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期持续的妄想为特征的精神障碍
妄想并不离奇,且通常清晰、系统
尚未明确病因,可能与遗传、生物学、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
定义
妄想症,又称
妄想性障碍,是以固定、不可动摇的可能发生的妄想为主要或唯一表现的精神障碍,妄想症状持续3个月及以上。
这种妄想通常是现实生活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情形,例如被跟踪、被感染(如感染某种寄生虫)或被钟情。
妄想发作时没有抑郁、躁狂及混合发作的
心境障碍,也没有其他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比如持续性的听幻觉、思维障碍及阴性症状)。
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精神功能基本正常。
分型
根据妄想的内容可以对其进行分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被害妄想型
患者认为某人或某事正在虐待、监视或试图伤害他们或与他们亲近的人,甚至会因此采取法律手段或报复行为。
嫉妒妄想型
也被称作为夫妻关系上的猜疑或病理性的嫉妒,在没有任何具体证据的情况下认为他们的配偶或性伴侣对自己不忠。
钟情妄想型
坚信有人,通常是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或者名人,钟情自己,可能会试图联系这些人,并有进行跟踪的行为。
躯体妄想型
坚信自己有某一躯体缺陷或疾病状态的妄想,因而反复求医、检查,客观事实无法纠正其信念。
夸大妄想型
患者对自我价值、权力、知识或身份有一种过度膨胀的感觉,认为自己拥有非凡的才智、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大量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后裔。
混合型
此类患者同时患有2种以上的妄想类型,但没有哪一种类型特别突出。
未特定型
当主导的妄想信念无法明确确定,或未在特定类型中描述时,又被称为未特定型,但是临床上少用此概念。
发病情况
由于诊断概念变化,加之该类型患者很难发现自己患病,更加难以主动就医,因此很难获得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
美国精神病协会的相关资料认为,其终身患病率约为0.02%。
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是0.04%,每 100,000 人中每年新发和复发约16 例。
平均发病年龄在40岁左右,但18~90岁均可发病。
女性患者略多。
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钟情妄想。
目前,确切病因不明,认为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心理因素相互作用促发此病。
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研究表明,妄想症在家庭成员患有妄想症或精神分裂症的人中更为常见。
家系调查发现此病具有家族聚集性或患者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多疑敏感、主观固执、好嫉妒、行事诡秘、高傲自负等,具有家族聚集性。
生物因素
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的失衡与妄想症状的形成有关。
不同研究发现,小脑异常、脑灰质和白质的改变、腔隙性脑梗、缺血性脑损伤等都可能与妄想症有关。
环境和心理因素
有证据表明,压力会引发妄想症。
酒精使用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也可能会导致妄想症的发生。
超敏反应和自我防御机制,如反应形成、投射和否认,被认为与妄想症发展有关。
高危因素
较大的年龄。
共同特征
一般来说,妄想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共同特点。
妄想形式各异但比较固定,内容不显荒谬离奇,是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妄想的发展符合逻辑,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结构比较系统严密。
患者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与妄想系统相一致,在不涉及妄想内容的情况下,其他方面的精神功能基本正常。
典型病例缺乏其他精神病理改变,如没有清晰、持久的听幻觉和精神分裂症的其他特征性症状,也无脑器质性疾病、物质滥用等的证据。
病程演进较慢,妄想往往持久甚至持续终生,但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衰退和智能缺损,并有一定的工作生活能力。
多数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易怒、愤怒或情绪低落,或与错觉相关的幻觉(看到、听到或感觉到并不真实存在的事物),如认为自己有异味问题的人可能会闻到难闻的气味。
分型特点
被害妄想型
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患者错误认为自己受到迫害、密谋算计或潜在伤害。
其行动通常与这些妄想性担忧一致,例如为了避免被跟踪而绕路到达目的地、暗中回头看。
患者会热衷且竭力地精心筹备、执行和完成这些行动,以防范可疑来源的行动。
嫉妒妄想型
此亚型又称为奥赛罗综合征,患者认为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
常常对配偶采取跟踪、检查、限制外出等方式而防止配偶出现“外遇”。
嫉妒的妄想会导致攻击性、威胁性和可能的暴力行为,包括杀人和自杀。
钟情妄想型
又称Clerambanlt综合征。
患者认为另一个人暗恋着自己。那个人可能很有名或有某种更高的地位,通常不属于患者的社交圈,也不太可能达到。
某些情况下,患者会因此跟踪对方,并具有攻击行为的风险。
躯体妄想型
认为自己患有某种未确诊的疾病,或认为自己体内有大量寄生虫或昆虫,或者身体某部分畸形、丑陋或散发恶臭(幻嗅)。
患者通常看过很多医生,尤其是领域内专家,因没有检查出或诊断出困扰自己的躯体问题而感到沮丧、抑郁,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倾向或行为。
夸大妄想型
患者认为自己拥有特殊天赋或才能、非同寻常的名声或重大成就。
患者思维特点可能与躁狂有关,但在妄想障碍中并没有躁狂特有的
情绪障碍及行为。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发现朋友出现妄想、行为古怪等情况,建议帮助其前往医院就诊。
若发现自己出现抑郁、焦虑、自杀倾向等,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急诊科
如出现伤害他人或自伤行为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记录出现的症状、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患者本人不一定会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或者即使意识到也不一定愿意就医,家人和朋友应该多予以开导、鼓励其积极就医,并避免过激言语和行为。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近期是否怀疑有人会伤害你?
是否认为自己的配偶有不忠的行为?
是否认为自己患有某种疾病,认为自己表现异常等?
这些症状出现有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史?
近期是否经历过什么变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脑部CT等。
诊断依据
诊断妄想症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心理测查等进行。
病史
主要涉及
偏执型人格障碍家族史、有其他精神障碍病史(比如
心境障碍、人格障碍)。
临床表现
有固定、不可动摇的可能发生的妄想,且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
一般检查
实验室检查和脑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精神检查和心理测查
没有明显的其他精神障碍症状。
诊断标准
《
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关于妄想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
有1个或多个妄想,持续至少1个月以上。
从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A。
除了受妄想或其结果的影响,功能没有明显损害,行为没有明显的离奇或古怪。
如果发生躁狂或重性
抑郁发作,则这些发作相对于妄想的病程更短暂。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
躯体变形障碍或强迫症。
鉴别诊断
由普通躯体疾病引起的妄想
很多躯体疾病及代谢中毒状态可以出现妄想,如甲状腺功能低下、
帕金森病、
肝性脑病等。
可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学检查等方法与妄想症进行鉴别。
药物反应引起的妄想
抗帕金森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部分抗生素等都可能会引起妄想症状。
主要通过服药史与妄想症进行鉴别,停药后一般会逐渐消失的特点也可帮助鉴别。
精神分裂症妄想型
常表现在明显幻听、人格改变及角色功能显著紊乱的患者身上。
初次发病年龄一般低于妄想症,妄想也较为荒谬。
重度抑郁性情感障碍
患者的妄想症状仅次于抑郁症状,但其情绪症状以及相关特征(比如迟滞症状,对抑郁药的反应)明显。
可通过比较明显的情绪症状与妄想症相鉴别。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采用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精神病药物
可以减轻或者消除妄想症状。
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粒细胞增多或减少、体重增加、嗜睡、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
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腹泻、厌食、失眠、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抗焦虑药物
可以缓解焦虑症状。
常见的药物有阿普唑仑等。
使用后可能出现嗜睡、头昏、乏力等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
建议将心理治疗作为抗精神病治疗的辅助治疗,常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或拒绝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心理治疗通常单独进行。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识别和处理与妄想有关的特征,比如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失眠、过于担忧等。
可通过讨论和批评患者对妄想想法的解释,来打破患者维持这些想法的确定性和情感基础。
支持性心理治疗
在支持性心理治疗中,临床医生试图深入了解妄想症患者经历的痛苦,并通过同理心和减少不适的建议与患者建立联系。
由于支持治疗的需求略低于认知行为疗法,因此支持治疗可能对动力降低或智力障碍的患者有用。
对于否认自己的担忧是妄想的患者,旨在缓解痛苦的口头支持策略可能会有所帮助。
治愈情况
此病病程为持续性,部分患者可能会终生不愈。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患者在长期随访中发现治疗后得到痊愈,20%出现症状缓解,30%没有任何变化。
被害妄想型、躯体妄想型、钟情妄想型的患者比夸大妄想型和嫉妒妄想型的患者预后相对更好。
妄想症通常不会显著影响一个人的日常功能,但妄想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逐渐恶化。只要他们的工作不涉及与他们的妄想有关的事情,大多数妄想症患者就可以继续工作。
影响因素
妄想症患者的预后与妄想症的类型、妄想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生活情况(包括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及坚持治疗的意愿)有关。
良好的预后还与较高的社会和职业功能、30岁前发病、女性、症状突然发作和持续时间短有关。
危害性
患者根据妄想采取行动可能导致暴力或法律问题,或有自杀、自伤倾向或行为。例如,一个有钟情妄想症的人跟踪或骚扰妄想症的对象可能会被逮捕,而躯体妄想的患者可能会有自杀、自伤的行为。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可能会与他人疏远,尤其是当他们的妄想干扰或破坏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时,不利于社会功能的健康。
本病患者常出现共病,比如抑郁、焦虑、
心境障碍等,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缺乏自知力,会增加家庭负担。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以清淡、有营养为主。
应注意补充营养,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生活护理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睡觉、起床。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延缓功能衰退。
及时调整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对生活的信心。
心理支持
家人和朋友对妄想症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
多鼓励、支持患者,促进患者参与社会活动。
注意保护患者安全,防止患者出现自杀、伤人行为。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有助于及时发现妄想症的治疗疗效。
随诊时间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或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预防
本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做到以下几点对妄想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时,比如亲人离世,自己无法排解情绪,建议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比较严重时,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培养开朗乐观的个性有助于预防妄想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