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可入药,常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脾虚腹泻者慎服,孕妇慎用,与杏仁同用须减低剂量
中药介绍
桃仁(Peach Seed)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
临床可用于治疗瘀血停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跌打损伤,肠燥引起的便秘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桃仁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适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北京、山东、陕西、河南、辽宁。
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用时捣碎。以颗粒均匀、饱满者为佳。
性状特征
桃仁
呈扁长卵形。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
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
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
燀桃仁
燀桃仁是桃仁的炮制品,呈扁长卵形,表面浅黄白色,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
炒桃仁
炒桃仁是桃仁的炮制品,呈扁长卵形,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可见焦斑。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富油性。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处。防止虫蛀。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名医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通脉,止痛。。
治疗功效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主治病证
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作用分析
活血祛瘀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能够消除体内的瘀血、结块等。
能治疗瘀血停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常表现为小腹刺痛,拒按。
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导致的瘀肿疼痛。
还能用于治疗热邪停留在体内,引起瘀血而导致的
肺脓肿、急性阑尾炎、
急腹症等疾病。
润肠通便
桃仁富含油脂,因此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肠燥便秘,常表现为大便干结、腹胀、口干口苦等。
止咳平喘
桃仁味苦,具有下降的性质,可以起到降泄肺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临床应用
血瘀证
治疗血瘀导致的闭经、痛经等,常与
三棱、
莪术等同用。
治产后瘀滞,小腹冷痛,常与炮姜、
川芎、
当归等同用。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红花、
大黄、柴胡等同用。
治热邪停留在体内所导致的血瘀引起的肺脓肿,常与
芦根、冬瓜仁、
薏苡仁同用;治急性阑尾炎、急腹症等常与大黄、
牡丹皮、冬瓜仁等同用。
肠燥便秘
治疗肠道干燥引起的便秘,常与当归、
火麻仁、瓜蒌仁等同用。
咳嗽气喘
治疗咳嗽气喘时,可单用煮粥食用,也可与
苦杏仁、
紫苏子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桃仁具有抗
血栓形成、抗凝血、抗
心肌缺血、抗炎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桃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桃仁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
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桃仁
取原药材,筛去灰屑杂质,拣净残留的壳及泛油的黑褐色种子。用时捣碎。
燀桃仁
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烫至种皮微膨起即捞出,在凉水中稍泡,捞起,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筛去种皮。用时捣碎。
炒桃仁
取燀桃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略带焦斑,取出放凉。用时捣碎。
常见配伍
桃仁配大黄
两种药物配合使用,能够活血祛瘀,清热泻下,可治疗血瘀引起的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淋漓不尽等症状。
桃仁配牡丹皮
两药配伍,能清除血液中的热邪,祛除瘀血,适用于血瘀而且有热邪引起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
桃仁配红花
桃仁善于活血祛瘀,红花性温,可以活血通经。
两药配伍,活血祛瘀的力量增强,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病证。
组成方剂
桃核承气汤
功能与主治:清热活血化瘀。既可用于治疗瘀血停在小腹所引起的小腹胀满疼痛、小便淋漓不尽、神志发狂、夜间发烧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血瘀所引起的闭经、痛经等疾病。
桃红四物汤
功能与主治:养血活血。适应于气血虚弱伴有血瘀等证,临床症状见妇女经期提前,有血块,颜色紫暗,发稠,小腹疼痛等。
桃仁红花汤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行气止痛。适用于治疗分娩后恶露无法排除等症状。
活血散瘀汤
药物组成:川芎、
赤芍、当归尾、
苏木、牡丹皮、枳壳、
瓜萎仁、桃仁、槟榔、大黄。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消除血瘀。适用于治疗肠道脓肿、产后恶露不尽或月经之后小腹疼痛等症状。
膈下逐瘀汤
药物组成: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
乌药、延胡索、甘草、
香附、红花、枳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祛除血瘀。适用于治疗瘀血停留在胸腹等证型。临床症状可见两胁肋处不舒服;或腹痛,疼痛固定,或平卧时腹部有下坠感。
制成中成药
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
药物组成:炒桃仁、红花、
地黄、川芎、赤芍、当归、
牛膝、柴胡、
桔梗、麸炒枳壳、甘草。
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止痛,祛除血瘀。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疼,头痛,疼痛如同针扎一般、部位固定不移,胸中烦闷、心慌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
通经甘露丸
药物组成:当归、桃仁(去皮)、红花、
三棱(麸炒)、
莪术(醋炙)、牡丹皮、牛膝、大黄(酒炒)、
干漆(煅)、肉桂(去粗皮)。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散肿块。用于治疗瘀血停滞所致的闭经、痛经、子宫肌瘤、或月经期间小腹疼痛等症状。
润肠丸
功能与主治:润肠通便。用于治疗大便干结,腹部胀满,口干口苦等症状。
药膳食疗
瘀血心痛
桃仁10克,红米50克。
将桃仁去皮尖研末,用水浸泡取汁,以桃仁汁和米煮粥食之下。
习惯性便秘
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炒)、甜杏仁各10克,粳米200克。
将五仁混合碾碎,放入粳米共煮稀粥。食用时,加白糖适量,分顿食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桃仁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桃仁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孕妇慎用,脾虚大便不成形的患者慎用,与杏仁同用时需要减低剂量,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桃仁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脾虚腹泻者需要慎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过量服用桃仁可能会导致中毒,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抽搐等。
过量服用桃仁也可有引起皮肤过敏,临床表现为皮肤刺痛,出现红疹等。
鉴别用药
生桃仁与燀桃仁
二者是桃仁不同的炮制品,都有活血祛瘀的功效,都可以用于治疗经闭痛经,
肺脓肿、肠道脓肿,跌扑损伤等。
生桃仁是桃仁去除杂质、没有去掉种皮而入药的。
燀桃仁则是将生桃仁放到沸水中,除去种皮后入药用。桃仁燀后除去了非药用部分,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溶出,可提高药效。
桃仁与火麻仁
二者都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肠燥便秘等。
桃仁可以润燥滑肠,而且入血分,可以活血祛瘀,可以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血瘀证;此外桃仁可以止咳平喘,用于治疗咳嗽气喘。
火麻仁可以润燥滑肠,还具有滋补的功效,常常用于治疗血虚津液不足所引起的便秘。
桃仁与红花
二者都能活血化瘀,可以广泛用在各种瘀血病症的治疗中,尤其擅长治疗妇科病及跌打损伤。
桃仁活血力量较强,而且可以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以用于治疗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通行血液的作用强,少量使用可以活血,大量使用可以破除瘀血。
桃仁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熬粥、炖汤、泡酒等,应用范围广泛。
特点介绍
桃仁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
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燀法、炒制等)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泡酒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桃仁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5~10克。
桃仁作为食物时,每天可适量食用,可熬粥、炖汤、泡酒等。
药膳应用
粥类
桃仁粥
材料:桃仁6克,梗米50克。
做法:先将桃仁研碎,和米一起煮粥。
功效:活血,通便。
桃仁山楂粥
材料:桃仁10克,山楂10克,粳米100克,红糖50克。
做法:先将桃仁、山楂放入砂锅内同煎30分钟,取汁去渣,再放入粳米煮粥,待粥煮熟放入红糖,再煮1~2沸即可。
功效:活血消积,化瘀止痛。
汤类
桃仁猪血汤
材料:桃仁10克,新鲜猪血150克。
做法:将猪血凝固切块,与桃仁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煨汤,水沸后,加少许食盐调味。
功效:破瘀通经。
酒类
桃仁当归酒
做法:先将桃仁、当归炒热,趁热捣如膏状,分数次渐渐倒入酒中,研搅,然后过滤去渣,收入瓶中备用。
功效:破血化瘀,消肿止痛。
桃仁桂枝酒
做法:先将桃仁去皮尖,捣成膏状,备用,再将桂枝与白酒入锅中煎煮令沸,下桃仁膏,再煎数沸,候温,过滤去渣备用。
功效:温经止痛,活血祛瘀。
营养成分
含脂肪酸类、蛋白质、氨基酸、铁、锰、镁等。
食用注意
婴幼儿及老年人慎用,孕妇慎用。
有血虚表现的人慎服。
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瘀血体质人群最为适宜食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