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罕见恶性肿瘤
可见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盆腔压迫症状等症状,也可能无症状
病因尚不明确,某些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
定义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子宫内膜间质来源的罕见恶性肿瘤,在育龄期及绝经后女性中常见。
分类
WHO根据最新的分子研究结果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分为3类。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low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
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high 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
未分化
子宫肉瘤 ( 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
发病情况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率为0.19/10万,在子宫肉瘤中的占比<10%,约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1%,约占所有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0.2%。
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平均发病年龄45~50岁,其中LGESS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4.5岁,HGESS平均发病年龄为50.8岁。
致病原因
至今,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发病机制仍知之甚少,但有研究表明,某些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诱发因素
研究显示,LGESS的发生与长期雌激素刺激相关,肥胖、糖尿病、月经初潮早与LGESS的患病风险升高有关。少数病例的发生可能与长期服用
他莫昔芬有关。
HGESS的疾病诱发因素尚不明确。
主要症状
患者可无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或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子宫肿块,常被怀疑为良性
平滑肌瘤。
部分患者可表现为
异常子宫出血、阴道排液、盆腔压迫症状(如压迫感、尿频和便秘)等。出血量因人而异,可伴有恶臭的阴道分泌物。阴道出血量多者可能伴有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等。
就医科室
妇科
若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
绝经后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或阴道排液;能摸到腹部快速增大的包块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到妇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但应避免自行进行阴道冲洗,或阴道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时,须避开月经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多久来一次月经?最近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月经规律吗?月经量怎么样?
阴道分泌物较之前有改变吗?量有没有变多?有没有特殊气味?有没有肉样组织排出?有没有阴道排液?
有没有腹痛?有没有尿频或便秘?有没有头晕、乏力等不适?
病史清单
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是否进行过激素补充治疗?是否有长期服用
他莫昔芬病史?
月经初潮是什么时候?怀孕几次?生育几次?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病史?如何治疗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腹部CT或盆腔磁共振成像(MRI)。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其他:他莫昔芬等。
诊断依据
病史
患者有肥胖、糖尿病、月经初潮早、长期服用
他莫昔芬等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下腹痛、尿频和便秘,阴道出血量大者可有头晕、乏力等不适。
体征
腹部检查:可观察到腹部有包块。
妇科检查:可观察到子宫有增大,形状不规则,质地有变化,表面有无突起;可以从体表触及包块;阴道或宫颈有肿物,阴道有异常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目的:判断患者有无贫血。
注意事项:无需空腹。
肿瘤标志物
检查目的:可有助于部分
肿瘤患者的诊断,并可指导个体化治疗。
检查意义:部分患者CA125可能会出现升高。
注意事项:无特殊注意事项。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检查目的: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检查意义:可显示子宫是否增大,有无宫腔或宫颈占位以及占位的大小。可显示肿瘤血流信号,文献报道LGESS血流阻力指数RI平均为0.42,建议对低阻血流者,要高度怀疑
子宫肉瘤。
注意事项:经阴道超声检查不需要憋尿。
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检查目的:核磁可判断肿瘤浸润肌层的深度,评价肿瘤是否累及卵巢、输卵管、悬韧带、血管等邻近结构。CT对于子宫外转移、淋巴结转移评估有效
检查意义:明确子宫肿物的累及范围。
注意事项:核磁检查时需摘除佩戴的金属饰品,如有心脏起搏器请提前告知医师。
组织学病理
检查目的:明确肿瘤性质。
检查意义:通常在实施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查时才得以确诊。部分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肿物穿刺活检或者子宫内膜病理活检确诊。
注意事项:无特殊注意事项。
分期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制定的分期。
Ⅰ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肿瘤≤5cm。
ⅠB:肿瘤>5cm。
Ⅱ期
肿瘤侵及盆腔。
ⅡA:附件受累。
ⅡB:子宫外盆腔内组织受累。
Ⅲ期
肿瘤侵及腹腔组织(不包括子宫肿瘤突入腹腔)。
ⅢA:一个病灶。
ⅢB:一个以上病灶。
ⅢC: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Ⅳ期
膀胱和(或)直肠或有远处转移。
ⅣA: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
ⅣB: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子宫内膜癌
相似点:均有子宫增大或占位、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均有肥胖、糖尿病、月经初潮早、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等高危因素。
不同点:好发年龄不同,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则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生长部位不同,肉瘤多数生长在肌壁间,但部分可以凸向宫腔,子宫内膜癌则从内膜开始生长。因此肉瘤的患者,一部分出血多的患者可以通过诊断性刮宫、
宫腔镜检查发现,但通常需要依靠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病理确诊。
子宫肌瘤
相似点:均可出现子宫增大或占位、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
不同点:好发年龄不同,子宫肌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且生长缓慢,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可协助鉴别,但通常需要病理最终确认,多数需要在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病理确诊。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内分泌治疗、化疗和(或)放疗为辅。
手术治疗
手术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剔除肿物时,应以开腹手术为首选。因为可疑肉瘤时,腹腔镜手术使用电动粉碎器可能造成
肿瘤盆腹腔播散。但是切除子宫,且能够完整取出子宫时,开腹或者腹腔镜均可考虑。
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肿瘤局限于宫腔,可行宫腔镜手术。
分期术
适应证:早期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
禁忌证: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病等,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
手术方式: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是否切除淋巴结尚有争议。
注意事项:绝经前患者切除附件后可能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必要时需药物治疗。保留卵巢尚存争议,行卵巢切除有助于减少女性激素刺激而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
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减瘤术
适应证:晚期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患者、复发性孤立性转移的LGESS患者。
禁忌证: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病等,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
手术方式: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
注意事项:对于可切除的远处转移灶如肺,也可行切除术,手术目的是减少肿瘤负荷,术后可采用辅助治疗来控制残留的瘤灶。
姑息手术
适应证:手术无法切除或有远处转移患者。
禁忌证:病灶弥散,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等,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
手术方式:切除部分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病灶,以缓解因肿瘤而发生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术前应充分权衡手术是否能真正获益,评估手术并发症,并充分知情同意,手术对于生存期通常改善不显著。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
适应证:年轻的早期LGESS,无子宫外转移灶,患者充分知情并愿意承担相应风险。
禁忌证:HGESS与UUS;LGESS但存在子宫外转移灶;未充分知情同意。
手术方式:肿物切除术,保留子宫及附件(根据子宫肿物的位置决定手术途径,开腹、腹腔镜或宫腔镜)。
注意事项:应充分评估,告知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严密监测随访,及时发现复发并治疗,完成生育后尽早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
激素治疗
适用于Ⅱ~Ⅳ期、转移或复发的ER、PR表达阳性的LGESS患者。LGESS是激素依赖性的,激素治疗可降低复发风险。HGESS和UUS缺乏ER、PR表达,激素治疗无效。
放射治疗
包括外照射放疗和近距离放疗,主要用于有肿瘤残留或有亚临床转移区域的补充治疗,以及复发/转移病灶的姑息性治疗。
可减少局部复发,在缓解病情如疼痛、出血、周围器官压迫等方面有一定价值。放疗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包括纤维化、狭窄、瘘和第二恶性肿瘤,放疗的作用应个体化考虑。
化学治疗
对治疗亚临床转移和盆腔外扩散灶有重要意义,可延缓和减少肿瘤复发,改善无瘤生存期。
国内外无统一的化疗方案。
治愈情况
LGESS:尽管容易复发和转移,但仍可长期存活,预后偏良性。Ⅰ期和II期的5年生存率均超过90%,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为40~50%。
HGESS:报道较少,诊断时通常为晚期疾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约11~23个月,且极易复发。
UUS:预后非常差,大多数患者在诊断后2年内死亡。
预后因素
临床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分化程度: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偏良性,高级别及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较差。
年龄:年龄>50岁或55岁时预后更差的独立因素。
其他因素:
肿瘤直径、手术切缘、肌层浸润情况也可能影响预后。
日常管理
饮食:戒烟、戒酒,保持平衡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
生活: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积极控制体重。
心理:保持心情愉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讳疾忌医,出现
异常子宫出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其他:定期做妇科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科学使用绝经后激素替代、
他莫昔芬等药物,积极治疗
胰岛素抵抗。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及时发现疾病复发迹象,尽早诊治。
随诊的时间:完成治疗后患者前2~3年每3~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
随诊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妇科查体、影像学检查(CT或超声)、
肿瘤标记物。
预防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难有效预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定期妇科检查
女性应每年进行1~2次妇科健康体检,以尽早发现妇科疾病。
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戒酒。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广场舞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避免滥用激素类保健品。
保持理想体重
保持理想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3.9kg/m2。
肥胖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采取合理的方式减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