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阳虚寒证、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内热的患者忌服
中药介绍
石膏(Gypsum)取自硫酸盐类矿物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等病症。
主要药性
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
采挖后除去杂石及泥沙。用时打碎。以色白、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性状特征
石膏
为不规则块状或粉末。白色、灰色或淡黄色,纵断面呈纤维状或板状,并有绢丝样光泽,半透明。
体重,质坚硬而松。气微,味淡。
煅石膏
煅石膏是石膏的炮制品,为白色粉末或酥松块状物。表面透出微红色的光泽,不透明。
质轻,易碎,捏之成粉。气微,味淡。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放在干燥的地方。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名医别录》:“主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
《药性论》:“能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治疗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病证
外感热病,
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作用分析
清热泻火
石膏性大寒,清热泻火力量较强,能够解肌肤之热,擅长治疗外感热病,可以缓解高热、大汗等症状。
石膏入肺、胃经,擅长清肺胃之热,适用于肺热喘咳以及胃火上攻引起的牙痛、头痛、咽喉肿痛等。
除烦止渴
石膏味甘、辛,性大寒,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热除后津液正常生成,进而使心烦、口渴的症状消失。
擅长治疗邪在气分、心烦、口渴等病症。
临床应用
气分实热证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常与
知母同用。
若温热病气血两燔,症见高热、发斑者,常与
玄参、知母等同用。
肺热喘咳
治疗肺热导致的咳嗽、喘促,常与
麻黄、杏仁、
甘草同用。
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湿疹瘙痒,溃疡不敛,水火烫伤等
治湿疹瘙痒,可与枯矾同用。
治溃疡不敛,可与红粉共为末,撒于患处。
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生石膏有解热、改善异常“口渴”状态、降血糖、抗感染、保护小肠绒毛损伤等药理作用。煅石膏有生肌的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石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石膏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60克。
内服宜生用:煎汤,打碎先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宜火煅研末撒敷于患处。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以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生石膏
取原药材,除去杂石,粉碎成粗粉。
煅石膏
取净石膏,置耐火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煅至质地酥松,取出,放凉,碾碎。
常见配伍
石膏配知母
石膏入肺经能清肺经实热,入胃经能清泻胃火;
知母能清肺热而泻火,也能够泻胃火而止渴,并可以清泻肾火、滋补肾阴。
两药配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力增强。适用于温热病邪侵袭后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病邪内传脏腑后引起的体温超过39摄氏度、心烦、口渴明显、汗出等。
石膏配黄连
石膏能够清解肺胃实热,并能除烦止渴;黄连能够泻心胃肝胆实火,兼能清心除烦。
两药配伍,清热泻火除烦之力增强。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的烦躁闷热、神志不清、口渴欲饮、心烦不寐,胃火炽盛所致头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石膏配竹叶
石膏擅长清胃火,止烦渴;竹叶擅长清心火,利小便。
两药配伍,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适用于热病伤及津液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心胃火盛引起的口舌生疮,热移小肠导致的小便黄赤。
组成方剂
白虎汤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适用于气分热盛证,症见体温超过39摄氏度、面赤、心烦、口渴欲饮、汗出恶热。
竹叶石膏汤
药物组成:竹叶、石膏、
半夏、
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能与主治:清热生津,益气和胃。适用于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汗、心烦胸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舌苔少。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功能与主治:辛凉疏表,清热平喘。适用于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
玉女煎
功能与主治:清胃热,滋肾阴。适用于胃热阴虚证,症见头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燥。
化斑汤
功能与主治:清气凉血。适用于气血两燔之发斑,症见发热、持续发热,夜间体温更高、外透红色
斑疹、口渴或不渴。
制成中成药
牛黄解毒胶囊(片、丸、软胶囊)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眼睛发红并肿胀疼痛。
咳喘宁口服液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
苦杏仁、桔梗、
百部、罂粟壳、甘草。
功能与主治:宣通肺气,止咳平嘴。用于久咳、痰喘见热证候者,症见咳嗽频作、
咳痰色黄、喘促胸闷。
清火片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通便。用于火热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头晕目眩、口鼻生疮、眼睛发红并肿胀疼痛、大便不通。
清胃黄连丸
功能与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
九一散
药物组成:石膏(煅)、红粉。
功能与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用于热毒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鲜活、脓腐将尽。
药膳食疗
外感寒邪入里化热,或温热病邪入气分
粳米100克,生石膏60克。
粳米洗净,生石膏打碎,用纱布包裹,和粳米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成小火继续煮到米成烂熟状态。
感受暑热、气津两伤
生石膏30克,鲜竹叶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鲜竹叶洗净,生石膏打碎,用纱布包裹,和鲜竹叶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煎煮,去掉药渣留取汤汁;放入洗净的粳米,按日常方法煮成稀粥,加入冰糖即成。
温热病热邪未尽,气热伤津
把生石膏打碎,用纱布包裹;将打碎的石膏和洗净的乌梅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继续煎煮,去掉药渣留取汤汁;加入白蜜拌匀即成。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石膏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石膏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阳虚寒证、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内热者忌服石膏,以保证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石膏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石膏药性大寒,阳虚寒证、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内热者忌服。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服用含高量砷的石膏可能引起中毒反应。
鉴别用药
生石膏与煅石膏
二者为石膏的不同炮制品,功效偏重有异。
生石膏味辛、甘,药性非常寒凉,擅长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常内服来治疗外感热病、
高热、心烦口渴、肺热咳喘、胃火亢盛之头痛牙痛。
煅石膏的寒凉药性大减,并兼有涩味,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功效,常外用治疗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