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
一种常见中药材,本身既是中药又可当作食物。炮制后可以入药,常被用于方剂配伍、中成药中
有出血倾向的人、孕妇慎用,阴虚火旺、里有实热的人忌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中药介绍
肉桂(Cassia Bark)取自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因外表颜色如肉色,而被称为“肉桂”。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元阳亏虚、虚阳上浮引起的头晕、视物旋转,胸阳不振、寒邪内侵引起的胸痹心痛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品⼜是药品的中药名单》,肉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药物质,在⺠间简称为“药⻝同源”),在限定使⽤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广西、广东。
多在秋季剥取,阴干。用时捣碎。以皮厚、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性状特征
肉桂
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厘米,宽或直径3~10厘米,厚0.2~0.8厘米。
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储存方法
放在阴凉干燥处。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汤液本草》:“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本草求真》:“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凡沉寒痼冷、营卫风寒、阳虚自汗、腹中冷痛、咳逆结气、脾虚恶食、湿盛泄泻、血脉不通、胎衣不下、目赤肿痛,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
治疗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主治病证
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作用分析
补火助阳
肉桂辛、甘、大热,入肾经,能“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是补火助阳的重要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肾虚作喘等。
引火归元
肉桂可以补火助阳,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的虚阳回归“故里”,名曰“引火归元”。
用于治疗元阳亏虚、虚阳上浮引起的头晕、视物旋转、面部发红、虚喘、汗出、心慌、失眠、脉微弱。
散寒止痛
肉桂甘热助阳以补虚,辛热散寒以止痛,善于去痼冷沉寒。
用于治疗寒邪内侵或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
温通经脉
肉桂辛散温通,能行气血、通经脉、散寒止痛,是治寒凝疼痛的常用药物。
适用于寒凝血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或经闭,胸阳不振、寒邪内侵引起的胸痹心痛等。
临床应用
肾阳虚证
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常与
附子、
熟地黄、
山茱萸等同用。
虚阳上浮诸证
治元阳亏虚、虚阳上浮引起的头晕、视物旋转、面部发红、虚喘、脉微弱等,可与山茱萸、
五味子、人参等同用。
寒凝诸痛
治胸阳不振、寒邪内侵引起的胸痹心痛,常与附子、
干姜、川椒等同用。
治胃寒脘腹冷痛,可单用,或与干姜、
高良姜、
荜茇等同用。
治寒凝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常与
川芎、
当归、
赤芍等同用。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肉桂具抗
消化性溃疡、止泻、利胆、镇痛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肉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肉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1~5克;研末冲服时,每次1~2克。还可以焗服,或入丸、散剂。
采自粗枝条或幼树干皮的肉桂传统称为官桂,作用较弱,用量可适当增加。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肉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粗皮。用时捣碎。
常见配伍
肉桂配附子
肉桂、
附子均为温里药。肉桂能走能守,偏暖下焦而温肾阳,更使相火归元以摄无根之火;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是通行十二经的纯阳佳品,彻内彻外,能升能降,回阳救逆。
二药配伍,能温肾助阳、引火归元。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
肉桂配黄连
肉桂辛温,蒸腾肾水,引火归元;黄连苦寒,清心降火。
二药合用,可使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降于肾,水火即济,火不扰神,则神安而得眠。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失眠。
肉桂配大黄
肉桂辛甘大热,性体纯阳,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宣导百药;
大黄大苦大寒,气味重浊,沉降不行,走而不守,攻积导滞,导热下行,泻火解毒,凉血行瘀。
二者配伍,一热一寒,相互制约,肉桂振奋脾阳用来制约大黄的苦寒之性,又以大黄的寒凉制约肉桂燥热的弊端,同时寒热相济,并调阴阳,共同发挥振脾阳、通大便的作用。适用于脾阳不足引起的大便不通。
肉桂配丁香
肉桂擅长壮肾阳、暖胞宫;丁香可以益命门、壮肾阳。二者都有辛温助阳的作用。
二者合用可以增强温肾助阳的效力,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宫冷等。
肉桂配当归
肉桂辛散温通,能行气血、温通经脉;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是补血的常用药物。
两药合用,可以温养冲任、活血调经,补阳和活血并举。适用于冲任虚寒、寒凝血滞引起的闭经、痛经等证。
组成方剂
地黄饮子
功能与主治:滋肾阳,补肾阴,开窍化痰。适用于下元虚衰、痰浊上泛引起的喑痱证,常见表现为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水,脚冷面红。
右归丸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填精益髓。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常见表现为身体怕冷、肢体偏凉,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成形,或遗尿,舌淡苔白。
右归饮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肉桂、山药、枸杞子、附子、杜仲、
甘草。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证,常见表现为神疲乏力,胆小易受惊吓,腹痛,腰酸,手足不温,阳痿遗精,大便不成形,小便频多,舌淡苔薄者;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少腹逐瘀汤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证,常见表现为小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小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作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小腹疼痛等。
保元汤
功能与主治:益气温阳。适用于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常见表现为倦怠乏力、气不足、怕冷;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迟迟不能成脓。
制成中成药
复方皂矶丸
药物组成:
海马、西洋参、皂矶、肉桂、核桃仁、大枣(去核)。
心宝丸
功能与主治:温补心肾,活血通脉。适用于心肾阳虚、心脉瘀阻引起的心悸,常见表现为怕冷、肢体偏凉、活动后呼吸费力、心悸气短、下肢肿胀;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见上述证候的人。
桂附地黄丸
药物组成:肉桂、附子、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
泽泻、
牡丹皮。
功能与主治: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通畅或小便量多,痰饮喘咳,消渴。
痛经宝颗粒
功能与主治:温经化瘀,理气止痛。适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引起的妇女痛经,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经色暗淡。
桂附理中丸
药物组成:肉桂、附片、
党参、炮姜、炒
白术、炙甘草。
功能与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适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胃脘部、腹部冷痛,呕吐腹泻,四肢冰凉。
药膳食疗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肉桂3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先将肉桂煎取浓汁去渣,再用粳米煮粥,待粥煮沸后,调入肉桂汁及红糖,同煮为粥。或用肉桂末1~2克,调入粥内同煮服食。一般以3~5天为一个疗程,早、晚温热服食。
小儿遗尿
肉桂末适量,雄鸡肝1具,等分捣烂,丸如绿豆大。
温汤送下,每日服用3次。
产后腹痛
肉桂末适量。
温酒送服约1克,每日3次。
心腹冷痛,胸痹,饮食不下
肉桂末50克,粳米200克。
将米淘净,煮粥至半熟,加入肉桂末调和,空腹服,每日1次。
脘腹冷痛,喜温喜按
公鸡1只,生姜6克,
砂仁、丁香、良姜、肉桂、橘皮、
荜茇、川椒、大茴香各3克,葱、酱油、食盐适量。
公鸡去皮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放入上述药材,加入适量葱、酱油、食盐,以小火炖烂,撒入少量胡椒面。酌量吃鸡肉饮汤。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肉桂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肉桂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肉桂不宜与
赤石脂同用,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有出血倾向的人、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肉桂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赤石脂或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的人忌用。
忌食辛辣、油腻、生冷、不易消化及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肉桂含桂皮油、桂皮醛等成分,有动物实验证明大剂量使用时出现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主要表现为轻则恶心呕吐、头晕,重则血压下降、动失调、痉挛、呼吸急促、腹痛腹泻等,甚至死亡。
有关肉桂成方制剂不良反应的研究表明,其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感官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 涉及循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常与其药物配伍复杂程度及毒性成分含量有关,某些不良反应呈隐性表现常伴随蓄积性的肝肾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
鉴别用药
肉桂、附子与干姜
肉桂、
附子与
干姜三味药均性热、味辛,可以温中散寒止痛,能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脘腹冷痛、大便不成形等。
干姜主入脾胃,擅长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还可以温肺化饮,用于治疗肺寒痰饮咳喘。
肉桂还能引火归元、温通经脉,用于治疗虚阳上浮、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
附子回阳救逆的作用更强,常与干姜配伍使用,用于治疗亡阳证。
肉桂、附子味甘而大热,散寒止痛的作用较强,善于治疗严重的脘腹冷痛以及寒湿痹痛证,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于治疗肾阳虚证以及脾肾阳虚证。
肉桂与桂枝
两者都来源于肉桂这一植物,均味辛、甘,性温,能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治疗寒邪凝滞引起的胸痹心痛、胃寒冷痛、血寒经闭痛经、产后腹痛、风湿痹痛等痛证。
肉桂擅长温里寒,是治疗里寒证的佳品;又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阳痿宫冷,下元虚衰、虚阳上浮引起的虚喘、眩晕、面红等。
桂枝善于散表寒,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又能助阳化气,用于治疗心悸、痰饮、水肿等。
肉桂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肉桂药食两用性质的双重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其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
肉桂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或增或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肉桂作为中药时,成⼈每天⽤量为1~5克。
肉桂作为食物时,适量食用,可熬粥、炖汤、代茶饮、泡酒,也可做食品添加剂和调味品使用。肉桂在调味品中也称为“桂皮”。
药膳应用
粥类
肉桂粥
材料:肉桂3克,
干姜6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将肉桂、干姜煎取浓汁备用,再将粳米用清水熬成粥,粥将熟时加入桂姜汁和红糖,稍煮即可。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汤类
羊肉肉桂汤
材料:羊肉150克,肉桂5克,生姜,大枣,料酒,食盐,食用油。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成块,加入料酒、食用油及食盐少许,拌匀腌渍;将肉桂、生姜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加入羊肉、大枣,煲至肉烂熟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食肉喝汤。
功效:温脾散寒。
茶类
肉桂红糖茶
做法:上述材料水煎去渣,分两次温服。
功效:散寒止痛。
酒类
肉桂酒
做法:将肉桂、黄芪洗净,焙干,研成细末,过40目筛,放入酒瓶,密封浸泡15天,即可开封备用。
功效:温肾补气,散寒止痛。
归桂酒
做法:以上2味,共捣为细末,用白纱布袋包好,放在干净的容器中,用黄酒浸泡7天,去掉药袋,过滤备用。
功效:调经,温中。
营养成分
含氨基酸,钙、铜、铁、镁、锌、磷、硒等。
食用注意
有出血倾向的人以及孕妇慎用;婴幼儿以及老年人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阳虚体质人群更为合适,不适宜湿热体质人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