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孕妇慎用,阴虚有热者忌用,不宜多用、久服
中药介绍
吴茱萸(Medicinal Evodia Fruit)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贵州、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8~ 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质。
以饱满、色绿、香气浓者为佳。
性状特征
吴茱萸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 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制吴茱萸
制吴茱萸是吴茱萸的炮制品。
形如吴茱萸,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
盐吴茱萸
盐吴茱萸是吴茱萸的炮制品。
形如吴茱萸,表面色泽加深,香气浓郁,味辛辣而微咸。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密闭,放置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本草经疏》:“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
治疗功效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主治病症
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作用分析
散寒止痛
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是治肝寒气滞引起的各种疼痛的主要用药,尤其善于治疗寒凝肝经导致的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及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导致的痛经。还因其有辛热散寒、苦温燥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寒湿脚气。
降逆止呕,制酸止痛
吴茱萸善于散寒温中而止痛,还能疏肝下气止呕,适用于肝寒犯胃导致的胁腹疼痛,呕吐吞酸。
助阳止泻
吴茱萸性味辛热,入脾肾经。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可以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临床应用
寒凝肝脉诸痛
治头顶痛伴随干呕、四肢冷的厥阴头痛,常与生姜、人参等同用。
治有腹部痉挛、全身发冷、肢体麻木表现的寒疝腹痛,常与
川楝子、小茴香、
木香等同用。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引起的痛经,主要表现为遇暖则舒或经血有血块等,常与
当归、
川芎、
桂枝等同用。
治有脚和膝盖软弱无力或浮肿、疼痛表现的寒湿脚气肿痛,常与槟榔、木瓜、陈皮等同用。
呕吐吞酸
治肝火犯胃,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者,则与黄连配伍。
五更泄泻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吴茱萸具有抑制胃肠运动、抗溃疡、止泻,抗心肌损伤、降血压,抗炎镇痛等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吴茱萸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
用法用量
吴茱萸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2~5克。
吴茱萸也可以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可以煎汤洗,研末干掺或调敷使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止呕,多用黄连水炒;治疝气,盐水炒。
炮制方法
吴茱萸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制吴茱萸
取
甘草片或碎块,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 100千克净吴茱萸,用甘草 6千克。
盐吴茱萸
取净吴茱萸,放置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放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
每 100千克净吴茱萸,用食盐 3千克。
常见配伍
吴茱萸配生姜
二药均有温胃散寒止呕的作用。
吴茱萸善于降逆;生姜偏于宣通。
二药配伍,增强降逆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等。
吴茱萸配川楝子
吴茱萸辛温偏于开郁降气,川楝子苦寒偏于清热行气。
二者相伍,具有开郁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寒热郁结、肝胃不和导致的疼痛、疝气等。
吴茱萸配木瓜
吴茱萸温降下行,散寒燥湿;木瓜和中去湿、舒筋活络。
二者相配,既能疏肝通经络,又能驱除寒湿邪气。可以用于治疗寒湿脚气、小腹胀满冷痛、吐泻等。
吴茱萸配黄连
吴茱萸辛热,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还能制酸止痛;黄连可以清泻肝火、胃热,使肝火得清、 胃火得降。
两药一同使用,既能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郁结得开;又可以下气,和胃降逆,并能制约黄连的寒性,可引黄连入肝经,使黄连泻火的同时又不过于寒凉。共同起到清泻肝火、降逆止呕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导致的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
组成方剂
左金丸
药物组成:吴茱萸、黄连。
功能与主治:清泻肝火,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
吴茱萸汤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适用于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进食后恶心,想要呕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出清稀的唾液,胸满脘痛,头顶部疼痛,畏寒肢凉,甚至伴有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安。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功能与主治: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适用于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温经汤
功能与主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适用于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等,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香连丸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湿,行气化滞。适用于湿热痢疾,症见下痢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
制成中成药
复方黄连素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四神丸(片)
功能与主治:温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
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戊己丸
药物组成:黄连、白芍(炒)、吴茱萸(制)。
功能与主治:泻肝和胃,降逆止呕。用于肝火犯胃、 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灼热疼痛、呕吐吞酸、口苦嘈杂、腹痛泄泻。
小儿健脾贴膏
功能与主治:温中健脾,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小儿消化不良,症见大便次数增多、内含不消化物。
四方胃片
功能与主治:调肝和胃,制酸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吞酸、食少便溏;消化不良、胃及
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吴茱萸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 吴茱萸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如果有吴茱萸过敏史,则禁止使用。
吴茱萸辛热燥烈,容易耗气动火,并且有小毒,所以不宜过量或久服。
阴虚有热者忌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吴茱萸含有多种生物碱,对中枢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神经错觉、视力障碍等。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胸闷、头痛、眩晕等。
鉴别用药
生吴茱萸与制吴茱萸
生吴茱萸辛热,有小毒,多外用;善于祛寒燥湿,用于治疗口疮、牙疼、湿疹等。
制吴茱萸毒性降低,燥性缓和,常内服;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厥阴头痛、 行经腹痛、脘腹冷痛,呕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湿脚气,五更泄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