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中的亚单位结合,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可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株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
社区获得性肺炎、
盆腔炎等。
适应证
本品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株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具体如下。
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莫拉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且需要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由沙眼衣原体、
淋病奈瑟氏球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且需要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盆腔炎性疾病。若怀疑合并
厌氧菌感染,应加用一种抗厌氧菌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药物起效时间
本品静脉给药后1~2小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在此之前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药物维持时间
阿奇霉素在体内代谢较慢,可维持24小时左右,一般一日用药一次。
药物联用
目前该药物的药物联用尚无权威资料,如果在使用该药物期间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听从其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药方法。
阿奇霉素注射液是具有抗菌还是抗病毒作用?
阿奇霉素注射液具有抗菌作用,无抗病毒作用。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肠胃耐受性好、组织渗透性高、肝脏损害小、消除半衰期长、减少给药次数也可以维持较高细胞内浓度等优势。
阿奇霉素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致病菌株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敏感细菌引起的
急性中耳炎、
鼻窦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肺炎;沙眼衣原体引起的疾病等。但是,阿奇霉素没有抗病毒效果。
阿奇霉素注射液止咳多久见效?
阿奇霉素注射液使用后,咳嗽的症状多久缓解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起效时间与个人体质、疾病种类等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使用阿奇霉素3~5天后,轻症能够得到控制。
阿奇霉素注射液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相互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抑菌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衣原体及支原体等微生物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部位的感染。
因此对于这些敏感菌感染所致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阿奇霉素对病毒、真菌、结核杆菌等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咳嗽没有治疗作用,对于哮喘、
间质性肺炎、肺癌等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咳嗽也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严格来讲,咳嗽并不是阿奇霉素的适应证。
阿奇霉素作为处方药,患者应在医院经过规范的诊疗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3~5天后症状没有得到控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用药的调整。
禁用情况
对
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一种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慎用情况
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应慎用。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期女性
动物实验显示本品对胎儿无影响,但在人类孕妇中应用尚缺乏经验,一般不建议妊娠期女性使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权衡后,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哺乳期女性
阿奇霉素会进入人乳汁中,经母乳喂养后,婴儿可能会出现非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腹泻、呕吐、
皮疹等,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女性使用,必要时可在医生权衡后,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儿童
16岁以下患者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
目前尚无研究显示本品对老年人是否有影响,必要时可在医生权衡后,利大于弊时谨慎使用。
不良相互作用
因药效降低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抗酸药物:与含镁或含铝的抗酸药,或是
奥美拉唑等H
2受体拮抗剂同时服用,会降低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必须联用时,阿奇霉素应在服用上述药物前1小时或后2小时给予。
因不良反应增加而需谨慎联用的药物
麦角胺或
双氢麦角胺:与本品合用时,可能会导致急性
麦角中毒,患者可表现为严重外周
血管痉挛和感觉迟钝等。
本品为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包括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切不可擅自按照药品说明书自行用药。
剂型规格
注射液:2ml:0.1g;2ml:0.2g;2ml:0.25g;2.5ml:0.25g;5ml:0.25g;5ml:0.5g。
具体用法
用法
将本品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0.9%
氯化钠注射液或5%
葡萄糖注射液中,使最终
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用量
对特定病原体引起的
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成人用量为每次0.5g,每天1次,至少连续用药2日,继之换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每日一次,每次0.5g,共计疗程7~10日,转为口服治疗时间应由医生根据临床治疗反应确定。
对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盆腔炎性疾病,成人用量为每次0.5g,每天一次,用药1天或2天后,继之换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0.25g,以7天为一个疗程,转为口服治疗时间应由医生根据临床反应确定。若怀疑合并有
厌氧菌感染,则应合用抗厌氧菌药物。
药物漏用
本品漏用情况很少发生,如发生漏用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药物过量
症状: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措施:应及时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止泻、止吐、补液等治疗,同时注意水电解释平衡,以免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
药物停用
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出现任何严重
变态反应征象时,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
出现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时,也应及时停药。
不良反应的表现
常见不良反应表现
胃肠道反应:腹泻、腹痛、稀便、恶心、呕吐等。
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
其他反应:如厌食、阴道炎、口腔炎、头晕或呼吸困难等。
少见不良反应表现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黏膜炎、
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
其他反应:味觉异常等。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处理,如出现轻微腹泻时,应考虑
假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立,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如用药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药物贮存
本品应在密闭,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
其他
哺乳期女性如果必须用药,应停止授乳。
本品对于病毒、
真菌感染无效,不建议无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该药物,以免产生耐药细菌。
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及毒性表皮坏死等等)应马上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是否有
伪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定,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
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