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材,也是食物,还可用于保健食品
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
实证、热证、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中药介绍
人参(Ginseng)取自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因人参似人形,功用的范围比较广而得名。
常被制成各种中成药,用于治疗元气虚极欲脱,四肢寒冷、脉微欲绝,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导致的饮食减少等。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人参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即食药物质,在民间简称为“药食同源”),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主要药性
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产地选材
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多于秋季采挖,洗净经晒干或烘干,可以切薄片或用时粉碎。
栽培的称为“园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又称“林下参”,习称“籽海”。
以切面色淡黄白、点状树脂道多者为佳。
性状特征
人参片
本品为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黄色。
切面淡黄白色或类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性裂隙。
体轻,质脆。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片
红参为人参的炮制品。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外表皮棕红色,半透明。
切面平坦,角质样。
质硬而脆。气微香而特异,味甘、微苦。
储存方法
储存在干燥的容器内,密闭,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防霉、防蛀。
古籍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吐逆不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阂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治疗功效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主治病证
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作用分析
大补元气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人参可大补元气,并可用于治疗肺脾心肾等脏腑功能低下出现相应的气虚证。
复脉固脱
人参可益气固脱,可用于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等所致元气虚极欲脱、脉微欲绝等重危证候。
补脾益肺
人参擅长补脾,可用于饮食劳倦、湿邪困脾、思虑过度所致的脾虚证。
人参还擅长补肺,可用于久咳伤肺、燥热伤阴所致肺虚或肺肾两虚证。
生津养血
人参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亏证、消渴证,症见身热、大汗、咽干、口渴等。
人参可益气生血,可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所致的血虚萎黄等。
安神益智
人参可安神益智,用于治疗心气不足或心肾气虚、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健忘等。
临床应用
元气虚脱证
治疗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等急危重症,常单用。
若用于治疗气虚欲脱,兼见四肢由手足部至肘膝部寒冷、冷汗淋漓等亡阳征象,常与
附子配伍。
脾肺气虚证
治疗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所致的饮食减少、疲劳困倦、腹胀、大便稀薄不成形等,常与
白术、
茯苓、
甘草同用。
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疗热病气津两伤所致的身热、烦躁口渴、口舌干燥等,常与
石膏、
知母等搭配。
治疗气阴两亏所致的消渴、口渴喜饮等,常与黄芪、
天花粉、五味子等同用。
气血两虚证
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等,常与白术、
当归、
熟地黄等配伍。
心神不宁
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常与黄芪、当归、
龙眼肉等同用。
治疗阴虚血少所致的心悸、失眠、空虚烦躁、神疲等,常配伍
地黄、当归、酸枣仁等。
现代研究
研究发现,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疲劳、抗应激、改善心功能、降血糖、调血脂、促进食欲和蛋白质合成、延缓衰老、提高记忆、性激素样作用及促进造血等药理作用。
中药的剂量是药效发挥的基础。剂量不同,不仅疗效会不同,其毒性也存在差异。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于配方和制剂,炮制方式不同,药效会存在差异。
人参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或应用于方剂、中成药、药膳等,以下对部分常见内容进行举例介绍。
用法用量
人参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3~9克,挽救虚脱可用15~30克,宜采用文火另煎兑服的方法。
人参还可研粉吞服,一次2克,一日2次。或熬膏、泡酒,或入丸散剂。
除消食药(应该在饭后及时服药)、镇静安神药(临睡前服用)等药物之外,一般药物无论饭前还是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与食物的消化。
炮制方法
人参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红参
取原药材,洗净,经蒸制干燥后即为
红参。用时蒸软或稍浸后烤软或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粉碎,捣碎。
常见配伍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
人参味甘性温,可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
麦冬味甘性寒,可养阴、润肺、生津;
五味子味酸性温,可敛肺止汗、生津止渴。
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可起到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的功效,使气、阴、津液得以恢复,出汗停止,阴液留存,肺气充盈,血脉恢复,用于气阴两虚或气虚亡阴证。
人参配蛤蚧
人参大补元气,益肺气,擅长补气;
蛤蚧可补肾纳气,敛肺定喘,擅长摄纳。
二药相合,可以纳肾气、降肺气,起到益气定喘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肾两虚所致的喘咳。
人参配白术
人参甘温入脾,擅长补脾气;
白术补气健脾,又能燥湿,擅长健脾。
两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证。
人参配远志
人参可补气、安神益智;
远志可宁心安神,擅长治疗健忘。
两药合用,可起到益气安神益智的功效,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
人参配熟地黄
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血的功效,用于气血两亏之证。
组成方剂
参附汤
功能与主治:益气、回阳、固脱。适用于阳气大量脱失导致的手足厥冷、头晕气短、汗出。
生脉散
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适用于暑热汗多、耗气伤液、体倦乏力、咽干口渴、脉虚细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伤、
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
四君子汤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适用于脾气亏虚所致的面色萎黄、语声低微、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不成形、舌质淡。
参苓白术散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减少、大便稀薄不成形、或泻或吐、面色萎白、四肢无力、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
人参蛤蚧散
药物组成:人参、蛤蚧、茯苓、杏仁、贝母、
桑白皮、
知母、甘草。
功能与主治:益气清肺,止咳定喘。适用于咳久气喘、痰稠色黄,或咳吐脓血、胸中烦热、身体日渐消瘦,或面目浮肿,或咳喘日久导致肺叶痿弱不用形成的肺痿。
制成中成药
参附注射液
药物组成:人参、附子。
功能与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适用于阳气大量脱失所致的阳气大伤而耗竭,阴阳离决的厥脱证,症见四肢由手足部至肘膝部寒冷、面色苍白、冷汗不止。
生脉注射液
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适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脱证、心悸、胸痹,症见心悸气短、四肢由手足部至肘膝部寒冷、面白汗出。
人参健脾丸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麸炒)、茯苓、山药、
黄芪、
木香、陈皮、砂仁、
当归、酸枣仁(炒)、远志(制)。
功能与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消化、胃脘胀满不适、胃中饥饿空虚伴有灼热感、恶心呕吐、腹痛、大便稀薄不成形、不思饮食、身体虚弱、疲劳困倦。
参苓白术散
药物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
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能与主治:补脾胃,益肺气。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减少、大便稀薄不成形、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人参固本丸
功能与主治:滋阴益气,固本培元。适用于阴虚气弱所致的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遗精、睡眠汗出醒后自止、大便干燥。
药膳食疗
中风后烦躁不食
人参30克,粟米250克,
薤白15克,鸡子白1枚。
先煮人参取汁,然后放入粟米煮粥,快熟的时候下鸡子白、薤白,熟后可食用。一次食不尽,可分2次食用。
虚羸不思食
人参10克,白茯苓15克,粳米100克,生姜6克。
先将人参、茯苓、生姜水煎取汁,后放入米煮粥,快熟时下鸡子白1枚及食盐少许,搅匀,空腹食。
崩漏,便血
红参6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用参、米先煮粥,待熟后放入冰糖,搅匀,分多次食之。
反胃,反酸
人参末5克,生姜汁15克,粟米50克。
先以水煮参末、姜汁,后放入粟米,煮成稀粥,感觉饥饿的时候食用。
安全用药须知 温馨提示
使用人参时,需要关注特殊人群的用药须知,此外,人参与一些药容易混淆,需加以鉴别。
人参不宜与藜芦、
五灵脂同用,不宜同时饮茶、吃萝卜,以确保临床疗效、安全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特殊人群
儿童用药以及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用药禁忌
有人参过敏史的人群,则禁止使用。
实证、热证、正气不虚者禁服。
人参与藜芦属于中药“十八反”的范畴,人参与五灵脂属于中药“十九畏”的范畴,不宜同用。如果您正在服用藜芦、五灵脂或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忌饮茶、吃萝卜等,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物的疗效降低,具体忌口请咨询医生。
不良反应
未对证服用人参或服用过量可导致人参滥用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失眠、腹泻和
皮疹等症状。
鉴别用药
生晒参、红参与糖参
三者均味甘微苦、性平偏温,归脾、肺、心经,皆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用于气虚欲脱、肢冷、脉微欲绝、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消渴、惊悸健忘、阳痿宫冷。然而三者又各有所长。
生晒参味甘、性平,偏重于补气生津,安神,擅长清补,特别适用于气阴不足、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红参味甘而厚,性偏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擅长温补,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脉微肢冷、气不摄血、崩漏下血,以及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糖参的功效与生晒参相同但药力不及生晒参。
人参与三七
两者均为五加科植物,味甘、微苦而温,皆具有滋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损劳伤。
但人参属于补气药,归心、肺、脾、肾经,功效为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为补虚的重要药物,主治元气衰竭导致的虚脱证、肺脾气虚、气津两伤、气血亏虚、神志失养等。
三七属于止血药,主归肝、胃经,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且为伤科要药,主治内外出血(尤其擅长治疗有瘀血导致的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胸腹刺痛等。
人参既是中药又是食品,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可炖汤、熬粥、泡酒等,日常用途广泛。
特点介绍
人参药食两用性质决定了它用途的多样性,具体使用根据不同用途有所区别。作为食品使用时,它的用法用量可能与作为药品使用时有所不同。
比如,药用时可以生用,可以经炮制后(如
红参)使用,其使用量严格按照组方的要求,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
而作为食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如炖汤、熬粥、泡酒等),而其使用量也可根据个人的需要适量增减。食用药膳前应先咨询专业医师。
吃法用量
人参作为中药使用时,成人每天常规用量为3~9克。
人参作为食品宜选用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每天食用量≤3克。
药膳应用
汤类
人参莲肉汤
做法:将白人参与去心莲子肉放碗内,加水适量浸泡至透,再加入冰糖。置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左右,人参可连用3次,第3次可连同人参一起吃完。早、晚餐服食。
功效:补气益脾,养心固肾。
人参胡桃汤
材料:人参6克,核桃仁30克,大枣7枚,生姜5片。
做法:先将人参洗净。与核桃仁、生姜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再在药渣中加水煎取药汁。将两次药汁合并即成。分2~3次服用。
功效:补益肺肾,纳气定喘。
粥类
人参粥
材料:人参3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粳米淘净,与人参(切片或打粉)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至粥熟。再将化好的冰糖汁加入,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补元气,益脾肺,生津安神。
酒类
人参枸杞酒
材料:人参20克,
枸杞子350克,
熟地黄100克,冰糖400克,白酒10升。
做法:
将人参、枸杞子、熟地黄装入布袋,扎口备用。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水加热溶化至沸,炼至色黄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备用。
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子、熟地黄的布袋放入酒中,加盖密闭浸泡10~15天,每日搅拌1次,泡至药味尽淡,取出药袋,用细布滤除沉淀。
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明即成。根据酒量,每次饮10~30毫升。
功效:柔肝养阴,明目增视,养血乌发,强壮腰膝。
营养成分
含人参皂苷、人参二醇、人参三醇、人参倍半萜烯及各种氨基酸、肽类、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
烟酸、
泛酸等。
食用注意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
阴虚阳亢、规律发作的由骨内向外透发热感、咳嗽、吐血、流鼻血,肺有实热或痰气壅滞的咳嗽,肝阳上升、目赤头晕及一切火郁内实的证候均忌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