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见中药材,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
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
风寒咳嗽的人禁服
中药介绍
桑叶(Mulberry Leaf)取自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因以叶片入药而被称为“桑叶”。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风热、肺热或燥热伤肺引起的咳嗽,风热、肝热以及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疾病,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头重脚轻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桑叶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
产地选材
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以色黄绿者为佳。
性状特征
桑叶
不规则的破碎叶片。叶片边缘可见锯齿或钝锯齿,有的有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蜜桑叶
蜜桑叶是桑叶的炮制品,形如桑叶碎片,表面暗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味甜。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容器内,蜜桑叶需密闭,放在通风干燥处。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除寒热,出汗。”
《本草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治疗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主治病证
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作用分析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
桑叶质轻疏散,甘寒润燥,苦寒清热。入肺经,能疏散风热而解表,清润肺燥而止咳。
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也可以用于治疗风热、肺热或燥热伤肺引起的咳嗽,常见表现为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
清肝明目
桑叶入肝经,能清肝经的热邪,也能养肝阴,适用于风热、肝热以及肝肾阴虚引起的眼睛疾病,如眼睛红肿疼痛、视物昏花等。
临床应用
风热感冒
治风热感冒常与
菊花合用,还可以与
连翘、薄荷、
桔梗等药同用。
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治肺热咳嗽引起的痰黄黏稠,可与
黄芩、
枇杷叶等同用。
治燥热伤肺引起的干咳少痰或无痰,口渴,鼻子、咽喉干燥等,常与
苦杏仁、沙参、
浙贝母等同用。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治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睛红肿疼痛、见强光容易流泪,常与
决明子、菊花、
夏枯草等同用。
治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眼目昏花、视物模糊等,常与黑芝麻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桑叶具有抗炎、抗凝血、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应激反应以及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桑叶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桑叶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发挥清肺润燥作用时多蜜炙用,发挥其他功效时多生用。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桑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蜜桑叶
取熟蜂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桑叶碎片内拌匀,闷润至透,放在炒制容器内。用小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晾凉。每100千克桑叶,用熟蜂蜜25千克。
常见配伍
桑叶配菊花
两药都能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
二者常合用以增强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引起的眼睛红肿疼痛。
桑叶配桑枝
桑叶质轻性寒,能清泻肝火;
桑枝味苦、性平,能祛风湿,止痛,通利关节。
二药合用,轻清发散,通达四肢,清肝泻火,祛风止痛,常用于治疗肝风、肝火郁滞于经络引起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也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关节疼痛。
桑叶配黑芝麻
桑叶能清肝明目,黑芝麻能补益肝肾精血。
二药合用,具有滋阴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桑叶配紫苏子
桑叶能疏风清热,凉血通络;
紫苏子能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二药合用,能疏风清热,降气止咳平喘,常用于治疗肺热受风引起的咳嗽,吐痰黏稠,气喘,口渴等症。
桑叶配枇杷叶
桑叶可以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宣肺止咳;
枇杷叶可以降气肃肺,化痰止咳。
二药合用,共同发挥宣降肺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燥火犯肺、宣降失职引起的咳嗽、气喘、
咳痰难出等症。
组成方剂
桑菊饮
功能与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常见表现为咳嗽,身热不明显,口微渴,脉浮数。
桑杏汤
药物组成: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豉、栀皮、梨皮。
功能与主治:清宣温燥,润肺止咳。适用于外感温燥证,常见表现为身热不明显,口渴,咽喉、鼻子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清燥救肺汤
药物组成:桑叶、
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
麦冬、杏仁、枇杷叶。
功能与主治:清燥润肺,养阴益气。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常见表现为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咳嗽,气喘,咽喉、鼻子干燥,心烦,口渴,胸部满闷,胁肋部疼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羚角钩藤汤
功能与主治:凉肝息风,增液舒筋。适用于热盛动风证,常见表现为
高热不退,烦躁,手足抽搐,发为痉厥,严重时出现昏迷,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以及肝热风阳上逆引起的头晕胀痛,耳鸣,心悸,面红如醉,或手足扰动不宁,严重时手足痉挛,舌红,脉弦数。
扶桑丸
药物组成:桑叶、蜂蜜、黑芝麻。
功能与主治:除风湿,润脏腑。适用于身体瘦弱,久咳,眼花,皮肤粗糙、干燥像鱼鳞一样,风湿痹痛。
制成中成药
桑姜感冒片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外感风热、痰浊阻肺引起的感冒,常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痰白。
风热咳嗽胶囊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薄荷、连翘、
黄芩、苦杏仁霜、桔梗、枇杷叶、
浙贝母、
前胡、甘草。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热,化痰止咳。适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鼻流浊涕、发热头昏、咽干舌燥。
秋燥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桑叶、菊花、苦杏仁、贝母、桔梗、前胡、
北沙参、麦冬、
山豆根、竹叶、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燥退热,润肺止咳。适用于感冒秋燥证,常见表现为怕冷、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
桑麻丸
药物组成:桑叶、黑芝麻。
功能与主治:滋养肝肾,祛风明目。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迎风流泪。
天麻首乌片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养血息风。适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头痛耳鸣、口苦咽干、腰膝酸软、脱发、白发;脑动脉硬化、早期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脂溢性脱发见上述表现者。
药膳食疗
头痛发热,咽红肿痛,咳嗽痰少,口干微渴
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开水冲泡,代茶饮。
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
桑叶、菊花、
枸杞子各9克。或桑叶、菊花、枸杞子各10克,
决明子6克。
水煎取汁,代茶饮。
燥热伤肺、肺阴损伤引起的干咳无痰
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浙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
水煎取汁,调入冰糖,搅匀,代茶饮。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桑叶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桑叶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风寒咳嗽的人禁服,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风寒咳嗽的人禁服。
有桑叶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鉴别用药
桑叶与蜜炙桑叶
蜜炙桑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肺燥咳嗽;桑叶多用于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桑叶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桑叶药食两用性质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其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
桑叶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蜜炙等)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代茶饮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适量增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桑叶作为中药时,成人每天⽤量为5~10克。
桑叶作为食物时适量食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还可以做面包、糕点、馒头、面条等。
药膳应用
粥类
桑叶粥
材料:嫩桑叶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嫩桑叶与粳米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至粥熟汤稠即可。每日1剂,分2次于空腹时食用。
功效:疏风清热,清肺生津。
汤类
桑叶猪肝汤
做法:桑叶、枸杞子洗净,猪肝切片。清水入锅,水煮沸后,放入桑叶、枸杞子、猪肝,待猪肝熟后加少许食盐即可。
功效:疏风清热,养肝明目。
茶类
桑菊茶
做法:以上药材研成粗末,放在保温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用盖子闷10分钟。频频饮用,必要时1日用2剂。
功效:疏风清热,利咽消肿。
青桑茶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煎煮1小时,滤渣留汁,倒入瓷盆中备用。每日1剂,代茶饮。
功效:清润肺胃,滋阴生津。
四叶茶
做法:按上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次取3~6克,用纱布包后放在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用盖闷20分钟,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
酒类
桑菊米酒
材料:桑叶30克,菊花15克,薄荷10克,
芦根40克,米酒500毫升。
做法:以上4味药物一起捣为粗末,用米酒浸泡于瓶中,封口。7天后开启,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功效:疏风散热。
营养成分
含活性蛋白、
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氨基酸、胡萝卜素、
葡萄糖、钾、钠、钙、铜、镁、锌、铁等。
食用注意
脾虚有寒、腹泻的人不宜吃用或少吃。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