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介绍
油松节是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
油松节为温性药,味辛、苦。归肾、肝经。
油松节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木质素、树脂等。其中,挥发油是主要活性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本品药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0%(ml/g);按干燥品计算,含α- 蒎烯不得少于0.10%。
用途
油松节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油松节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寒痹、转筋挛急、历节风痛、跌打损伤等。
油松节和仙鹤草治肿瘤吗
油松节和仙鹤草一般不用于治疗肿瘤,但可以和治疗肿瘤的中药配伍使用。
油松节具有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通过祛除瘀血来缓解疼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人体导致肢体麻痹),转筋挛急,脚痹痿软,鹤膝风,大骨节病,跌损瘀痛等。阴虚血燥(阴液亏虚,血中燥热)者慎服。
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用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出血病症),截疟等功效。主治咳血,吐血,衄血,齿龈出血,尿血,便血,月经不调,崩漏(月经量过多或点滴不止)等。注意,服后可引起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颜面充血与潮红等现象。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如需用药,应经过医生辨证,遵医嘱规范治疗。
如何用药
油松节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9~15克。
油松节可以泡酒使用。
松节酒:与
秦艽、
牛膝、桂心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脚气、四肢掣瘸、筋挛拘急、或至脚软。
九制豨莶草药酒:与
豨莶草、
海风藤、
千年健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活血补肾、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酸腿痛、四肢麻痹、骨痛膝弱、口眼歪斜、手足无力、语言謇涩等。
骨痛药酒:与制首乌、
接骨木、牛膝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缓解关节不利、四肢酸麻、筋骨酸痛等症。
用药须知
如果您有油松节过敏史,那么禁止使用油松节。
阴虚血燥者,需谨慎使用油松节。
孕妇服用油松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油松节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使用禁忌
避免和抗生素、利福平、依那普利等药物同时服用。
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降低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传统医学认为油松节没有毒性作用。但现代研究显示,油松节服用过量会引起肾小球损害。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油松节,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过量服用油松节导致肾衰竭和
肺水肿,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尿量异常
咳嗽胸闷
呼吸急促
昏迷
抽搐
过量服用,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就医治疗:
胃部灼热感
恶心
呕吐
肠绞痛
腹泻
呼吸不规则,呼出的气体有松节油味
口唇发绀
血尿
尿痛
排尿困难
皮肤发冷
烦躁
功效对比
油松节是松科植物油松或马尾松的干燥瘤状节或分枝节,松叶是松科松属植物华山松、油松、黄山松、黑松、马尾松、云南松、红松等的针叶。两者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
油松节和松叶都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痿痹、历节风痛等。
油松节还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转筋挛急、跌打损伤等。松叶还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疮、疥癣、风疹瘙痒等。
用药误区
误区:转筋挛急患者都可以用油松节治疗
油松节有通络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转筋挛急,但油松节性温味苦,具有温燥之性,且不具有养血敛阴的作用,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引起的转筋挛急者应该谨慎使用油松节,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其他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如何选购
油松节主要来源于油松和马尾松。
油松主产于河北、陕西、辽宁、山东、甘肃、河南、山西等地。
马尾松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北、福建、江西等地。
油松节具有如下特征:
油松松节为扁圆节段状或不规则片状,为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表面比较粗糙,部分带有色至黑棕色的油脂斑及残存的栓皮。质地坚硬,横断面的木部为淡棕色,心材的颜色相对较深,有同心环状纹理,部分可见有散布的小孔状树脂道,显油性;松节的髓部为黄棕色,较小,纵断面有或斜或直的不均匀纹理。闻起来有松节油的香气。
马尾松松节与油松松节较为相似,表面为棕黄色、浅棕黄色或呈红棕色,纵断面有或斜或直较为均匀的纹理。
品质好的马尾松松节个头大,为红棕色,且富含油脂。
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
相关中成药
养血荣筋丸:具有祛风通络、养血荣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筋骨疼痛、关节不利、肢体麻木、肌肉萎缩、肿胀等陈旧性疾患。
骨痛药酒:具有舒筋活络、祛风定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关节不利、四肢酸麻、筋骨酸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