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肿瘤细胞中有无ALK融合基因突变
ALK融合基因检测阳性患者可以应用靶向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淋巴瘤等
检查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应注意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再考虑是否应用靶向药物
定义
ALK融合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多种技术方法检测
肿瘤细胞中有无ALK外显子与其他基因外显子融合。
间变性
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该基因会出现突变、扩增或者重排,其中染色体重排最为常见,导致ALK与其他基因发生融合,这种融合具有致癌性,是肺癌的驱动基因之一。
ALK基因在在数种肿瘤中异常表达,如3%-5%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在2号染色体ALK基因位点存在染色体重排。
筛查有无该融合基因非常重要,因为ALK阳性肿瘤(即肿瘤含有重排的ALK基因/融合蛋白)对ALK抑制剂治疗高度敏感。
ALK融合基因检测的参考范围与检测方法密切相关。
现有技术包括下一代测序(NGS)、
荧光原位杂交(FISH)、免疫组化(IHC),荧光定量PCR(RT-PCR)等。
不同的检查手段对于ALK融合突变的检出情况不同,必须与临床医师沟通加以选择。
NGS
下一代测序,也叫二代测序,或者高通量测序,可以直接检测到ALK基因DNA各种变异,检测结果会报告是否存在ALK融合基因,也包括点突变,应参考各个检验科室制定的技术参数标准。
FISH
荧光原位杂交FISH被认为是融合/重排突变检测的金标准。
当存在ALK融合基因时会发出荧光信号,此结果有赖于专业人士的经验判读。
IHC
IHC免疫组化法就是平常病理诊断用到的免疫组化技术,判读结果只分为阳性和阴性。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临床使用的ALK抗体中只有Ventana D5F3抗体因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达到95%~100%,而被专家共识推荐优先使用。
其余的非Ventana D5F3抗体有3种包括ALK1、5A4以及 1A4,因为特异性略低仅适合用于初筛,且实际临床应用也较少。
荧光定量PCR(RT-PCR)
RT-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式,其利用DNA/RNA复制原理,用特异性的上/下游 引物将目标片段(比如ALK基因中某一段)特定选中并按照指数倍复制扩增,根据产生的荧光信号判读结果。
RT-PCR法也可以使用,但对于一些罕见ALK融合无法检测。
指标阳性
下一代测序会直接报告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判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在实验室内参标准以及病理检验诊断医师的判读,阳性通常会在检查报告上用 “+”标识。
原因
ALK融合突变是基因突变的一种,基因突变是由遗传背景和环境影响共同造成的,ALK融合基因阳性可见于部分
非小细胞肺癌、
神经母细胞瘤、
淋巴瘤等。
危害
ALK融合突变参与
肿瘤发生发展,它可以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如靶向药物的应用。
诊疗建议
根据国内指南推荐,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推荐优选使用
阿来替尼。同时可选的ALK-TKI(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劳拉替尼、布加替尼、色瑞替尼、
克唑替尼等。
所有的ALK-TKI使用一段时间后均不可避免地产生耐药,此时需更换药物治疗,因为不同突变位点对于不同药物敏感性不同,具体用药有赖于临床医师结合基因测序结果分析选择用药。
指标阴性
受检标本中不存在ALK融合基因称为ALK基因融合阴性,下一代测序会直接报告不存在ALK基因融合突变。
原因
受检标本中不存在ALK融合基因或假阴性,此时应考虑是否重新取材或重新选择检验方式再次送检,应咨询临床医师和病理检验诊断学专业人员慎重决定。
危害
ALK融合突变阴性没有明显的危害,但患者不能从ALK靶向药中获益。
诊疗建议
ALK融合突变患者的治疗手段因肿瘤分期不同,包括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治疗等其它抗肿瘤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应充分和专科医师沟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