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
一种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
有双肾草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双肾草取自兰科植物角盘兰属条叶角盘兰的块茎或全草。
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滑泄等疾病。
主要药性
味甘,性温。归肾经。
产地选材
生于海拔2500~33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分布于湖南、四川西南部、贵州、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等地,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日本也有分布。
性状特征
块茎呈扁卵形或近圆球形,个小,疏生少数须根,具灰棕色毛茸。
茎单一而纤细,长15~30厘米,直径1~2毫米,表面淡棕色,有细纵纹,基部具叶鞘。
叶1~3枚,互生,无柄,皱缩或扭曲,展平后叶呈条状披针形,灰绿色。
花序总状,稀疏可见黄色小花。气无,味淡。
储存方法
放置在干燥的地方。
治疗功效
温补肾阳。
主治病证
阳痿,遗精,滑泄,腰膝酸软。
作用分析
温补肾阳
双肾草性温,归于肾经,可温补肾阳,能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脏虚损,肾不能藏导致的阳痿、遗精、滑泄。
双肾草味甘性温,味甘能补益,性温能温通,可温养精血,能用于血虚不能濡养筋脉,精亏不能生髓无法充养骨骼,而导致的腰膝酸软等。
临床应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用于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常与见血飞、
金铁锁及大果木姜子油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双肾草具有促进机体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双肾草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应用于方剂中,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双肾草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5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可泡酒服。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清水快速洗净,切断,晒干。
组成方剂
补肾化瘀方
功能与主治:补肾化瘀。适用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制成中成药
双肾草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目前较少应用于中成药中。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双肾草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双肾草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有双肾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此药,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双肾草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双肾草与婆婆纳、鸡肾参、肾经草
此几种药物均属于同名异物品种,其又称都可称为双肾草,但功效和主治病证存在一定差异。
双肾草味甘,性温,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脏虚损、肾不能藏精导致的阳痿、遗精、滑泄,用于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还可用于精亏不能生髓无法充养骨骼导致的腰膝酸软等。
婆婆纳味淡,性凉,具有补肾壮腰,止带,凉血止血,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湿热带下等。
鸡肾参味甘、苦,性温,具有补肾壮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
肾炎、疝气、神经官能症、气机郁结导致的胃痛、
草乌中毒等。
肾经草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遗精、阳痿、白带、小便时灼热刺痛明显,伴尿频尿急,小腹部牵引不适、毒蛇咬伤、疮疖肿毒等。
双肾草与角盘兰、腰子草、双肾参
此几种药物属于相同功效易混品种。
双肾草味甘,性温,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肾脏虚损、肾不能藏导致的阳痿、遗精、滑泄,用于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还可用于精亏不能生髓无法充养骨骼导致的腰膝酸软等。
角盘兰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具有滋阴补肾,养胃,调经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烦躁口渴、食欲不振、须发早白、月经不调等。
腰子草味甘,性温,具有益肾壮阳,养血补虚,理气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劳、眼目昏花、阳痿、遗精、睾丸肿痛、尿液浑浊如白色浆液、白带等。
双肾参味甘、微苦,性平,具有补肺肾,利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病后体虚、肾虚阳痿、疝气痛、胃痛、肺结核咳嗽、
睾丸炎、尿路感染等症。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