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变

更多功能

眼底病变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视神经等组织的病变
有视物模糊、视野缺损、视物变形、视物遮挡感等表现
与遗传、感染、外伤、药物、全身疾病等有关
可采取激光、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全身疾病引起者需治疗原发病
定义
眼底在临床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指肉眼无法窥见的眼球内组织的总称,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葡萄膜、视神经等。眼底病变即发生在这些部位的病变。
眼底病变可能由遗传、变性、感染、循环障碍、药物及全身疾病等因素引起。
眼底病变种类繁多,本文仅对临床常见的眼底病变进行简述。
分类
眼底病变按部位及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玻璃体疾病
常见的玻璃体疾病有玻璃体液化玻璃体积血和玻璃体炎症等。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血管疾病
视网膜发育异常或血管循环障碍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如Coats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
黄斑疾病
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之间积聚液体而发生的分离。
常见疾病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脱离等。
视网膜营养不良
视网膜慢性、进行性病变,具有遗传性。常见的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Stargardt病等。
视网膜肿瘤
发生于视网膜的肿瘤,如视网膜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中毒性视网膜变性
药物及化学制剂可引起视网膜损伤。如长期、大量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氯喹、乙胺丁醇等可引起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的光损伤
主要包括紫外光及激光等有害光线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疾病包括葡萄膜炎、脉络膜脱离和脉络膜肿瘤。
葡萄膜炎
葡萄膜疾病中较常见的是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按解剖位置可分为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后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类型。
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是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外压力突然降低使得血浆大量渗出,积聚在脉络膜上腔而发生的脱离。
脉络膜肿瘤
常见的有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瘤。
视神经疾病
炎症、感染、中毒等引起的视神经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盘水肿缺血性视盘病变视神经萎缩等。根据受累的视神经部位不同,视神经炎又可分为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
发病情况
玻璃体疾病
玻璃体液化:在80~90岁的人群中,50%以上的人存在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5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约58%,65岁以上人群为65%~75%。
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血管疾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病率约为1/10000,多发生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为单眼发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多发生于未成熟和低体重出生儿。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
黄斑疾病
黄斑囊样水肿多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组织、葡萄膜炎、手术后等。约27%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合并黄斑囊样水肿。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好发于20~45岁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首位致盲原因。我国5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为15.5%,其中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占11.9%。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为6.3/10万~17.9/10万。
视网膜营养不良
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较罕见。全球约有150万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发病率约为1/3500,中国发病率约为1/3467。
视网膜肿瘤
数量较少。视网膜血管瘤是较多见的良性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占小儿恶性肿瘤第二位。发病率约为1/28000~1/15000。
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炎多见于青壮年。中间葡萄膜炎好发于中壮年人,80%为双侧,但多不对称。
视神经疾病
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好发于中、青年人群,超过70%的患者为女性。
视神经萎缩
在我国,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目前达到115/10万,远远高于国际5/10万的平均水平。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