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
肺脓肿、肺结核等,患者常有咳嗽、
咳痰、
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疾病往往已发展至中、晚期,因而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更有意义。呼吸系统感染实验诊断对辅助诊断,判断感染种类,了解心、肺功能和疗效观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常见细菌感染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这些细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数量明显占优势时,可提示有感染存在。在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0%以上,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在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和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为主。
2.特殊病原体感染
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的呼吸系统感染,以真菌、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感染较多。
3.其他病原体感染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感染比例增加。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
肺部感染多为细菌感染。
1.根据发病部位,选择适当的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上呼吸道感染应取咽拭子或鼻咽拭子为样本进行检查;难以判断病因的
下呼吸道感染,可选择痰液或肺泡灌洗液;出现
胸腔积液时,应及时抽取送检。
2.结合临床症状及病情,适当选择检查项目,如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化学等检查,协助判断病变程度和病程,监测疗效。
3.根据临床症状,判断是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可选择
全血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血清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病毒抗原或抗体及核酸、军团菌及肺炎链球菌尿抗原测定进行筛查。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
全血细胞计数与
白细胞分类计数: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重者血涂片中可见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现象,以及
中性粒细胞中毒现象。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偶尔可见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血象变化缺乏特异性。
(2)病原体检查:可取鼻或咽拭子做病毒或细菌培养、分离或鉴定,判断病原体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当培养发现优势菌或致病菌生长时,可鉴定细菌类型并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主要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常见细菌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核酸,能更快更准确的分离到病原体。
(3)血清学诊断: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
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病原体抗体,要注意区别抗体的类型、测定滴度,出现IgM抗体时具有诊断意义。抗病毒抗体的检测简便、快速,比病毒培养鉴定更有使用价值。
2.肺炎
(1)常见病原体引起肺炎的实验诊断:①在
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至少应从不同部位采血做2次
血培养,一般情况下,阳性率为20%左右。痰涂片革兰染色在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中不敏感,缺乏特异性,分枝杆菌和一些真菌可通过痰涂片染色和培养做出诊断。②在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及支原体,最常见的病毒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厌氧菌感染痰涂片可见大量细菌,但普通细菌培养却为阴性。咳出的痰因为被口腔菌群污染,不适于厌氧菌培养,所以必须采用经皮肺穿刺、胸腔穿刺或带保护刷的支气管镜获取标本,才能用于厌氧菌培养。
(2)血清学诊断: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变化(适用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等感染)。
(3)抗原检查: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肺炎链球菌及军团菌的尿抗原检测。
(4)核酸检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的核酸检测,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及卡式肺孢子菌的核酸检测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提高肺炎病原体的检出率。
(5)
血常规检查:
细菌性肺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增多,核左移,感染严重者可有明显的中毒现象。病毒性感染及结核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多升高,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6)
血气分析:对于判断疾病的严重性及决定是否需要氧疗有意义。
(7)
胸腔积液检查:对于出现胸腔积液的患者,要进行胸腔穿刺,并对胸腔积液的一般性状、化学成分、有形成分、胸水常规和微生物学进行检查,对于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查明病原体有意义。
(8)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与
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辅助诊断
真菌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