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生用或炮制后入药
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
阴血不足者及无风湿者慎服
中药介绍
豨莶草(Siegesbeckia Herb)为菊科植物豨莶、腺梗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干燥地上部分。
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寒。归肝、肾经。
产地选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切段。以叶多、质嫩、色灰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豨莶草
呈不规则的段。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和细纵纹,被灰色柔毛。
切面髓部类白色,叶多破碎,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具白色柔毛。有时可见黄色头状花序。
以枝嫩、叶多、茎粗、色深绿者为佳。
酒豨莶草
酒豨莶草是豨莶草的炮制品。
形如豨莶草段,表面褐绿色或黑绿色。微具酒香气。
以枝嫩、叶多、茎粗、色绿、微具酒香者为佳。
储存方法
储存在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本草图经》:“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间疼,腰膝无力者。”“兼主风湿疮,肌肉顽痹。”
《履巉岩本草》:“医软瘫风疾,筋脉缓弱。”
《本草纲目》:“豨,生捣汁服则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则补人,祛痹,故云无毒。生则性寒,熟则性温,云热者非也。。
治疗功效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主治病证
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作用分析
祛风湿
豨莶草辛散苦,擅长祛除筋骨间的风湿,而且能行痹止痛通络,如治疗骨节疼痛,肢体麻木,筋骨无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等。因其性寒,所以比较适合用来治疗风湿热痹。
利关节
豨莶草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所以还适用于风湿日久,肝肾亏虚所致的肢体麻木、中风、半身不遂等。
解毒
豨莶草能活血消肿解毒,因此可以治疗疮痈肿毒。
能苦寒搜风,治风疹湿疮、皮肤瘙痒。
临床应用
痹证
治风湿热痹,症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关节疼痛,以及半身不遂等,可单用或与臭梧桐叶相须为用。
风疹,湿疮,疮痈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豨莶草有抗炎、镇痛、降血压、免疫抑制及抗血栓等多种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豨莶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
用法用量
豨莶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2克。外用适量。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豨莶草
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酒豨莶草
取净豨莶段,照酒蒸法蒸透。每100千克豨莶草,用黄酒20千克。
常见配伍
豨莶草配威灵仙
两药皆有祛风湿、通经络作用。
二者相须为用,功效更著,适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
豨莶草配臭梧桐叶
豨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臭梧桐祛风湿、通络止痛。
二者相配,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显著,适用于风湿痹证导致的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骨节疼痛,屈伸不利等。
豨莶草配当归
两药相配,祛风与活血并用,兼顾解毒与养血,养血活血,祛风除痹,清热解毒,适用于风寒湿痹,郁久化热,关节肿痛发热,屈伸不利等。
组成方剂
豨莶散
药物组成:豨莶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用于风寒湿三气侵袭人体而产生的痹证,如肢节重着酸痛,或肿胀,固定不移,肌肤麻木等。也用于病程久而导致的血脉凝涩,腰膝酸疼,二便燥结等。
制成中成药
豨莶丸
药物组成:豨莶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散风止痛。用于风湿热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麻木、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关节疼痛。也用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关节风痛丸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湿性筋骨酸痛,关节痛,四肢麻木。
风湿片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终痛。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豨莶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豨莶草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阴血不足、无风湿者慎服用豨莶草,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豨莶草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阴血不足者慎用,无风湿者慎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生用或大剂量应用豨莶草,易致呕吐。
鉴别用药
豨莶草与伸筋草
两者均为祛风除湿药,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均可用治风湿痹痛。
豨莶草除了祛风湿,又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所以风湿或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腿疼痛麻木、酸软无力等,均为适用;且生用能治湿热除风痹,可用于风疹湿疮。
伸筋草走而不守,擅长舒筋活血而通络,故适用于肢体拘挛,伸展不利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