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氯芬片是一种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具有缓解骨骼肌痉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反射性
肌肉痉挛,显著缓解疼痛性痉挛、自动症和阵挛。
适应证
对感染性、退行性、外伤性、
肿瘤或原因不明的脊髓疾病引起的痉挛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药理作用
巴氯芬是一种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通过激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从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如
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抑制脊髓内的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在脊髓的传递而起到解痉作用。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口服后迅速几乎完全被吸收,约在口服后0.5~1.5小时内达血浆药物峰值浓度,吸收的速率和程度因人而异,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该药物维持时间尚不明确,其半衰期平均为3~4小时,每日用药三次,遵医嘱用药即可。
巴氯芬片可以直接停药吗?
一般不可以直接停药,需在医师指导下停用。
使用巴氯芬片,特别是长期使用者突然停药,有可能发生焦虑、意识错乱状态、幻觉、精神病、躁狂或偏执状态、惊厥(
癫痫持续状态)、心动过速,也有可能出现一种反跳现象,使痉挛状态一过性加重。
除非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止治疗(大约需1~2周以上)。
巴氯芬片可以治疗打嗝吗?
巴氯芬的作用主要就是用于治疗脊髓和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而打嗝是因为
膈肌痉挛导致,所以可用巴氯芬片来治疗打嗝。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巴氯芬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因此,要求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巴氯芬除了片剂,还有什么剂型?
本品片剂供口服,注射剂供鞘内注射,不可进行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禁用情况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慎用情况
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慎用,如需使用的,应暂停哺乳。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或躁狂症帕金森病,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慎用,如需使用的,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药物监测。
中风患者慎用,因此类患者对本品的耐受性较差。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由于可能引起
急性尿潴留,括约肌张力过高的患者慎用。
肝病或糖尿病患者慎用,如需使用的,应对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碱性磷酸酶和血糖进行定期实验室检查。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在妊娠期间,尤其是最初三个月,只有在抢救生命时才能使用,应仔细权衡利弊后使用,故孕妇应慎用。
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慎用,如必须使用应暂停哺乳。
儿童:12岁以下儿童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尚未确立,应谨慎使用。
老人:老人生理机能低下,低剂量时会造成肌力低下、倦怠等症状,开始时应观察症状并低剂量给药。
不良相互作用
酒精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可增加巴氯芬片的中枢抑制作用,本品与其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或酒精合用,可增加镇静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可加强巴氯芬的作用,引起明显肌张力过低。
巴氯芬和降压药合用可使血压下降作用加强,因此降压药的剂量应适当调整。
合用锂剂可能导致运动过度症状加重。
巴氯芬片应在进餐时或餐后口服,用法用量因个体、病情差异略有不同,请严格按照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剂型规格
片剂:10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口服。
用量
初始剂量为一天3次,1次5 mg,每3天再增加5mg,直到最理想的效果出现,以后可再增加剂量。
成年用量
服用巴氯芬的日最佳剂量为30~75mg,具体情况请遵医嘱,当需要停用时,要逐渐地减小剂量以避免副作用产生。
儿童用量
1~2岁,每日10~20mg(1~2片)。
2~6岁,每日20~30mg(2~3片)。
6~10岁,每日30~60mg(3~6片),分四次服用。
儿童用药应慎重,请遵医嘱用药。
药物漏用
如果漏服药物时间较短,请尽快补服,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时间(超过两次正常用药间隔时间的一半),请跳过此次漏服的剂量,直接于下一次服药时间服药。
切记不可一次服用两倍剂量,以免引起毒性反应。如果不能确定服用剂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
尚无针对本品过量服用的特异性解毒药物。过量使用本药可能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或神经系统反应。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对症治疗予以应对。
心血管疾病
症状:周围血管扩张、低血压、心动过缓、低体温等。
措施:可从肠胃道清除药物(催吐、洗胃、昏迷病人在洗胃前应行气管插管);如需要,可给予轻泻剂。
呼吸系统反应
神经系统反应
症状:嗜睡、意识混沌、呼吸抑制、昏迷等。
由于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应大量输液,如有可能,加用利尿剂。如有惊厥,应小心静脉注射安定。
以上方式仅供参考,如过量服用药物,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物停用
发生过敏反应时应停止使用。
不良反应无法耐受时应停止使用。
但应注意,停止治疗须在1至2周内逐渐减量,除非出现药物过量相关的紧急状况或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
不能突然停止用药,特别是在长期使用之后,否则可能会引发焦虑、意识模糊、
谵妄、幻觉、精神病、躁狂或惊厥(
癫痫持续状态)
运动障碍、心动过速、体温过高、横纹肌溶解和痉挛(反弹现象)暂时加重。
不良反应的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开始时常出现日间镇静、嗜睡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偶见出现口干、
呼吸抑制、头晕、无力、虚脱、精神错乱、晕眩、恶心、呕吐、头痛和失眠。
胃肠道:偶有轻度的胃肠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等。
心血管系统:偶会发生低血压、心血管功能降低。
其他副作用:罕见或个别病例有视力障碍、
味觉障碍、多汗、
皮疹、肝功能损害。某些病人对药物可显反常的反应而表现为痉挛状态加重。可能会出现肌张力过低。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或神经
精神疾病等问题,应及时就医,由于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应大量输液,如有可能,加用利尿剂。如有惊厥,应小心静脉注射地西泮。如出现呼吸抑制,应给予
人工呼吸,并给予心血管功能支持疗法。
如出现胃肠道症状或泌尿生殖系统不良反应,可从胃肠道清除药物,包括催吐、洗胃等,应注意昏迷病人在洗胃前进行气管插管;如需要,可给予轻泻剂。
如出现心血管系统疾病,必要时应及时对症治疗,并前往医院就医,遵医嘱减小剂量或停药。
如出现肌张力过低的现象,应及时调节剂量,通常情况下可以缓解,如减少日间剂量,可能的话,增加夜间剂量。
药物贮存
应遮光、密封保存。
存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其他
服用本品需密切观察精神症状,如发生惊厥,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