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胃虚寒的人慎用
中药介绍
无花果取自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成熟或近成熟内藏花和瘦果的花序托。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部胀痛,肺经燥热引起的咽喉疼痛等。
主要药性
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
产地选材
原产地中海沿岸,分布于土耳其至阿富汗。我国唐代即从波斯传入,主产于新疆南部等地。
秋季采摘,晒干或加白糖后晒干。
性状特征
多呈扁圆形,有的呈类圆形,梨状或挤压成不规则形,直径2.5-4.5cm,厚0.5-2cm,上端中央有脐状突起,并有孔隙;下端亦微凸起,有托梗相连,基部有3枚三角形的苞片或苞片的残基。
表面淡黄棕色、黄棕色至暗紫褐色,有10条微隆起的纵皱和脉纹,加糖者皱纹不明显;切面黄白色、肉红色或黄棕色,内壁着生众多卵圆形黄棕色小瘦果和枯萎的小花,果长约0.1-0.2mm。质柔软,气微,嚼之微甜而有黏滑感,加糖者味甜。
以表面色棕黄或暗褐、有皱纹、肉色红或黄棕、质柔软、嚼之甜而有黏滑感者为佳。
储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滇南本草》:“味甘,性平,无毒。”
《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手阳明经。”
《医林纂要》:“甘,温。。
治疗功效
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
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
作用分析
健脾益胃
无花果味甘甜,可以入脾经,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部胀痛、腹泻、痢疾、久泻不止,或痔疮出血、脱肛等。
润肺止咳
无花果味甘,可以入肺经,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肺经燥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或咳嗽多痰等。
解毒消肿
无花果性凉,归肺、脾、大肠经,有解毒消肿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热便秘、痈肿、疥癣等。
临床应用
脾胃虚证
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等,可以配伍炒山楂、炒
鸡内金、
厚朴等。
咽喉肿痛
治疗肺经燥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或咳嗽多痰等,可以单用本药研末吹喉,也可以配伍
金银花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无花果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无花果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无花果煎汤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大剂量可以用到30~60克,或者生食鲜果1~2枚。
外用可以煎水洗,研末调敷或吹喉。
炮制方法
切纵片,晒干,或加白糖后晒干。
制成中成药
复方无花果含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利咽。适用于急性咽炎(及
慢性咽炎急性发作期)属风热证及肺胃蕴热证,具有咽部疼痛、干燥、灼热、口渴欲饮,发热或微恶寒,食欲不振,大便干,舌红苔黄等症状。
药膳食疗
脾虚气陷
干无花果60克,猪瘦肉100~120克。
将无花果、猪瘦肉加适量清水,隔水炖煮,调味即可,吃肉喝汤。每日1次。
适用于脾虚气陷引起的肛门坠胀,痔核脱出,需用手托还,大便带血,色鲜红或淡红,病程长,面色差,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不成形等。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无花果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无花果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脾胃虚寒的人慎用无花果,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无花果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胃虚寒的人群慎用无花果。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无花果与金银花
两者药用来源不同,无花果是桑科植物无花果的成熟或近成熟内藏花和瘦果的花序托;
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无花果有健脾益胃,润肺止咳,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咽喉肿痛等。
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