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还可用于保健食品中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腹泻的人禁服
中药介绍
竹茹(Bamboo Shavings)取自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
常被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等病症。
主要药性
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四川。
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切段或揉成小团。
以色绿、丝细均匀、质柔软、有弹性者为佳。
性状特征
竹茹
竹茹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呈浅绿色、黄绿色或黄白色,质柔,纤维性韧而轻松,有弹性。
姜竹茹
姜竹茹是竹茹的炮制品,表面黄色,微有姜香气。
储存方法
竹茹储存在干燥容器内。
姜竹茹需要密闭,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古籍记载
《名医别录》:“治呕呃,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
《医学入门》:“治虚烦不眠,伤寒劳复,阴筋肿缩腹痛,妊娠因惊心痛,小儿痫口噤,体热。”
《本草汇言》:“竹茹,清热化痰,下气止呕之药也。如前古治肺热热甚,咳逆上气,呕秽寒热及血溢崩中诸症。此药甘寒而降,善除阳明一切火热痰气为疾,用之立安,如诸病非因胃热者勿用。。
治疗功效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主治病证
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作用分析
清热化痰
竹茹甘寒性润,善于清化痰热。
适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痰火内扰,胸闷痰多,心中烦闷难以入睡,中风后喉中痰鸣甚至昏迷,舌头僵硬不能说话等证。
除烦止呕
竹茹微寒入胃经,有清胃热,除烦止呕的功效,十分擅长治疗胃热呃逆。
适用于胃热或胃虚有热或痰热互结,胃失和降,胃气上冲所出现的打嗝、呕吐等。
经姜汁炙后,其寒凉之性减弱,和胃止呕之功增强,适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
此外,竹茹性寒也可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迫血妄行导致的吐血、尿血以及崩漏等。
临床应用
痰热咳嗽,心烦不寐
治胆热犯胃,痰火内扰的胆怯易惊,心中烦闷难以入睡,常与
半夏、陈皮、
枳实等同用,如温胆汤。
中风痰迷,舌强不语
治中风后痰迷心窍,舌头僵硬不能说话,可与
胆南星、牛黄、生姜汁等同用。
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治胃热呕逆,常与黄连、生姜等同用。
治胃虚有热的呕吐,常与人参、陈皮、生姜等同用,如橘皮竹茹汤。
治妊娠期饮邪上逆导致的呕吐不能食,常与
茯苓、陈皮、生姜等同用。
治怀孕后发热,恶心呕吐,常与黄芩、
枇杷叶、陈皮等同用。
清热凉血
治血热妄行导致的吐血、尿血以及崩漏,常与
白茅根、
大蓟、
小蓟、生地黄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竹茹具有延缓皮肤衰老、抑菌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竹茹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竹茹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清热化痰宜生用,和胃止呕多姜汁炙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竹茹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硬皮,切段或揉成小团。
姜竹茹
取竹茹段或团,加姜汁拌匀,稍微湿润,等待姜汁被吸尽后,放在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如烙饼法将两面烙至微黄色后取出,晾凉。
每100千克竹茹,用生姜10千克。
常见配伍
竹茹配瓜蒌
竹茹甘寒而润,擅长清化热痰;瓜蒌甘微苦寒,擅长清肺润燥化痰。
两药同用,可增强清肺化痰的力量,适用于肺热壅盛,咳嗽痰黄。
竹茹配枳实
竹茹甘寒清降,清肺化痰,清胃止呕;
枳实辛散苦泄,降气消痰,消散结块,消除痞满。
两药同用,共奏清热化痰、和胃降逆的功效,适用于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闷痰多。
竹茹配陈皮
竹茹甘寒清降,清热止呕,下气消痰;陈皮辛温性缓,理气健脾,和胃降逆。
两药同用,一寒一温,温清相济,可增强和胃降逆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的胃脘部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
组成方剂
温胆汤
功能与主治:理气化痰,和胃利胆。适用于胆郁痰扰证,症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多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竹茹汤
药物组成:干葛、炙甘草、半夏、竹茹、大枣。
功能与主治:清胃止呕。适用于胃中有热,胃失和降,呕吐不止,心烦喜冷、手足心热,舌红苔黄。
橘皮竹茹汤
药物组成:橘皮、竹茹、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降逆止呃,益气清热。适用于胃虚有热的呃逆,症见呕逆或干呕,体虚烦躁气短,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竹茹阿胶汤
药物组成:青竹茹、阿胶、炒
当归、黑山栀、大生地、白芍药、
川芎、明天麻、
石决明、陈皮、焦术。
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肝,清热息风。适用于
子痫,妊娠七八月间,外感风寒,壅于肺络,内风煽炽,痰气升逆,昏迷不醒,手足拘挛,右手脉闷,左手脉数而涩。
竹茹麦门冬汤
药物组成:淡竹茹、麦门冬。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清热除烦。适用于大病后,表里俱虚,内无津液,烦渴心躁及诸虚烦热,不恶寒,身不痛者。
制成中成药
小儿止嗽丸
功能与主治:润肺清热,止嗽化痰。用于小儿内热发烧,咳嗽痰盛,腹胀便秘。
脑震宁颗粒
功能与主治:凉血活血,化瘀通络,养血安神。用于瘀血阻络型
脑外伤,症见头痛、头晕、烦躁、心悸、健忘、失眠。
抗腮灵糖浆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
腮腺炎、
淋巴结炎、扁桃体炎、咽颊炎等。
药膳食疗
痰热壅肺所致胸痛喘咳,痰黄稠黏
鱼腥草、
金银花、
芦根、生石膏各30克,竹茹9克,水煎,滤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及适量水,共煮为稀粥,加冰糖30克,稍煮。每日1剂,分2次食用。
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等
芦根100~150克,竹茹15~20克,粳米60克,生姜2片。
先将芦根、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欲熟时加入生姜,稍煮即可。
适用于
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胃热呕吐、呃逆,肺热咳嗽及肺痈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竹茹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竹茹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腹泻者禁服竹茹,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竹茹因性质偏凉,故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腹泻者禁止服用。
如果有竹茹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生竹茹与姜竹茹
二者为竹茹的不同炮制品种。
生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的功能。多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等。
姜竹茹增加降逆止呕的功效,多用于呕哕、呃逆。
竹茹与芦根
二者均甘寒而善清胃止呕、除烦,主治胃热呕吐。
竹茹属清化热痰药,尤善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芦根为清热泻火药,又能生津止渴、利尿,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热淋涩痛、
小便短赤。
竹茹与半夏
二者均有化痰止呕作用,治痰证及呕吐等。
竹茹甘、微寒,擅长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心烦不眠、胃热呕吐证。
半夏为辛温之品,长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兼能消散痞满,消除结块,用于寒痰、湿痰、胃寒呕吐及痈疽肿痛、瘰疬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