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本身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可入药,常被用于方剂、中成药中
脾虚湿盛脘腹胀满或有积滞的人群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的人群慎用
中药介绍
山药(Common Yam Rhizome)取自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山药原名薯蓣,在古代为了避开帝王的名讳,几经改名后称为“山药”。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肺虚喘咳,肾虚遗精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山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以河南温县为质量最佳。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
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以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性状特征
山药
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切面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趁鲜切片的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
土炒山药
土炒山药是山药的炮制品,表面呈土红色,粘有土粉,偶见焦斑。
略具焦香气。
麸炒山药
麸炒山药是山药的炮制品,切面呈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
略具焦香气。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的容器里面,密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蛀、防潮。
古籍记载
《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治疗功效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主治病证
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作用分析
补脾养胃
山药味甘,性平,归属脾经,既能补脾气,又能益脾阴,作用平和,具有补脾养胃的作用,能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食少、腹泻等。
生津益肺
山药归属肺经,既能补肺气,又能滋肺阴,具有生津益肺的作用,能用于治疗肺气虚及肺阴虚引起的咳嗽、咳喘等。
补肾涩精
山药味甘,且略兼涩性,归属肾经,既能补益肾气,又能滋养肾阴,具有补肾涩精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不固、腰膝酸软等。
临床应用
肺、脾、肾诸虚证
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可单用研末服用,或与人参、
茯苓、
莲子等同用。
治疗脾虚,湿浊下注之带下,可与人参、
白术、
苍术等同用。
治疗肺气阴两虚之咳喘、短气自汗,可与
党参、
南沙参等同用。
治疗肾虚腰痛、滑精梦遗,常与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
治疗下元虚寒,尿频、遗尿,常与益智仁、
乌药等同用。
消渴
治疗气阴两虚所引起的消渴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等,常与
黄芪、
天花粉、
葛根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山药有调节胃肠功能、降血糖、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
肾损伤、抗
肝损伤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山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山药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30克。
用于养阴生津时,适合生用。用于健脾益气时,适合麸炒或米炒使用。用于补脾止泻时,适合土炒使用。或入丸、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山药
取毛山药或光山药,除去杂质,大小分档,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也可取趁鲜切后干燥的“山药片”,除去杂质。
注意山药切片以春秋季为宜,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防止发黏变质,切片后宜及时干燥。
麸炒山药
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待其冒烟时,投入山药片,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至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晾凉。每100千克山药片,用麦麸10千克。
土炒山药
先将土粉置锅内,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人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每100千克山药片,用灶心土30千克。
注意灶心土经加热后逐渐变色,因此炒山药的土稍显黑色时及时换新土,以保持药色美观。
常见配伍
山药配锁阳
山药擅长滋肾涩精、平补阴阳;
锁阳善于补肾助阳、强筋壮骨。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助阳、涩精止遗的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精滑精等。
山药配党参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导致的食少、胃纳呆滞、体倦乏力或泄泻等。
山药配芡实
山药味甘,性平,擅长补脾益肾、收涩止泻;
芡实味甘、涩,性平,善于益肾固精、收涩止带。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肾、收涩止泻、固精止带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所导致的泄泻、遗精、白带、小便不禁等。
山药配天花粉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及消渴等。
山药配山茱萸
山药擅长滋肾涩精、平补阴阳;
山茱萸善于补益肝肾、固精缩尿。
两药配伍,可增强补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组成方剂
完带汤
功能与主治:补脾疏肝,化湿止带。适用于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发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
易黄汤
功能与主治:固肾止带,清热祛湿。适用于肾虚湿热带下。表现为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其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玉液汤
功能与主治:益气滋阴,固肾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表现为口干渴,饮水不缓解口渴,小便次数多、困倦气短。
制成中成药
小儿胃宝丸
药物组成:山药(炒)、山楂(炒)、
麦芽(炒)、
六神曲(炒)、鸡蛋壳(焙)。
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虚食滞所导致的积滞,症状可见积食、停乳、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薯蓣丸
功能与主治:调理脾胃,益气和营。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导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
糖尿乐胶囊
药物组成:天花粉、山药、黄芪、
红参、地黄、葛根、枸杞、知母、
天冬、茯苓、山茱萸、五味子、鸡内金(炒)。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状可见多食、多饮、多尿、消瘦、四肢无力。
药膳食疗
脾胃虚弱,食欲差
山药、白术各30克,人参1克。
捣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像小豆一样的大小,每服30丸,食前温米饮下。
虚劳咳嗽
山药捣烂半碗,加入甘蔗汁半碗,和匀,温热时饮下。
小便频数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
白矾水内蘸过,慢火焙干用之)各等份。
捣为细末,稀米饮调服。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山药时,需要关注其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山药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常见伪品有木薯,番薯等。
脾虚湿盛出现胃脘部及腹部膨胀肿满或患有积滞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山药,实热邪实的患者慎用山药,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脾虚湿盛出现胃脘部及腹部膨胀肿满,或患有积滞的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山药,实热邪实的患者慎用山药。
有山药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生山药、土炒山药、 麸炒山药
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都是山药的炮制品。
生山药以补肾益精、益脾肺阴为主,补阴的功效较强,多用于肾虚遗精、夜尿频多、肺虚喘咳、阴虚消渴等。
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土炒能增强补脾止泻的功效,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
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益肾固精为主,能增加益气健脾补肾的功效,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精滑、白带不止等。
山药、木薯、山薯
木薯、山薯外形与山药相似,为安全用药,需对药材性状方面进行区别。
山药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木薯呈圆柱形,大小、色泽、质地与山药相似;断面白色,粉性,具多数略呈放射状排列的筋脉点,中心部分明显木化 (初生木质部) ,常有星芒状裂隙。味甘,嚼之不发黏。
山薯呈类圆形、椭圆形块片,外表残存浅黄色斑块,具凹凸纹及纵条纹,切面白色。
山药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山药药食两用的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麸炒、土炒等)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山药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用量为15~30克。
山药作为食物时可适量食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
药膳应用
粥类
山药粥
材料:生山药60克,
茯苓60克,白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去皮,与茯苓蒸熟,研为糊后,加入煮成的米粥中搅拌均匀,加糖少许。
功效:补肾健脾。
山薏莲子粥
材料:山药30克,
薏苡仁30克,
莲子(去心)15克,小米50克,白糖少许。
做法:将以上药物与小米同放入砂罐中,加清水,煮至粥熟汤成后,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祛湿和胃。
山药芡实粥
做法:山药去皮切块,芡实打碎。二者同粳米共入锅内煮粥,等待粥熟时加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固摄。
山药桂圆粥
材料:鲜生山药100克,桂圆肉10克,
枸杞子15克,白糖30克。
做法:将鲜生山药刮洗干净,切成小薄片,将桂圆、枸杞子洗净,与山药一同加入适量清水中,慢火煎煮,等待山药烂熟时,佐以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肝肾,养心健脾。
山药羊肉粥
材料:羊肉50克,鲜山药120克,生姜1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羊肉、山药切块,生姜切碎,放入锅中加水800毫升,小火煮烂,放入粳米煮成粥。
功效:健脾温肾。
山药黑豆粥
材料:黑豆4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分别将黑豆、山药与粳米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放入冰糖调匀即可。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莲藕山药粥
材料:老藕200克,山药100克,
桑椹2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老藕、山药洗干净,刮皮切片,与洗干净的桑椹、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放在武火上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煮至藕、山药烂熟,粥成汤稠时,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开胃补肾,固精涩肠。
汤类
山药汤
材料:山药200克,百合100克,粟米250克,酥油适量。
做法:先将粟米炒研面,山药、百合煮熟,山药去皮,两者混匀作泥。用水煮粟米面成汤,放入适量山药泥以及酥油调匀饮服。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润肺。
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200克,山药5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10毫升,盐3克。
做法: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去血水。姜拍破,山药用清水润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羊肉、山药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姜、胡椒粉、黄酒。
先用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姜,加盐、味精,搅匀,连同山药一起倒入羊肉碗内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
山药白鸽汤
做法:先将白鸽宰杀,除去羽毛以及内脏,取肉切小块,与山药、北沙参装砂罐中,加清水,煎煮至肉烂汤稠,加调味料即可。
功效:滋肾养阴,生津止渴。
山药猪肾汤
材料:猪肾200克,山药5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 调料适量。
做法:将猪肾剔去筋膜、臊腺,洗干净,与山药、生姜一同入锅,清炖至熟;将猪肾取出用冷开水漂清,切成薄片,加入调料后装盘备用;取汤入碗,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补肾健骨。
茶类
山药茶
材料:山药250克,红枣200克。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与红枣一同放入砂锅中煮熟,盖闷20分钟后取汁代茶频饮。
功效:补脾养血。
酒类
山药酒
材料:山药20克,
黄精20克,灵芝25克,白酒1升。
做法: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干净的坛子内,倒入白酒浸泡,密封,30天后开封即可。每天2次,早晚各饮10毫升。
功效:益气生津,滋补肝肾。
营养成分
含淀粉、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钠、钙、镁、磷、铁、锌、硒、铜、锰等。
食用注意
生山药不宜直接食用,少数人接触会引起过敏而发痒,处理山药时应该避免直接接触。
根据中医体质学说,气虚体质人群更为适宜,不适宜湿热体质人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