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蛇莓过敏史的人群禁用
中药介绍
蛇莓取自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的全草。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热病、惊痫、咳嗽、吐血等。
主要药性
味甘、苦、性寒。归肺、肝、大肠经。
产地选材
产于辽宁以南各地。
性状特征
全草多缠绕成团,被白色毛茸,具匍匐茎,叶互生。
三出复叶,基生叶的叶柄长6~10厘米,小叶多皱缩,完整者倒卵形,长1.5~4厘米,宽1~3厘米,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表面黄绿色,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毛。
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聚合果棕红色,瘦果小,花萼宿存。
气微,味微涩。
储存方法
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虫蛀。
古籍记载
《别录》:“主胸腹大热不止。”
《本草经集注》:“疗溪毒射工,伤寒大热甚良。”
《食疗本草》:“主胸胃热气……主孩子口噤。。
治疗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病证
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烫火伤,感冒,
黄疸,目赤,口疮,痄腮,疖肿,崩漏,月经不调,跌打肿痛。
作用分析
清热解毒
蛇莓味甘、苦,性寒,归肺、肝、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热邪及热毒引起的多种病症。
可用于治疗肺热引起的咳嗽、咽喉肿痛、感冒,肝经热盛引起的黄疸、目赤、惊痫,热毒侵袭大肠引起的疫毒痢疾,风热疫毒引起的痄腮、痈肿、疔疮、疖肿,火热上蒸引起的口疮,及烫火伤所致的火毒、蛇虫咬伤引起的风火毒等。
散瘀消肿
蛇莓擅长散瘀消肿,可用于治疗跌打肿痛等。
凉血止血
蛇莓味苦性寒,擅长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导致的多种出血病症,如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等。
临床应用
咽喉肿痛、咳嗽、痢疾、肠炎、黄疸
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热毒侵袭所致肠炎痢疾、肝经热盛所致黄疸,可蛇莓单味水煎服,也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痄腮、带状疱疹、乳痈、背疮、皮癣、毒蛇咬伤、水火烫伤
治疗
腮腺炎、
带状疱疹,毒蛇咬伤,可用鲜蛇莓捣烂外敷。
治疗皮癣,可用鲜蛇莓加枯矾同捣外敷。
治疗水火烫伤,可用鲜蛇莓捣烂绞汁,加麻油、猪胆汁外涂患处。
崩漏、月经不调
治疗血热崩漏、月经不调,可蛇莓单味水煎服。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可蛇莓单味捣烂,加甜酒少许,炒热后外敷。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蛇莓具有降压、免疫功能促进、抑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蛇莓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中成药中,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蛇莓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9~10克,鲜品可用30~60克。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制成中成药
养正消积胶囊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肾、化瘀解毒。适用于不宜手术的脾肾两虚、瘀毒内阻型
原发性肝癌辅助治疗。
与肝内动脉介入灌注加栓塞化疗合用,有助于提高介入化疗疗效、减轻对白细胞、肝功能、
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脘腹胀满、没有食欲,食量减少、精神疲惫,身体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颜色深黄、粪便稀不成形、疼痛等症状。
紫龙金片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理气化瘀。适用于气血两虚证原发性肺癌化疗的患者,症见神疲乏力、缺少力气,不想说话、头昏眼花、食欲不振、气短、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咳嗽、疼痛。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蛇莓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蛇莓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蛇莓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