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PG合成酶),减少血栓素A2(TXA2)的生成,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大剂量可以解热、镇痛。
适应证
300mg规格
用于
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
神经痛、痛经。
其他规格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的二级预防。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血栓。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
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药物起效时间
口服后大约3.5小时后达到最大血浆浓度,在达最大血药浓度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目前尚无足够的数据证实本品的维持时间,每日服用1次,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物联用
对于有
间歇性跛行症状、静息
踝肱指数(ABI)≤0.90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评估和管理,严格控制各项代谢指标,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联合西洛他唑(50mg bid)或贝前列腺素钠(40mg tid)治疗。
吃了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喝白酒吗?
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不建议饮用白酒。
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与酒精发生反应,但是酒精和药物都是通过肝、肾代谢排泄,饮酒后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就会减慢,可能会引起药物在体内的长时间蓄积,因此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后喝酒。
禁用情况
对
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有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病史的患者禁用。
急性胃肠道溃疡患者禁用。
出血体质患者禁用。
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儿童和青少年伴或不伴随发热的病毒感染禁用。
妊娠最后3个月禁用。
慎用情况
对止痛药、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他过敏反应患者慎用。
肾功能或心血管循环受损患者(
肾血管性疾病、充血性心衰、大手术等)慎用。
严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慎用。
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痛风患者慎用。
肝功能受损患者慎用。
老人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有研究表明,怀孕的前3个月及中间3个月,应用常规治疗剂量,未显示致畸危险性升高,但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怀孕最后3个月,服用本品母亲和胎儿的出血风险增加,可能导致胎儿颅内出血,因此怀孕最后3个月妇女禁用。
哺乳期妇女
少量药物经乳汁排泄,对乳儿有潜在的危险,不推荐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故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
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患儿应用本品,可能与发生
瑞氏综合征有关(Reye's syndrome,持续性的呕吐可能是瑞氏综合征的信号)。用于发热时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
老年患者由于肾功能下降服用本品易出现毒性反应,因此老年患者慎用。
不良相互作用
禁止联用
甲氨蝶呤:本品与甲氨蝶呤联用时,二者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减少甲氨蝶呤的肾清除,血液毒性增加,因此禁止联用。
谨慎联用
因药效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抗糖尿病药:本品与
氯磺丙脲、
格列本脲等联用时,可增加氯磺丙脲、格列本脲的降糖效果,可能造成低血糖,因此应谨慎联用。
地高辛:本品与地高辛等联用时,会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毒性增加,因此应谨慎联用。
因药效降低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其他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物:本品与其他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联用时,可降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风险;同时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发生溃疡的危险;阿司匹林与
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同用,肾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可能出现肾乳头坏死、肾癌。
抗凝血药、溶栓药:本品与
肝素、
双香豆素、华法林等抗凝药联用或与溶栓药如
尿激酶、
链激酶联用,会增加出血倾向,因此应谨慎联用。
抗痛风药物:本品与抗痛风药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联用时,可降低尿酸的排泄,加重痛风,因此应谨慎联用。
利尿药:本品与
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药联用时,可降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削弱利尿药的作用,使体内水钠潴留,排钠、降压作用减弱,因此谨慎联用。
糖皮质激素:本品与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联用时,会增加阿司匹林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降低,二者长期同用,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风险,因此谨慎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本品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如与
依那普利、
卡托普利等降压药联用时,降压药作用被削弱,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差,应谨慎联用。
因不良反应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其他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物:本品与其他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联用时,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同用,肾脏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丙戊酸:本品与丙戊酸联用时,会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增加丙戊酸的毒性,因此应谨慎联用。
乙醇:由于阿司匹林和乙醇的累加效应,会增加对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延长出血时间,因此应谨慎联用。
本品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用药。
剂型规格
片剂
10mg/片。
25mg/片。
40mg/片。
50mg/片。
75mg/片。
100mg/片。
300mg/片。
具体用法
用法
饭前适量温水送服,应整片吞服。
不同生产企业用法不同,请参照药品说明书用药。
用量
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建议每日
阿司匹林的剂量为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
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
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每天100mg。
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血流障碍所致的心脏疼痛):每天阿司匹林的剂量为75~300mg,建议每日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mg。
急性心肌梗死时:每日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160mg,建议每日阿司匹林的剂量为100mg。
300mg用于解热镇痛时:
8~14 岁儿童,一次300mg。
14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 300~600mg。
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 4~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24 小时不超过4次。
药物漏用
本品每日服药一次,想起忘记服药后立即服用即可,若当天忘记服药,则不需补服,于第2天正常服药即可。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用药,最大程度避免漏用。
用于解热镇痛时,至少间隔4~6 小时服药。
药物过量
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慢性中毒或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症状:轻症者无特殊症状,服用大剂量会出现水杨酸反应,即头晕、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头痛、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以及视力障碍等反应。
措施: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中毒严重者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急性中毒
症状:主要特征为严重的酸碱平衡紊乱。
轻中度中毒时,出现呼吸急促、换气过度、
呼吸性碱中毒、出汗、呕吐、恶心等反应。
中至重度中毒时,血尿、抽搐、幻觉、终身精神紊乱、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
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呼吸碱性中毒伴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系统异常,如换气过度、非心源性肺水肿、低血糖或高血糖、
蛋白尿等症状。
措施: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遵医嘱治疗。
药物停用
本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时,应长期用药,遵医嘱停药。
患者服药后出现
胃肠道出血、胃溃疡、胸闷、气短、乏力、言语混乱等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第一次使用本品后出现
皮疹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师。
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常规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停药。
表现及处理方法
常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异常:腹痛、胃肠道轻微出血。
处理方法:用药期间要注意多休息,饮食清淡,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方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从而降低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偶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异常:恶心、腹泻、呕吐。
代谢及营养异常:小剂量用药时可能出现痛风或加重痛风症状。
处理方法:用药期间要饮食清淡,并注意休息,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方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从而降低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罕见不良反应
胃肠道异常:胃出血和胃溃疡。
过敏反应:在哮喘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及
皮疹等皮肤反应。
营养代谢异常:低血糖或高血糖。
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
神经系统异常:眩晕。
听力异常:耳鸣。
处理方法:用药期间要饮食清淡,并注意休息,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方便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从而降低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便血(黑便),应立即停药就医。
药物贮存
密封,在25℃以下保存,取出后请立即服用。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
其他
阿司匹林可能导致
支气管痉挛并引起哮喘发作或其他过敏反应。危险因素包括
支气管哮喘、花粉热、
鼻息肉或慢性呼吸道感染,这也适用于对其他物质有过敏反应的患者(例如皮肤反应、瘙痒、风疹)。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续数天,可能导致手术中或手术后增加出血。
低剂量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手术前服用请通知医生和牙科医生。
阿司匹林不宜用作止痛剂。
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