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较小者无明显症状,较大者可有痛经和月经改变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可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手术后多可治愈
子宫肌瘤是什么?
定义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
子宫肌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
分类
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
宫体肌瘤:约占90%,指肌瘤生长在子宫体。
宫颈肌瘤:约占10%,指肌瘤生长在子宫颈。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肌壁间肌瘤: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浆膜下肌瘤: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浆膜下肌瘤包括带蒂浆膜下肌瘤、游离性肌瘤、阔韧带肌瘤。
黏膜下肌瘤:占10%~15%,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为子宫内膜覆盖。黏膜下肌瘤根据肌瘤体积在肌壁内的比例,可分为三种亚型。
0型:带蒂的黏膜下肌瘤,肌瘤完全位于宫腔内,未向肌层扩展。
1型:黏膜下无蒂肌瘤,向肌层扩展少于50%。
2型:黏膜下无蒂肌瘤,侵占肌层部分达到或超过50%。
其他特殊类型
多发性子宫肌瘤:指同一子宫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肌瘤。
发病情况
子宫肌瘤患病率占育龄女性的20%~25%,其中40~50岁女性子宫肌瘤患病率为51.2%~60%。
多见于30~50岁的育龄期女性。
随年龄增长,子宫肌瘤患病率呈增加趋势,绝经后子宫肌瘤患病率降低。
得了子宫肌瘤,还能生孩子吗?
得了子宫肌瘤,有可能会对怀孕生孩子造成影响,但经过治疗,大部分人都可以怀孕生子。
根据子宫肌瘤的位置和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会对生孩子产生影响。
如果超声显示肌瘤位于浆膜下,且对月经影响比较小,一般不影响生育。如果肌瘤位于黏膜下,且对月经影响比较大,可能导致不孕或怀孕后流产。
不过,经过宫腔镜手术等治疗,绝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能治愈,最终不影响生育。
有子宫肌瘤最怕的食物吗?
在日常饮食情况下,食物既不会加重子宫肌瘤,也不能缓解其症状或有治疗作用,所以没有子宫肌瘤最怕的食物。
得了子宫肌瘤后,有的人需要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的人可以暂时不处理,定期检查。
日常要注意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有较高雌激素含量的保健品。额外补充的雌激素有可能导致子宫肌瘤增大。
子宫肌瘤会自己缩小吗?
绝经后子宫肌瘤有可能会自己缩小,育龄期一般不会缩小。
子宫肌瘤的发生跟雌激素有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有可能会缩小,有的比较小的肌瘤甚至有可能会消失。但是孕龄期妇女,雌激素含量较高,且较长时间都处于雌激素含量较高的状态,一般肌瘤不会缩小。
致病原因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现在还不明确,其发生和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因素,雌、孕激素水平和细胞因子等有关。
遗传因素
许多肌瘤包含与正常子宫肌细胞不同的基因突变,如12号和14号染色体长臂片段相互换位、12号染色体长臂重排、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等。
雌、孕激素水平
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在月经周期中刺激子宫内膜发育的两种激素,可能会促进肌瘤生长。
肌瘤组织比周边正常肌组织含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对雌、孕激素更敏感。在绝经后性激素产生减少时,肌瘤趋于萎缩。
细胞因子
一些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的生长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如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Ⅱ、
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和B、血管生成因子等。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均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属于本病的高危因素。
年龄>40岁。
月经初潮早。
未生育、晚育。
肥胖。
激素补充治疗。
黑色人种。
家族成员患有子宫肌瘤。
较小的子宫肌瘤多无明显症状,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果出现症状,则与子宫肌瘤的部位、生长速度和肌瘤变性有密切关系。
常见症状
月经异常和痛经
是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
多数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持续1周以上。
部分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经期出现腹痛。
阴道分泌物异常
多数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
有时可产生大量脓样阴道分泌物。
少数可有大量脓血性的阴道分泌物,伴有恶臭。
下腹包块
肌瘤较小时无包块,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在腹部触摸到包块。
腹部包块通常在下腹正中部位,实性、可活动、无压痛、生长缓慢。
巨大肌瘤有时可脱出阴道口外。
压迫症状
子宫肌瘤逐渐增大或增多,压迫子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会引起相应症状:
压迫直肠可引起下腹坠胀感、便秘等症状。
其他症状
下腹坠胀、腰背酸痛。
部分可伴有急性下腹部疼痛、呕吐、发热及肌瘤局部压痛。
并发症
感染
肌瘤感染可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大量血性排液、发热等症状。
扭转
不孕或流产
子宫肌瘤可能会影响精子进入宫腔、阻碍受精卵着床、影响胚胎发育,导致怀孕困难、流产。
贫血
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
失血性贫血,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可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困倦等表现。
其他
生长位置较低的肌瘤可妨碍胎先露下降,使妊娠后期及分娩时胎位异常、
胎盘早剥、产道梗阻等。胎儿娩出后易因胎盘附着面大或排出困难及子宫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46
子宫肌瘤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妇科
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能摸到腹部包块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清洗外阴,但应避免自行进行阴道冲洗,或阴道用药。
就医前一晚避免性生活。
就医时,须避开月经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多久来一次月经?最近一次月经是什么时候?
月经规律吗?月经量怎么样?
是否有痛经?
阴道分泌物较之前有改变吗?量有没有变多?有没有特殊气味?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子宫肌瘤?
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
是否进行过激素补充治疗?
月经初潮是什么时候?
怀孕几次?生育几次?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妇科超声检查、腹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亮丙瑞林、曲普瑞林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
雌激素:戊酸雌二醇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046
子宫肌瘤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肥胖、月经初潮早、未生育、晚育、子宫肌瘤家族史、绝经后接受激素补充治疗、饮酒等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
育龄期女性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部肿块及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多伴发贫血、不孕等。
体征
腹部检查:可观察腹部外观、是否有包块等,下腹部正中有实性、无压痛的包块,提示本病。
妇科检查:可以观察到子宫有无增大,形状是否规则,质地有无变化,表面有无突起;是否可以从体表触及包块;阴道有无肿物,以及阴道有无异常分泌物等。有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凸起、子宫旁包块等,都可能是本病,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是目前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可显示子宫是否增大,形状是否规则,肌瘤的数目、部位、大小,以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
还能鉴别子宫肌瘤与
卵巢肿瘤,并提示肌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
子宫输卵管造影
是一种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碘剂后,再做X线摄片的检查方法。
不但能提示输卵管是否通畅,还能观察子宫腔的形态。
一般对于有不孕者,推荐此检查。
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数目和位置。
一般不使用这两项检查即可诊断,当与特殊部位的肿物相鉴别时,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会采用。
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是一项微创性的妇科诊疗技术,使用内窥镜进入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能对所观察到的视野放大,所以能直观、准确地查看宫腔内病变。
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是通过腹腔镜对腹腔内脏器进行检查、治疗的一种方法。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盆腔的组织结构及卵巢肿瘤的外观性状。
对鉴别难以区分的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意义重大。
诊断性刮宫
医生有时会进行诊断性刮宫,通过宫腔探针探测子宫腔大小及方向,感觉宫腔形态,了解宫腔内有无肿块及其所在部位,刮取宫腔内容物进行病理检查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部分子宫肌瘤病史及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妊娠子宫
相似点:子宫增大。
不同点:妊娠者有停经史及
早孕反应,且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一致;子宫肌瘤虽有子宫增大但质地较硬,而且无停经及早孕反应,还常有子宫出血病史。借助尿或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超声检查可鉴别。
卵巢肿瘤
相似点:为实性肿瘤,质地相似。
不同点:子宫肌瘤多见于中年女性,有月经不调;而卵巢肿瘤多见于老年女性。超声检查明确肿块与子宫的关系后多可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点:表现为增大的子宫呈局部突起。
不同点: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痛经,经期肛门坠痛、腹泻等表现;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经期紊乱,但无痛经。子宫肌瘤一般活动自如;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盆腔粘连,活动受限。超声检查多可鉴别。但有时二者可以并存。
子宫腺肌病
相似点:有子宫增大、月经量增多等表现,且好发于中年女性。
不同点:
子宫腺肌病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有肛门下坠感,可与子宫肌瘤相鉴别。超声检查及血CA125检测有助于诊断。但有时二者可以并存。
子宫肉瘤
相似点:有腹部包块、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
不同点:
子宫肉瘤好发于老年女性,且生长迅速;子宫肌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且生长缓慢。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可协助鉴别,但通常术前较难明确诊断。
子宫内膜癌
相似点:可有子宫增大、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表现。
不同点:好发年龄不同,
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子宫肌瘤则多见于中年女性。诊断性刮宫、
宫腔镜检查可协助鉴别。
子宫颈癌
相似点: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表现。
不同点:阴道检查时,二者外观有差异,很容易鉴别。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子宫颈癌。
盆腔炎性肿块
不同点:两者的病史与症状均不同,如盆腔结核包块常有结核病史、月经量少或闭经、低热、乏力等;子宫肌瘤则为月经量增多。诊断性刮宫、超声检查可协助鉴别。
其他
子宫内翻、子宫肥大症或子宫纤维化等也与本病有相似之处,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性刮宫等鉴别。
治疗原则
子宫肌瘤的治疗因人而异,一般医生会将年龄、症状、生育要求,以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等结合起来全面考虑,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对于近绝经、无症状的子宫肌瘤,通常仅定期观察。
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需要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方法
期待治疗
期待疗法即为定期随诊观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一般每3~6个月复查1次。
主要适于无症状的、较小的子宫肌瘤。若为近绝经妇女,可以期待绝经后肌瘤自然萎缩。
如果观察期间出现月经过多、压迫症状或肌瘤增大(尤其是生长迅速)者,须及时遵医嘱更换治疗策略,如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主要为对抗性激素药物治疗,可短期内改善症状、纠正贫血、缩小肌瘤,但不能完全消除肌瘤。
适应证
子宫肌瘤导致月经过多、贫血和压迫症状,暂时不愿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用于纠正贫血、缩小肌瘤和子宫体积,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
准备怀孕前,用于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为妊娠做准备。
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预防肌瘤近期复发。
有手术治疗禁忌证时。
接近绝经时,使用药物可以控制肌瘤生长或者改善症状,从而避免手术。
常用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GnRH-a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围绝经期症状,不宜长期持续使用,仅用于手术前治疗。
米非司酮
是一种孕激素拮抗剂,可使肌瘤体积缩小。
停药后肌瘤多再长大,可作为手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
孕三烯酮
是合成的19-去甲睾酮的衍生物,可使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有效改善症状。
用药后可出现体重增加、痤疮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和潮热等不良反应,多可在停药后2个月内消失。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常用药物为
他莫昔芬、雷洛昔芬,可抑制肌瘤生长,但对部分肌瘤作用不明显。
国内尚无雷洛昔芬治疗子宫肌瘤的报道。
选择性孕激素受体调节剂
可缩小肌瘤体积、改善阴道流血及压迫症状,常用药物为
醋酸乌利司他。
这是一种能稳定释放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器,可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萎缩,从而减少月经量,可用于治疗合并阴道出血过多的子宫肌瘤。
芳香化酶抑制剂
可降低
肿瘤组织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对雌激素依赖性较高的子宫肌瘤组织生长,可有效改善症状,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尤其适用于准备生育者短期使用。
其他
若出血量多,还可用子宫收缩剂(如
缩宫素、
麦角新碱)及止血药物(如
氨甲环酸、
氨甲苯酸、
血凝酶等),可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止血作用。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月经过多导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肌瘤体积过大引起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
排尿困难、
尿潴留或下腹坠胀、便秘等。
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
准备怀孕,肌瘤直径达到或超过4厘米。
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影像学提示有恶性倾向者需要手术时。
禁忌证
生殖道或全身感染的急性期。
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病。
存在其他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情况。
手术方式
子宫肌瘤切除术
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医生会考虑子宫肌瘤切除术。
这种手术会根据肌瘤的大小、数目及位置选择经腹的腹腔镜或经阴道的宫腔镜等方式进行。
手术后,单发性子宫肌瘤相对不容易复发;多发性子宫肌瘤如未能切除干净,可能会在术后继续生长变大,引起复发。
次全子宫或全子宫切除术
对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怀疑有恶变的人,医生会考虑该种手术方式。根据情况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或阴式子宫切除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放射介入的方法,阻断子宫肌瘤血供,以达到肌瘤萎缩甚至消失。
目前主要适用于子宫异常出血导致贫血等有症状的子宫肌瘤,对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一般不建议使用。
子宫内膜切除术
经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可减少月经量或造成闭经,目前较少使用。
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出院后,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锻炼,要注意劳逸结合,逐步恢复自理能力。
恢复期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
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水果和蔬菜等,促进身体恢复。
其他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
高强度聚焦超声可以利用超声波聚焦子宫肌瘤病灶,准确消融目标肌瘤。
有症状、无生育要求、不愿意手术者,可以考虑使用此方法治疗。
治疗后无手术
瘢痕,术后恢复快,但可能出现皮肤烫伤、邻近肠管损伤、血尿等不良反应。
有生育要求时,慎用这种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属于无创手术,子宫肌瘤不受大小、位置限制,体积小于1立方厘米或位置较深,都可以使用射频消融。
有生育要求时,慎用这种治疗方法。
特殊情况的处理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情况较为特殊,还需要考虑孕周、肌瘤对妊娠分娩的影响等,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妊娠期若无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产前检查即可。
若肌瘤出现红色变性,无论在妊娠期或产褥期,一般医生都会采用姑息治疗,不做手术,几乎都能缓解。
妊娠期,若浆膜下肌瘤出现蒂扭转,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手术。
若肌瘤嵌顿于盆腔,影响继续妊娠;或者肌瘤压迫邻近器官,出现严重症状,都应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是否终止妊娠,医生会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妊娠晚期,分娩方式也要根据肌瘤大小、部位、胎儿和母体的具体情况而定。
分娩时,若因肌瘤而出现胎位异常等情况,应及时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剖宫产时是否同时切除肌瘤或子宫,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定。
治愈情况
无症状且较小的肌瘤对月经、生育及健康影响很小,且多可在绝经后萎缩,甚至消失。
有症状者积极治疗后,也可改善症状、清除病灶,恢复生育功能。
手术治疗是根除子宫肌瘤的唯一手段,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全子宫切除术可达到根治效果。
危害性
子宫肌瘤可出现月经及阴道分泌物异常、压迫症状等,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及生活。
子宫肌瘤虽然为良性肿瘤,但会造成心理压力,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
子宫肌瘤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贫血、蒂扭转等并发症,影响生育功能,危害身体健康。
子宫肌瘤可能会恶变,恶变率低于1%。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均衡营养,以高蛋白、高热量、高
纤维素饮食为主(如鸡蛋、鱼禽肉、新鲜蔬果等)。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易胀气的食物。
回避阿胶、蜂王浆等可能影响内分泌的食物,在医生指导下食用。
卫生管理
注意外阴部卫生,每日温水清洗外阴,勤换洗内衣,避免穿过紧的化纤材质的内衣。
运动管理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强度以锻炼后不感到疲惫为宜。
手术治疗后何时开始活动可以询问医生,术后早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子宫肌瘤相关知识,纠正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以增强安全感及治愈的信心。
有情绪不稳定、心理压抑等情况时,及时向亲友倾诉,也可以向医务人员寻求帮助,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以免由于心理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随诊复查
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都应在治疗期间、治疗后定期复查,以观察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复发。
预防
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难有效预防,但以下措施可降低发病风险。
定期妇科检查
女性应每年进行1~2次妇科健康体检,以尽早发现妇科疾病。
注意饮食习惯
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
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如动物油脂、一些脂肪含量较高的甜点等。
豆制品是安全的,正常食用不会影响到子宫肌瘤。
改变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慢跑、广场舞等,强度以锻炼后不感到疲惫为宜。
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挫折、烦心事多向亲友倾诉,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戒烟、少饮酒。
避免滥用激素类保健品。
保持理想体重
保持理想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为18.5~23.9。
肥胖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控制饮食,采取合理的方式减重。
补充维生素D
每周晒太阳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帮助身体补充维生素D。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服用一些维生素D制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