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的蛋白C抵抗

更多功能

活化的蛋白C抵抗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
活化蛋白C抵抗(APCR)是最常见的家族性易栓症的病理因素,凝血因子Ⅴ(FⅤ)基因点突变造成FⅤ分子第506位精氨酸被谷氨酰胺替代是造成APCR的分子机制。APCR与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因为FⅤ基因突变抵抗了活化蛋白C(APC)的降解作用。FⅤ基因突变有杂合子型和纯合子型两种,APCR可使患者终生伴有高的血栓风险,杂合子可使血栓风险增加5~10倍,纯合子可使血栓风险增加50~100倍。此外,狼疮、抗心肌磷酸抗体、妊娠、肿瘤及化疗后感染、口服避孕药等也是产生APCR的原因,但与FⅤ基因突变无关。常用APC-APTT法作为筛选APCR方法,在受检血浆中加入FⅫ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启动凝血途径,再加入APC,测定APTT延长时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