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7.1μmol/L(重氮试剂法)
用于了解肝脏功能、鉴别黄疸类型、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指标升高常见于肝炎等肝脏疾病;指标降低可见于妊娠、贫血等
根据病因行针对治疗,饮食控制和日常生活方式干预
定义
黄疸值是血清
总胆红素值的俗称,属于肝功能(或生化)检查里的一项检验指标。
总胆红素是血清
直接胆红素和
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是诊断黄疸、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监测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正常人每天可生成胆红素250-350mg,其中80%-85%来源于衰老红细胞释放的
血红蛋白,其余主要来自无效造血和含血红素的非血红蛋白物质。
新产生的胆红素为游离胆红素,在血液中与蛋白结合形成复合体,成为间接胆红素(又称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转运到肝脏后,在肝细胞内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
成年人:
总胆红素正常范围:3.4-17.1μmol/L(重氮试剂法)。
新生儿:
出生后0-1天总胆红素正常范围:34-103 μmol/L。
出生后1-2天总胆红素正常范围:103-171 μmol/L。
出生后3-5天总胆红素正常范围:68-137 μmol/L。
温馨提示
当总胆红素高于正常值上限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
肝病科或者肝胆外科进行检查,排除肝脏以及胆道系统疾病。
当总胆红素的升高以
间接胆红素为主时,也可以就诊血液内科进行检查。
当
新生儿黄疸出现早(出生24小时内)、程度重、进展快、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黄疸退而复现或再度进行加重等,需要立即就诊儿科。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为准。
指标升高
总胆红素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总胆红素升高,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总胆红素升高是指成人高于17. 1μmol/L,新生儿出生第1天总胆红素高于103 μmol/L,出生第2天总胆红素高于171 μmol/L,出生第5天总胆红素高于137 μmol/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原因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胆红素代谢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及时有效分解和排泄胆红素,导致黄疸值偏高,出现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程度轻,1-2周内可自行消退。
成人在检查前大量饮酒、未按要求空腹、进食过于油腻食物、剧烈运动、口服某些药物(例如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均可能影响血清胆红素的测定结果。
病理性原因
引起
黄疸的病因复杂,倾向于首先根据胆红素升高的类型来分类,即根据
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是
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进行分类,再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做出病因诊断。
胆汁淤积性黄疸(又称阻塞性黄疸):肝内外胆道系统发生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形成阻塞性黄疸,如
胆总管结石、
肿瘤、狭窄、炎症,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引起的黄疸,较少见。包括Gilber综合征、Crigler-Najiar综合征、
Rotor综合征、Dubin-Joson综合征。
危害
总胆红素水平本身是临床上诊断黄疸、判断黄疸严重程度、监测治疗疗效、评估预后的重要诊断依据。胆红素升高其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肝脏、胆道或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及时就诊。
长期胆红素升高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伤,例如会引起皮肤瘙痒、
肝损伤,甚至出现肝硬化、
门脉高压、胆红素脑病。
诊疗建议
生理性波动
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出现
生理性黄疸,一般程度轻,吃奶、精神反应等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任何不适,一周左右一般可自行消退。
成人检查前尽量平稳情绪,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酗酒,低脂饮食,减少对检查的干扰。
对于监测疗效的人群,注意避免生理性因素干扰,建议每次抽血安排在固定时间进行。
病理状态
总胆红素升高通常建议首诊于消化内科、
肝病科。如果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也可以就诊血液科。如果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且彩超等发现有肝内外胆管扩张,应该到肝胆外科就诊。具体后续就诊科室可根据首诊医生建议。
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时,需要立即就诊儿科。
如果医生怀疑是肝胆系统疾病引起,可能会建议进行病毒性肝炎、肿瘤标记物、自身免疫抗体、
铜蓝蛋白、腹部B超、腹部CT/MRI检查,甚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肝穿刺活检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
如果怀疑是血液系统疾病引起,可能会进行网织红细胞、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
治疗规范治疗如果有效,总胆红素会逐渐恢复下降。如果已经明确诊断后,治疗后总胆红素没有下降,提示治疗可能效果不佳,可能需要更改治疗方案。
指标降低
总胆红素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总胆红素降低,肝功能报告单常用“↓”标识。
黄疸值降低是指成人低于3.4μmol/L,新生儿总胆红素出生第1天低于34μmol/L,出生第2天低于103μmol/L,出生第5天低于68 μmol/L(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原因
妊娠、月经不调、月经期过长等可以导致黄疸值偏低。
营养缺乏,缺铁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贫血等可以导致黄疸值偏低。
危害
贫血等血液疾病引起总胆红素偏低,可影响身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诊疗建议
血清胆红素偏低一般没有明显的危害,一般不需要就医。但需要定期的进行复查,包括肝胆胰脾彩超、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查。
若是因贫血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应当就诊血液科,会进一步做骨髓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
规范治疗有效时,胆红素可逐渐恢复至正常。
饮食不具有升高总胆红素的作用。避免挑食,选择高蛋白、高能量、富含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