包括果酸、水杨酸及复合酸。
物理治疗:
强脉冲光可以治疗红色的痘印,点阵射频和微针对于痤疮瘢痕有改善效果,也可以减少色素沉着的风险。
治愈情况
一般粉刺经过及时护理及积极治疗,症状能缓解或治愈,预后一般较好。
危害性
粉刺可反复发生,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患者需要遵医嘱治疗,避免自行用消毒不彻底的粉刺针等挑取,可能引发感染,或导致痤疮瘢痕的发生。
粉刺症状缓解、治愈后也可能会遗留下
色素沉着及
瘢痕等,影响患者外貌美观,可能使患者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控制甜食、动物脂肪类、油炸类食物的摄入。注意限制奶制品,尤其是脱脂牛奶的摄入。
生活管理
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清洗过度,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且洗脸时要使用温水,注意不要用手挤压及搔抓粉刺,尤其是鼻及口周围,以免引起炎性反应扩散,避免引起继发感染。
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注意日常规律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注意防晒,比如擦防晒霜及戴帽子、打遮阳伞等。
病情监测
治疗后注意观察皮损数目是否增多,有无囊肿等情况,可以每2~4周复诊一次,以明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甜食、辛辣或油腻食物等。
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注意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喜爱化妆的女性应注意卸妆,不应使用油性化妆品。
合理正确使用药物,避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