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白色海绵痣又名
白色海绵状痣综合征、白色皱襞性齿龈口腔炎、遗传性白色角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病虽被称为白色海绵痣,但损害并不具有痣的特征。表现为口唇及口腔黏膜粗糙增厚,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皱襞状、海绵状或鳞片状病变,除有粗糙和不适感外,无其他自觉症状。好发于颊黏膜,有时口腔黏膜可全部或大部分受累。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别名
白色海绵状痣综合征、白色皱襞性齿龈口腔炎、遗传性白色角化病
临床症状
口唇及口腔黏膜粗糙增厚,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皱襞状、海绵状或鳞片状病变。
危害
有粗糙和不适感,本病呈良性经过,无特殊危害。
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病理检查等。
诊断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抑制
角化过度,小范围皮损可行手术切除、冷冻或
激光治疗。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若口腔黏膜大部分受累可能需要禁食。
典型症状
本病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出生时即有或稍后几年发病。无性别差异。口唇及口腔黏膜粗糙增厚,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皱襞状、海绵状或鳞片状病变,但仍具有正常黏膜的柔软性和弹性,表面有多数散在的针头大小的滤泡开口。除有粗糙和不适感外,无其他自觉症状。小鳞片可以揭去。揭时无痛,揭后露出粉红色类似上皮的光滑组织。好发于颊黏膜,有时口腔黏膜可全部或大部分受累。损害还可发于鼻腔、肛门、直肠和阴道。本病呈慢性良性经过。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检查见口腔黏膜对称分布的白色斑块,表面皱折状或绒状,呈不规则增厚;质地较软,如同海绵。斑块边界不清,与正常组织逐渐融合。与白色水肿不同的是,牵拉颊黏膜使组织张力增加,白色斑块仍不消失。最典型的病变部位是双侧颊黏膜,舌腹、唇黏膜,口底前庭沟、软腭等部位均可广泛受累。其他黏膜发病则相对少见,如咽、喉、食管、鼻、肛门与生殖器黏膜等,眼结膜则不受累。
诊断依据
根据唇、颊黏膜出现白色肥厚皱襞的海绵状损害,病理检查可见黏膜角化不全或
角化过度,棘层显著肥厚增生,上皮细胞水肿,胞核固缩或消失,棘细胞和粒细胞有空泡变性,形成很多小疱。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可诊断。
治疗方针
应用
维A酸抑制
角化过度,小范围皮损可行手术切除、冷冻或
激光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维A酸口服能抑制角化过度,肝、肾功能、血及尿有异常者忌用。0.03%~0.05%维A酸软膏局部外涂,为减少对黏膜的刺激可与
地塞米松软膏合用 。
手术治疗
小范围皮损可行手术切除。
其他治疗
小范围皮损可行冷冻或激光治疗。
预后情况
积极治疗可缓解症状。
日常护理
日常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饮食调理
日常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禁酒。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